一种水产养殖水液治理剂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6892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液治理剂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水液治理剂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水产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海洋、江河、湖泊里出产的动物或藻类等的统称,和相关的服务或加工行业的总称。如:水产品加工、水产品药物、水产品出口贸易、观赏水产品等等。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在水产养殖中,水液治理剂至关重要,水液治理剂多种多样,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水源质量及促进水产生物的快速发育生长,在水产养殖中,水液治理剂的质量及配料是决定水产养殖质量、水产生物生长发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公开号为cn105271502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水产养殖用供氧净水剂,虽然可以满足水产生物营养、水源质量需求,又同时降低了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提高了水产生物的产量,节省了肥料,并且简化了生产净水剂的繁杂程序,适于规模化生产的要求,但是其不能消除水内的有毒物质,不能提高水内的生物的活性及生长发育速度,不能分解水里的有毒物质。

综上所述,本领域亟待寻求一种水产养殖水液治理剂的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开发出水产养殖水液治理剂的生产方法,主要是配制的营养液培养效果优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快速改善水质,快速分解水生动植物残体、粪便、饲料残渣等,提高水产生物品质;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促进水产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抗逆能力,增加有益微生物菌落的数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水产养殖水液治理剂的生产方法,所述配方的原材料组分按浓度百分比计为:

氨基酸15-20份;

益生菌15-25份;

磷酸二氢钾10-15份;

乙醇1-10份;

二甲基甲酰胺1-3份;

二氧化氯0.1-1份;

聚马来酸0.1-0.5份;0.1-0.5份;

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铵0.1-1份;

奈乙酸1-2份;微生物菌3-4份;

过氧化氢1-3份或碘磷混剂1-3份。

作为优选,所述配方的配制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配制过程中所需的器皿进行预先杀菌消毒处理;杀菌温度为110±10℃,保温10~15分钟;

步骤二:将所需原材料按浓度比例称重并取量;

步骤三:将所取原材料用常温清水分别溶解,配成母液;

步骤四:使用前现场取出母液搅拌;

对取出的母液进行采用拌旋机搅拌处理,步骤及控制转速如下:

搅拌转速控制在100±5r/min;搅拌5分钟;投放。

作为优选,所述原材料在加入之前经过加热预处理,加热温度控制在40±5℃,加热时间5分钟。

作为优选,所述配制用的器皿包括培养皿、滴管、试管、拌旋机、加热箱、秤。

作为优选,所述配制用的器皿杀菌步骤及温度参数如下:

加热箱封闭加热处理:温度120±15℃,保温15~20分钟,干燥冷却。

作为优选,配制完成后将母液密封保存,随用随取。

作为优选,从母液中取出的试剂,将其放置在所述加热箱内部密封加热除菌处理,温度控制在60±5℃,加热15分钟后降温,取出成品,并投入所需益生菌,并且利用拌旋机通过将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铵与益生菌和氨基酸充分混匀,提高益生菌及微生物菌内生物的活性。

作为优选,取出成品治理剂,每公斤水液治理剂使用5±5亩*米,10天使用一次,并依水质变化、气温环境等因素适时补充,视水质不同,每隔10-20天泼撒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常温(25℃)下调配,本发明的水液治理剂采用益生菌与微生物菌落混合调匀,在治理剂投放之前,使用拌旋机对治理剂进行搅拌,利用氨基酸使益生菌与微生物菌充分混匀,并提高微生物的活性,该水治理剂在投放后,能利用微生物菌落快速改善水质,快速分解水生动植物残体、粪便、饲料残渣等,提高水产生物品质。

2、益生菌能促进水产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高抗逆能力,增加有益微生物菌落的数量。除臭、抑菌、消毒:微生物菌落配合氨基酸充分激活其活性,可分解产生恶臭气体的有机物质、有机硫化物、有机氮等,吸收分解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并能迅速、彻底地杀死有害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下述原材料成分(浓度百分比)准备原料:

氨基酸15-20份;益生菌15-25份;磷酸二氢钾10-15份;乙醇1-10份;二甲基甲酰胺1-3份;二氧化氯0.1-1份;聚马来酸0.1-0.5份;0.1-0.5份;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铵0.1-1份;奈乙酸1-2份;微生物菌3-4份;过氧化氢1-3份或碘磷混剂1-3份。

将配制过程中所需的器皿进行预先杀菌消毒处理;杀菌温度为110±10℃,保温10~15分钟。

步骤一:将所需原材料按浓度比例称重并取量;

步骤二:将所取原材料用常温清水分别溶解,配成母液;

步骤三:使用前现场取出母液搅拌;

步骤四:对取出的母液进行采用拌旋机搅拌处理,步骤及控制转速如下:

搅拌转速控制在100±5r/min;搅拌5分钟;投放。

原材料在加入之前经过加热预处理,加热温度控制在40±5℃,加热时间5分钟。

配制用的器皿包括培养皿、滴管、试管、拌旋机、加热箱、秤。

配制用的器皿杀菌步骤及温度参数如下:

加热箱封闭加热处理:温度120±15℃,保温15~20分钟,干燥冷却。

配制完成后将母液密封保存,随用随取。

从母液中取出的试剂,将其放置在所述加热箱内部密封加热除菌处理,温度控制在60±5℃,加热15分钟后降温,取出成品,并投入所需益生菌,并且利用拌旋机通过将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铵与益生菌和氨基酸充分混匀,提高益生菌及微生物菌内生物的活性。

取出成品治理剂,每公斤水液治理剂使用5±5亩*米,10天使用一次,并依水质变化、气温环境等因素适时补充,视水质不同,每隔10-20天泼撒一次。

本水液治理剂在生产制备时,首先将所需原材料按浓度比例称重并取量,将所取原材料用常温清水分别溶解,配成母液,使用前现场取出母液搅拌,对取出的母液进行采用拌旋机搅拌处理,搅拌转速控制在100±5r/min;搅拌5分钟,从母液中取出的试剂,将其放置在所述加热箱内部密封加热除菌处理,温度控制在60±5℃,加热15分钟后降温,取出成品,并投入所需益生菌,并且利用拌旋机通过将十二烷基二甲基芐基氯化铵与益生菌和氨基酸充分混匀,提高益生菌及微生物菌内生物的活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