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含水物料脱水的旋转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9522发布日期:2018-11-14 01:2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能连续进出料的旋转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含水物料如:城市污水污泥、食品残渣、煤泥等脱水的能连续进出料的旋转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豆腐渣、烧酒和酱油等生产过程中的食品残渣,生物发酵排出的固体废物和有机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以及煤泥等往往是通过真空过滤、加压过滤,离心分离等方法实现脱水的,由于污泥等含水物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生物体,机械脱水难于达到所希望的含水率。而高含水率对后续处理造成不便并增加成本。通常采用干燥方法实现进一步的高干脱水,但干燥方法耗能多,导致处理成本大幅增加。,电渗透脱水作为高效的高干脱水方法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受到关注。

传统机械脱水方法的脱水效果只能达80%左右含水率,仍有较大的脱水空间。电渗脱水是利用电渗现象对污泥进行脱水的处理技术,电渗是颗粒表而扩散双电层中的反离子在电场力作用阿迁移并带动水分子由阳极移向阴极产生的渗流,电渗流能有效去除包含毛细与吸附水在内的水分,且污泥的电渗透系数远高于水力渗透系数,故电渗脱水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脱水方法。日前国内外对污泥电渗脱水均采用固定电极的电渗处理方式,处理过程中已脱水污泥含水率降低、电阻增加致使消耗电压增加,导致电渗效率逐渐衰减且能耗较高。目前电渗脱水还不能做到连续进料、连续出料,这使得电渗脱水在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异位处理含水物料的应用还不普遍。究其原因是因为相关的机械研究没有跟上。上述不足使污泥电渗脱水技术难以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含水物料特别是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的能连续进出料的旋转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装料筒、进料斗、出料螺旋、进料螺旋、电机、电极接电装置、负电极、正电极、出料口、排水口。装料筒由绝缘材料制作或者内壁为绝缘层。进料斗位于进料螺旋上方。进料螺旋由绝缘材料制作或者其表面为绝缘层。进料螺旋套在转轴上,通过螺栓固定使其不产生相对转动。物料通过进料斗落在进料螺旋中部,通过进料螺旋的旋转将物料推送进装料筒。进料螺旋下面布置有反滤层,反滤层的一端应超过进料螺旋前端一段距离,物料中一部分自由水和电渗作用聚集到进料螺旋前端负电极的水通过具有反滤层的排水口排除。出料螺旋由绝缘材料制作或者其表面为绝缘层。出料螺旋套在转轴上,通过螺栓固定使其不产生相对转动。出料螺旋前端切割装料筒中的物料再通过螺旋将物料输送到出料口排除。负电极为薄片电极,紧贴在进料螺旋前端面上,随着螺旋一同旋转。一根表面覆盖绝缘层的导电杆穿过转轴中心,导电杆一端穿出进料螺旋前端与薄片负电极紧紧链接,导电杆另一端连接到接电装置的电刷滑环上。外接负电流通过电刷和滑环传递到导电杆,最后传递到负电极上。正电极也为薄片电极,紧贴在出料螺旋前端面上,随着螺旋一同旋转。一根表面覆盖绝缘层的导电杆穿过转轴中心,导电杆一端穿出出料螺旋前端与薄片正电极紧紧链接,导电杆另一端连接到接电装置的电刷滑环上。外接正电流通过电刷和滑环传递到导电杆,最后传递到正电极上。连接进出料螺旋的电机可以分别设定不同的转速。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1)物料通过进料斗在进料螺旋和出料螺旋共同作用下,能够实现连续进料和出料。

(2)出料螺旋前端面贴有正电极,通过出料螺旋前端切割能够将已经脱水的物料旋转切割排除,使电极作用于未脱水的物料上。使电场不断越过已脱水后的高阻抗物料,将电能作用于未脱水物料,解决电渗处理中物料含水率降低、电阻增加消耗电压的问题。使电压充分用于电渗、实现脱水。

(3)本发明中的正负电极连接可调压直流电源,根据物料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电压。由于电极间距固定,处理同一批次物料时可以不用像移动电极法那样随时调节电压,就能保证渗流场中电压基本恒定。

(4)连接进料螺旋的电机和连接出料螺旋的电机可分别设定不同的转速,设定连接进料螺旋的电机转速大于出料螺旋电机则可以将料筒内物料挤压密实,这样既可以挤出其中一部分自由水,又可以使电流传导性能提高从而增大电渗脱水效率。

(5)该发明不但可以用于物料脱水也可以用于物料去除重金属、部分有机污染物等,能够一机多用。

(6)该发明可以维持稳定电场强度,维持电渗效率实现均一脱水。设备体积小,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旋转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示意图。

图中:1、装料筒,2、进料斗,3、出料螺旋,4、进料螺旋,5、正电极接电装置,6、负电极接电装置,7、连接出料螺旋电机,8、连接进料螺旋电机,9、出料口,10、排水口,11、正电极,12、负电极。

图2是出料螺旋端部正电极的装配方式示意图。

图3是出料螺旋及连接轴的剖面图。

图3a是正电极接电装置示意图。

图中:13、导电滑环,14、连接电机的轴,15、出料螺旋连接轴,16、导电杆表面绝缘层,17、导电杆,18、电刷。

图3b是出料螺旋与轴连接细部图。

图中:19、连接螺栓。

图3c是导电杆端部与正电极连接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由绝缘材料制作或者内表面为绝缘层的装料筒1、进料斗2、由绝缘材料制作或者外表面为绝缘层的出料螺旋3、紧贴出料螺旋端部的正电极11、由绝缘材料制作或者外表面为绝缘层的进料螺旋4、紧贴进料螺旋端部的负电极12、正电极接电装置5、负电极接电装置6、连接出料螺旋的电机7、连接进料螺旋的电机8、经脱水后物料的出口9、装有反滤层的出水口10。如图3所示:表层有绝缘涂层16的正电极导电杆17穿过连接轴15的中心。导电杆一端穿出出料螺旋端部与正电极相连,另一端与导电滑环13相连,通过电刷18将外电源接入正电极。进料螺旋端部的负电极与外电源的连接方式与正电极连接方式相同,这里就不再画图说明。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如下:

如附图1所示,开始工作时打开出料螺旋连接电机7和进料螺旋连接电机8,同时打开正电极接电装置5和负电极接电装置6使正电极通上正电,负电极通上负电。含水物料通过料斗2进入,物料中自由水通过出水口10滤出,含水物料在进料螺旋转动下被向前推送到出料螺旋3端部与正电极11接触。当物料充满正负电极间后,在电渗作用下物料进行电渗脱水,物料中毛细水及孔隙水从正极向负极移动。正极水分减少会使正极前端物料电阻增加导电率降低,这时出料螺旋通过旋转切割并向后输送正极前端已脱水物料,使正电极始终作用于未脱水物料。已脱水物料被出料螺旋带出从出料口9排除。电渗流汇集到负电极并从排水口10滤除。本发明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物料电渗脱水。

上述具休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连续进出料旋转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包括装料筒、进料斗、旋转进料装置、旋转出料装置、负电极、正电极、设置在旋转进料装置下方具有反滤层的出水口、设置在旋转出料装置下方的排料口、正极接电装置、负极接电装置、连接旋转进料装置的电机和连接旋转出料装置的电机。物料通过进料斗在进料螺旋和出料螺旋共同作用下,能够实现连续进料和出料。出料螺旋前端面贴有正电极,通过出料螺旋前端切割能够将已经脱水的物料旋转切割排除,使电极作用于未脱水的物料上。使电场不断越过已脱水后的高阻抗物料,将电能作用于未脱水物料,解决电渗处理中物料含水率降低、电阻增加消耗电压的问题。使电压充分用于电渗、实现脱水。

技术研发人员:聂云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聂云亮
技术研发日:2017.04.29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