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用缓释酶菌合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6892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领域,特别涉及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用缓释酶菌合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但随之带来的污染也非常让人痛心。2013年中国环境公报显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19.3%和9.0%。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省界水体水质为中,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18.2%和19.5%。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湖泊(水库)水质为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6.2%、1.6%和11.5%。水体黑臭已成为我国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黑臭水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使得河流失去资源功能和使用价值,而且破坏周围的环境景观,甚至对人们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危害到河流周围的居民健康。因此如何尽快解决城市河流的黑臭问题已成为城市环境工作的当务之急。

传统水体黑臭的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如清淤,操作简单、短期见效快,但消耗的人力、物力太大,且需要定期进行,清淤不当还会破坏原有水系生态环境。化学法因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目前基本不用。生物法可使受污染的水体环境恢复到原始初状态,且能耗低、无二次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常见的有种植水生植物、投菌等技术,但水生植物的种植后期维护成本高、水质受植物枯荣季节影响;投菌技术对菌种要求较高,而且由于微生物适应能力差,微生物活性易丧失,需要反复投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种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用缓释酶菌合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原位修复,而且没有二次污染,不需要反复投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用缓释酶菌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复合菌液:将侧孢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相应菌液后混合制成复合菌液;

(2)制备复合酶液:将菠萝酶、木瓜酶、溶菌酶、纤维素酶与蒸馏水混合制成复合酶液;

(3)制备缓释酶菌合剂:将复合菌液、复合酶液、吸附剂、蜂蜜配成混合物,模式成球机成型,制成缓释酶菌合剂。

所述步骤(1)中,将侧孢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28-30度摇床培养20-30小时,得到相应菌液后按1-5:1-5:1-5:1-5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菌液。

将得到相应菌液后按1:1:1:1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菌液。

所述步骤(2)中,复合酶液中菠萝酶的含量为30-50mg/l,木瓜酶的含量为20-45mg/l、溶菌酶的含量为20-35mg/l、纤维素酶的含量为35-60mg/l。

所述步骤(3)中,各组分的重量含量为:复合菌液2-10%,复合酶液7-15%,吸附剂65-80%,蜂蜜3-11%,制备的球体直径为5mm-18mm。

所述吸附剂为淀粉、糊精、乳糖、蔗糖、大豆蛋白中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缓释酶菌合剂在污染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上述应用方法为:将缓释酶菌合剂装入细网沉入污染水体底部,每个细网内装酶菌合剂3-7公斤,每亩污染水体均匀投放3-6个装有酶菌合剂的细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缓释酶菌合剂中加入的酶具有将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2)本发明的缓释酶菌合剂中加入的菌具有降解富营养氨氮、磷,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对污染水体具有除磷、除氮,生物清淤等效果;

(3)本发明的缓释酶菌合剂中的光合细菌能够释放氧气、增加水体溶氧,增加污染水体修复效果,还可以减少曝气机的使用;

(3)本发明制备的缓释酶菌合剂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将其应用到污染水体修复中可以逐渐挥发水体治理效果,不需要反复投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用缓释酶菌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复合菌液:将侧孢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28-30度摇床培养20-30小时,得到相应菌液后按1:1:1:1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菌液;

(2)制备复合酶液:将菠萝酶、木瓜酶、溶菌酶、纤维素酶与蒸馏水混合制成复合酶液,复合酶液中菠萝酶的含量为50mg/l,木瓜酶的含量为35mg/l、溶菌酶的含量为20mg/l、纤维素酶的含量为50mg/l。

(3)制备缓释酶菌合剂:将复合菌液、复合酶液、淀粉、蜂蜜配成混合物,模式成球机成型,制成缓释酶菌合剂,其中,各组分的重量含量为:复合菌液6%,复合酶液12%,吸附剂75%,蜂蜜7%,制备的球体直径为10mm。

将实施例1中的缓释酶菌合剂装入细网沉入某污染水体底部,取一亩污染水域围截,每亩污染水体均匀投放5个装有酶菌合剂的细网,每个细网内装酶菌合剂6公斤,投放一个星期后,水体中cod降低率为95.82%、氨氮为、总氮、总磷去除率均超过85%以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用缓释酶菌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本实施例的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用缓释酶菌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复合菌液:将侧孢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28-30度摇床培养20-30小时,得到相应菌液后按2:1:5:1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菌液;

(2)制备复合酶液:将菠萝酶、木瓜酶、溶菌酶、纤维素酶与蒸馏水混合制成复合酶液,复合酶液中菠萝酶的含量为30mg/l,木瓜酶的含量为25mg/l、溶菌酶的含量为30mg/l、纤维素酶的含量为35mg/l。

(3)制备缓释酶菌合剂:将复合菌液、复合酶液、淀粉、蜂蜜配成混合物,模式成球机成型,制成缓释酶菌合剂,其中,各组分的重量含量为:复合菌液10%,复合酶液10%,吸附剂76%,蜂蜜4%,制备的球体直径为6mm。

将实施例2中的缓释酶菌合剂装入细网沉入某污染水体底部,取一亩污染水域围截,每亩污染水体均匀投放6个装有酶菌合剂的细网,细网内装酶菌合剂4公斤,投放一个星期后,水体中cod降低率为96.23%、氨氮为、总氮、总磷去除率均超过85%以上。

综上所述,尽管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水体原位修复用缓释酶菌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复合菌液:将侧孢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嗜酸乳杆菌、酵母菌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中培养,得到相应菌液后混合制成复合菌液;(2)制备复合酶液:将菠萝酶、木瓜酶、溶菌酶、纤维素酶与蒸馏水混合制成复合酶液;(3)制备缓释酶菌合剂:将复合菌液、复合酶液、吸附剂、蜂蜜配成混合物,模式成球机成型,制成缓释酶菌合剂。本发明制备的缓释酶菌合剂可以降解污染水体中富营养氨氮、磷,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同时还具有生物清淤等效果,而且由于本发明的酶菌合剂具有缓释效果,将其应用到污染水体修复中可以逐渐发挥水体治理效果,不需要反复投放。

技术研发人员:黄辰;刘楚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阿凡柯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22
技术公布日:2017.08.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