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6335阅读:1051来源:国知局
气浮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浮机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以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物 质的三相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净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 共同作用下,促进微细气泡粘附在被去除的微小油滴上后,因粘合体密 度小于水面而上浮,从而使水中的悬浮物、油粒等被分离去除的装置。

现有的气浮设备存在以下缺陷:气浮池上端的水位较难控制,出现溶气水不稳定,去除效 果不佳的问题,进而导致净化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浮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浮装置,包括调节池和溶气水压力罐,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聚凝腔以及气浮腔,所述调节池的左端设置有泥斗,所述调节池的上端设置有刮泥机,所述调节池的右端设置有整流腔,所述聚凝腔内设置有废水进水口和溶气水进口,所述气浮腔内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整流腔和气浮腔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调节池内废水高度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将调节池和整流腔之间形成连通器结构,所述整流腔内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整流腔内设置有浮漂,所述浮漂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排水口配合的密封塞;

所述溶气水压力罐的进口与气浮腔的出水口之间经设置的溶气第一管路连接,所述溶气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溶气泵,所述溶气第一管路上还设置有加气管路,所述加气管路上设置有气体射流器;所述溶气水压力罐的出口与聚凝腔的溶气水进口经设置的溶气第二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泥收集池,所述泥斗、聚凝腔和气浮腔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污口,各所述排污口经排污管与污泥收集池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与废水进水口之间经设置的污水进管连通,所述污水进管上设置有自吸泵、加药射流器,所述加药射流器连接加药箱。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通管呈L型结构,所述连通管的横边部分伸入气浮腔内,所述气浮腔内连通管位于气浮腔的中部,所述连通管的横边部分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连通管连通整流腔和气浮腔,实现对气浮腔液位的控制,整流腔内排水口通过浮漂内水位高度来实现调节,实现自动调节。

溶气水压力罐以及气体射流器的设置,将净化的水加气加压回流继续处理,使污水处理干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调节池的示意图;

图2是气浮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聚凝腔,2、气浮腔,3、泥斗,4、整流腔,5、连通管,6、溶气水压力罐,7、加药射流器,8、溶气泵,9、气体射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气浮装置,包括调节池和溶气水压力罐6,调节池内设置有聚凝腔1以及气浮腔2,调节池的左端设置有泥斗3,调节池的上端设置有刮泥机,调节池的右端设置有整流腔4,聚凝腔1内设置有废水进水口和溶气水进口,气浮腔2内设置有出水口。

整流腔4和气浮腔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调节池内废水高度的连通管5,连通管5将调节池和整流腔4之间形成连通器结构,整流腔4内开设有排水口,整流腔4内设置有浮漂,浮漂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排水口配合的密封塞。

溶气水压力罐6的进口与气浮腔2的出水口之间经设置的溶气第一管路连接,溶气第一管路上设置有溶气泵8,溶气第一管路上还设置有加气管路,加气管路上设置有气体射流器9;溶气水压力罐6的出口与聚凝腔1的溶气水进口经设置的溶气第二管路连接。

还包括污泥收集池,泥斗3、聚凝腔1和气浮腔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污口,各所述排污口经排污管与污泥收集池连通。

还包括污水池,污水池与废水进水口之间经设置的污水进管连通,污水进管上设置有自吸泵、加药射流器7,加药射流器7连接加药箱。

连通管5呈L型结构,连通管5的横边部分伸入气浮腔2内,气浮腔2内连通管5位于气浮腔2的中部,连通管5的横边部分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这样可以提升连通管5的进水率。

通过连通管5连通整流腔4和气浮腔2,实现对气浮腔2液位的控制,整流腔4内排水口通过浮漂内水位高度来实现调节,实现自动调节。

溶气水压力罐6以及气体射流器9的设置,将净化的水加气加压回流继续处理,使污水处理干净。

作业时,污水池内的污水从废水进水口进入聚凝腔1,污水在聚凝腔1内与溶气水之间发生反应,浮渣渗出上浮被刮泥机刮入泥斗3,气浮腔2依靠连通管5与整流腔4之间调节水位,水位过高带动整流腔4内浮漂上浮,密封塞打开实现排水。

溶气第一管路将净化水引入溶气水压力罐6,加气加压形成溶气水,经溶气第二管路回流至聚凝腔1继续作业。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