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水源提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177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地震水源提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震救灾领域。



背景技术:

地震后的黄金救援期为72小时,能让埋在地下的人即时喝上洁净、健康的水,是延长救援时间的必要条件,目前震后救灾工具中向地下被掩埋的人输送淡水的工具几乎是空白,地震发生后,多数受困者被压在废墟中,无法移动,地震水源提供装置为此问题而诞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地震时找到受困者后,可以及时给被困者提供水源,维持受困者的生命特征,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的地震水源提供装置。

本发明主要包括上腔体、下腔体、折叠水箱、水管、阀门、注水管、堵头、插块和固定板。

其中,上腔体和下腔体均为半圆形壳体,在上腔体上设有通孔。在上腔体的下部和下腔体的上部均设有圆环形的固定板,在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设有透明的折叠水箱,透明的折叠水箱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腔体、下腔体的固定板相连。在固定板上设有若干通孔,在各个通孔上插接水管,水管的一端分别与折叠水箱相连,水管的另一端设有阀门,且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上通孔的外部。注水管置于上腔体的内部,注水管的一端与折叠水箱相连,注水管的另一端穿过上腔体的通孔,延伸至上腔体的外部,在注水管的另一端设有堵头。在上腔体的和下腔体之间通过插块与凹槽直接插接。

本发明在使用时,在地震等危急的情况发生时,上下拉动上腔体和下腔体,打开注水管另一端的堵头,向注水管内注水,通过注水管,可把饮用水引到折叠水箱内,待折叠水箱被注满时,堵上堵头。拉出各个水管,到达需要饮用水的受困者,打开水阀直接饮用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地震时找到受困者后,可以及时给被困者提供水源,维持受困者的生命特征,为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中,1-上腔体、2-下腔体、3-折叠水箱、4-水管、5-阀门、6-注水管、7-堵头、8-插块、9-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示意简图中,上腔体1和下腔体2均为半圆形壳体,在上腔体上设有通孔。在上腔体的下部和下腔体的上部均设有圆环形的固定板9,在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设有透明的折叠水箱3,透明的折叠水箱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腔体、下腔体的固定板相连。在固定板上设有通孔,在各个通孔上插接水管4,水管的一端分别与折叠水箱相连,水管的另一端设有阀门5,且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上通孔的外部。注水管6置于上腔体的内部,注水管的一端与折叠水箱相连,注水管的另一端穿过上腔体的通孔,延伸至上腔体的外部,在注水管的另一端设有堵头7。在上腔体的和下腔体之间通过插块8与凹槽直接插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地震水源提供装置,在上腔体上设有通孔,在上腔体的下部和下腔体的上部均设有圆环形的固定板,在上腔体和下腔体之间设有透明的折叠水箱,透明的折叠水箱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上腔体、下腔体的固定板相连,在固定板上设有通孔,在各个通孔上插接水管,水管的一端分别与折叠水箱相连,水管的另一端设有阀门,且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板上通孔的外部,注水管置于上腔体的内部,注水管的一端与折叠水箱相连,注水管的另一端穿过上腔体的通孔,延伸至上腔体的外部,在注水管的另一端设有堵头,在上腔体的和下腔体之间通过插块与凹槽直接插接。本发明在地震时找到受困者后,可以及时给被困者提供水源,维持受困者的生命特征,为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包海默;许坤;乔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民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2.26
技术公布日:2018.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