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1967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龙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是人体的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物质资源之一。目前,家庭厨房使用的水龙头一般都是仅有自来水出水的单一方式,但是自来水中难免会存在微粒、胶质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自来水还是得烧开后才能饮用,不仅饮用不方便而且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饮用水的安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直饮水的便利、安全得到了人们的肯定。目前,市面上的直饮水龙头一般与自来水龙头分开,需单独设置直饮水龙头,占据了菜盆的面积,加装的阀芯与龙头管道分离,需增加一定的管道和空间,不利于空间利用和体积小型化等,且过滤器只能进行外部清洗,无反向自清洗功能,更换周期较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是其主要弊端之一。另外,还有部分净水龙头出水口流出的全部是净化水,洗涤蔬菜或衣物等一般物品时,无法切换到自来水,长期使用时,势必会造成滤芯的使用寿命变短。因此,对水龙头结构优化的同时,其自清洗流程的优化也非常重要,还有待将它们合二为一。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保留传统的外部清洗功能的同时,提出一种双重过滤、拆装方便、过滤器可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水龙头本体,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本体内设有内管和外管,为管中管结构,所述水龙头本体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直饮水阀门和自来水阀门,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外壳体及滤芯体,外壳体及滤芯体之间有水流通道,滤芯体内部有膜组件,可储水,外壳体上面设有进水管口,外壳体下部分别设有净水管出口和自来水出水管口,并连接有反向冲洗管路,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外壳体、滤芯体、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滤芯体具有六层过滤单元,可使自来水最终达直饮标准,所述第一过滤器净水管出口与第二过滤器进水口相连通,第二过滤器出口的净化水经过直饮水阀门从水龙头内管排出,热水以及未经过第一过滤器滤芯体净化的自来水冷水可直接经过自来水阀门从水龙头外管排出。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过滤器顶盖可拧开,底部为可拆装设计,壳体上方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上方设有球阀,球阀与自来水总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过滤器滤芯体是孔径范围为1~10 μm的微滤膜组。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反向冲洗管路设有球阀,球阀与自来水总管道相连,反向冲洗过程为自来水从第一过滤器净水管出口处进入,对微滤膜组进行冲洗。

进一步改进的是:反向冲洗过程后,含杂质的水经第一过滤器外壳体下部自来水出水管口,由所述自来水阀门控制排出。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过滤器内部滤芯体分为六层,从下至上依次为粒径0.8~2.0mm的活性炭层、粒径0.6~1.3mm的活性炭层、直径为5~20μm的活性炭纤维层、孔径为0.01~0.1μm的超滤膜层、孔径为2~4nm的纳滤膜层、硅藻土层。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过滤器总高度为10~30cm,粒径为0.8~2.0mm的活性炭层高度为1~3cm,粒径0.6~1.3mm的活性炭层高度为1~3cm,直径为5~20μm的活性炭纤维层高度为1~3cm,孔径为0.01~0.1μm的超滤膜层高度为2~6cm,孔径为2~4nm的纳滤膜层高度为2~6cm,硅藻土层高度为0.5~1.5cm,水流空间高度为2.5~7.5cm。

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活性炭采用椰壳活性炭。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设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其中第一过滤器内部滤芯体采用微滤膜组,过滤效果好,第一过滤器可过滤大多数自来水的中杂质、胶体等有害物质,并设有反向自清洗管路,可将过滤下来的有害物质反向冲刷出来,避免了第一过滤器的频繁更换,也延长了第二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1-2.球阀;3.第一过滤器;4.第二过滤器;5.自来水总管道;6.冷水角阀;7.热水角阀;8.热水总管道;9.自来水管道;10.自来水阀门;11.直饮水阀门;12.直饮水管道;13.水龙头本体,14.水龙头弯管。

图2为第一过滤器剖视图,31.第一过滤器外壳;32.滤芯体;33.滤芯体储水出口;300.第一过滤器进水口;301.水流空间;302.净水管出口;303.自来水出水管口。

图3为第二过滤器剖视图,41.第二过滤器外壳;42-43.活性炭层;44.活性炭纤维层;45.超滤膜层;46.纳滤膜层;47.硅藻土层;400.第二过滤器进水口;401.第二过滤器上出水口;402.水流空间;403.第二过滤器下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13、直饮水阀门11、自来水阀门10、第一过滤器3、第二过滤器4,其中的第一过滤器具有外壳31、滤芯体32、滤芯体储水出口33、进水口300、水流空间301、净水管出口302、自来水出水管口303,其中的第二过滤器具有外壳41、滤芯体内层42~47、进水口400、上出水口401、水流空间402、下出水口403,正常使用时,球阀1打开,球阀2关闭,自来水从冷水角阀6经自来水总管道5流进第一过滤器进水口300,一部分的自来水经滤芯体32净化后留在滤芯体内部储水空间,一部分自来水未通过滤芯体,在水流通道301内,第一过滤器滤芯体32内部的水经储水出口33和直饮水管道12,进入第二过滤器进水口400,经过滤芯体内层42~47,从第二过滤器上出水口401流入水流空间402,最终从第二过滤器下出水口403流出,双重过滤后的净水通过直饮水阀门11,从水龙头弯管14内管流出,水流通道301内的水经自来水出口303流入自来水管道9,通过自来水阀门10,从水龙头弯管14的外管流出,热水从热水角阀7经热水总管道8,通过自来水阀门10,从水龙头弯管的14的外管流出,自来水阀门可控制自来水的冷热混合程度。

本实用新型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可以做到第一过滤器的反向冲洗过程,使用较长时间后需对第一过滤器清洗时,关闭球阀1打开球阀2,自来水从冷水角阀6经自来水总管道5流进净水出口302,短时间、快速的液体冲洗使长期附着在滤芯体33上的杂质迅速地被冲刷下来,经自来水出水管口303流入自来水管道9,通过自来水阀门10,从水龙头弯管14的外管流出,实现第一过滤器的反向冲洗过程。

本实用新型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第一过滤器内部选用孔径为5μm的微滤膜,能够过滤脱除悬浮于自来水中粒径在5μm以上的颗粒、胶体,第二过滤器滤芯体内部第一层活性炭层42选用粒径为0.8mm的椰壳活性炭,高度为1cm,第二层活性炭层43选用粒径为0.6mm的椰壳活性炭,高度为1cm,前两层活性炭层主要吸附脱除剩余的胶体以及部分有机大分子,第三层活性炭纤维层44选用直径为5μm的活性炭纤维,制成活性炭纤维毡,高度为1cm,主要吸附脱除水中的有机大分子以及细菌等,第四层超滤膜层45选用孔径为0.1μm的超滤膜,高度为2cm,过滤脱除水中粒径为0.1~5μm的细小颗粒和部分细菌、病毒,第五层纳滤膜层46选用孔径为3nm的纳滤膜,高度为2cm,截留分子量大约为150~500左右的物质,过滤脱除水中的细菌、病毒、Ca2+、Mg2+、Cl¯等,第六层硅藻土层47,高度为0.5cm,主要脱除自来水中的色素等杂质,第二过滤器内部水流空间高度为2.5c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