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616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污染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壤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目前市场上的土壤修复方法虽多,但都较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的土壤修复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深耕,深耕的深度为30-40cm,然后设置宽窄行,宽行行宽2.5-3m,窄行行宽1-1.5m,行距1.5-2m;

(2)将青草、植物藤蔓铺在宽窄行表面,并在上面覆盖一层农家肥;

(3)在宽窄行上种植植物,种植时保持株距1-1.5m;

(4)向土壤内投放蚯蚓;

(5)投放蚯蚓30-40天后收集蚯蚓。

对污染土壤进行深耕,提高土壤的疏松度,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设置宽窄行,增加植物的光照面积,提升光合作用,将青草、植物藤蔓铺在宽窄行表面,并在上面覆盖一层农家肥,青草和植物藤蔓在农家肥的作用下会进行发酵,有利于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利于微生物的生长,而微生物又能起到分解污染物的作用,在宽窄行上种植植物,通过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过量积累作用,可将土壤内的重金属元素转移到植物内,便于收集,在土壤内投放蚯蚓并在30-40天后进行收集,通过蚯蚓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作用,可将土壤内的重金属富集到蚯蚓体内,便于收集,整个修复过程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农家肥由家禽粪便、秸秆、干草料、稻草及草木灰发酵而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投放蚯蚓的密度为每亩20000-30000条;投放密度较大,增强对重金属富集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作用,植物对重金属元素过量积累,蚯蚓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作用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成本低,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案例一

一种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深耕,深耕的深度为30cm,然后设置宽窄行,宽行行宽2.5m,窄行行宽1m,行距1.5m,重金属元素在雨水的作用下一般都处在土壤较深处,通过深耕可将深处被污染的土壤耕翻至表面,设置宽窄行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将青草、植物藤蔓铺在宽窄行表面,并在上面覆盖一层农家肥,具体的,所述所述农家肥由家禽粪便、秸秆、干草料、稻草及草木灰发酵而来;将农家肥覆盖在青草、植物藤蔓上面,青草和植物藤蔓在农家肥的作用下会发酵,进一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增加微生物的含量,并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作用,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

(3)在宽窄行上种植植物,种植时保持株距1m,植物能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过量积累作用,将重金属从土壤中收集出来并存储在自身体内,便于人们收集

(4)向土壤内投放蚯蚓,投放蚯蚓的密度为每亩20000条,通过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可将重金属富集到蚯蚓体内。

(5)投放蚯蚓35天后收集蚯蚓,在收集时可对土壤内通入热空气,在热空气的作用下蚯蚓会从土壤内爬出,进而方便人们进行收集。

案例二

一种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深耕,深耕的深度为30cm,然后设置宽窄行,宽行行宽2.5m,窄行行宽1m,行距1.5m,重金属元素在雨水的作用下一般都处在土壤较深处,通过深耕可将深处被污染的土壤耕翻至表面,设置宽窄行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将青草、植物藤蔓铺在宽窄行表面,并在上面覆盖一层农家肥,具体的,所述所述农家肥由家禽粪便、秸秆、干草料、稻草及草木灰发酵而来;将农家肥覆盖在青草、植物藤蔓上面,青草和植物藤蔓在农家肥的作用下会发酵,进一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增加微生物的含量,并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作用,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

(3)在宽窄行上种植植物,种植时保持株距1.5m,植物能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过量积累作用,将重金属从土壤中收集出来并存储在自身体内,便于人们收集。

(4)向土壤内投放蚯蚓,投放蚯蚓的密度为每亩30000条,通过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可将重金属富集到蚯蚓体内。

(5)投放蚯蚓40天后收集蚯蚓,在收集时可对土壤内通入热空气,在热空气的作用下蚯蚓会从土壤内爬出,进而方便人们进行收集。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深耕,深耕的深度为30‑40cm,然后设置宽窄行,宽行行宽2.5‑3m,窄行行宽1‑1.5m,行距1.5‑2m;(2)将青草、植物藤蔓铺在宽窄行表面,并在上面覆盖一层农家肥;(3)在宽窄行上种植植物,种植时保持株距1‑1.5m;(4)向土壤内投放蚯蚓;(5)投放蚯蚓30‑40天后收集蚯蚓。本发明通过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作用,植物对重金属元素过量积累,蚯蚓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作用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成本低,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郭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郭婷
技术研发日:2017.07.31
技术公布日:2017.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