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0105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饮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净饮机内部管路决定了净饮机的工作性能,合理的管路布置是净饮机正常工作的保证,因此,净饮机的管路结构设计成为了当下研究的重点。

目前,市面上的净饮机中由于设置有较多的过滤装置,这些过滤装置设置于水泵的一端,并且部分过滤装置(如滤芯)自身存在一定的阻力,加之净饮机的原水箱中未设置压力装置,若水泵的进水端所在的前段管路中存在空气,导致仅仅靠水泵自身的增压、吸水功能难以将原水输送到后期过滤过滤装置中,导致水泵气堵,吸力不够,无法正常工作,出现空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以在水泵的出水端和原水箱之间设置一回流管道,使原水箱和水泵形成一回路,并于回流管道上设置一阀门,打开阀门后可使水泵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排出内部管路中的空气,再关闭阀门实现正常的净水过程,有效解决了现有净饮机在管路中存在空气的情况下,造成水泵气堵,使水泵吸力不够,净饮机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原水箱、水泵、控制阀以及后置过滤系统,原水箱的出水端与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水泵的出水端与后置过滤系统的入口连通,并于水泵的出水端和后置过滤系统的入口之间联通有一回流管道,且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原水箱连通,同时,回流管道上还设置有一控制阀。

上述的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其中,水泵的出水端、后置过滤系统的入口以及控制阀之间通过一三通连接。

上述的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其中,控制阀为电磁阀。

上述的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其中,控制阀线连接于一外部控制器上。

上述的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其中,原水箱中设置有水位感应装置。

上述的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其中,回流管道与原水箱的连接处为原水箱的上部入口处附近。

上述的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其中,外部控制器上设置有控制阀的开启时间,且开启时间区间为8~12s。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在水泵与原水箱之间设置循环回路,并通过控制阀控制,可在打开控制阀时实现原水在水泵和原水箱之间循环,实现了将原水箱与水泵进水端之间管道中的空气排出,避免造成水泵气堵,吸水能力差的问题;2、控制阀为电磁阀,且控制阀连接于外部控制器上,并在控制器中设置控制阀的开启时间,自动实现了对原水的循环,防止水泵在正式工作时存在气堵的问题,自动化程度更高;3、回流管道与原水箱的连接处为原水箱的上部入口处附近,保证了回流的原水中的空气不会再次进入到水泵的进水端所在的管道中而造成水泵的气堵,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附图中:1、原水箱;11、水位感应装置;2、水泵;3、后置过滤系统;4、回流管道;5、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包括:原水箱1、水位感应装置11、水泵2、后置过滤系统3、回流管道4以及控制阀5。

具体的,原水箱1的出水端与水泵2的进水端连通,水泵2的出水端与后置过滤系统3的入口连通,使原水箱1中的原水能在水泵2的作用下进入到后置过滤系统3中,对原水做净化处理。

具体的,在水泵2的出水端与后置过滤系统3的入口之间设置有一回流管道4,且回流管道4的一端与水泵2的出水端和后置过滤系统3的入口均连通,回流管道4的另一端与原水箱1连通,使从水泵2的出水端中排出的原水能回流到原水箱1中,从而排出水泵2的出水端所在的管路中的空气,防止水泵2出现气堵而影响吸水,造成净饮机工作的不正常性。

具体的,回流管道4上设置有一控制阀5,且控制阀5位于水泵2的出水端和原水箱1之间,实现对回流管道4的通断,确保排气阶段的回流管道4为通畅状态,过滤阶段的回流管道4为封闭状态,实现了功能的切换,且两者互不干扰。

更加具体的,控制阀5为电磁阀,且控制阀5线连接于外部控制器上,通过控制器远程控制控制阀5的启闭,从而达到远程切换功能的目的。

更加具体的,外部控制器中设置有控制阀5的开启时间,且开启时间区间为8~12s,可实现控制阀5的自动开启或关闭,在净饮机使用前实现自动排气,防止水泵2气堵而影响吸水,排气完成后自动关闭回流管道4,使原水在水泵2的作用下直接进入到后置过滤系统3中进行净化,自动化程度更高。

更加具体的,回流管道4与原水箱1的连接处为原水箱1的上部入口处附近,使得经由回流管道4留回原水箱1中的水不会将空气再次带入到水泵2的进水端所在的管道中,进一步防止了水泵2产生气堵而减弱吸水功能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外部控制器中设置的控制阀5开启时间为10s,既能满足对排气的需求,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排气,程序设置更合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原水箱1中设置有水位感应装置11,能实时监测原水箱1中水位的变化,实现对原水箱1中原水的补给。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水泵2的出水端、后置过滤系统3的入口以及控制阀5之间通过一三通连接,使连接更方便,还能有效防止多处连接带来的密封性不足以及连接强度差的问题。

在净饮机的后置过滤系统3工作前,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控制阀5开启,原水箱1中的原水依次经过水泵2的进水端、水泵2的出水端、控制阀5回到原水箱1,实现水泵2在无压力的工作状态中排出水泵2的进水端所在的管路中的空气,持续一段时间后,待水泵2的进水端所在的管路中空气完全排尽后,外部控制器控制控制阀5关闭,此时,原水箱1中的原水依次经过水泵2的进水端、水泵2的出水端进入到后置过滤系统3中,实现对原水的净化,有效解决了初始状态下易造成水泵2气堵,水泵2吸水能力差的问题,保证了净饮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避免水泵气堵的净饮机管路结构,包括储水的原水箱1、送水的水泵2,净化水的后置过滤系统3以及连接于水泵2的出水端到原水箱1的回流管道4,并于回流管道4上设置一控制阀5,并将控制阀5线连接于外部控制器上;在初始状态时,控制阀5开启,原水箱1中的水在水泵2的作用下从回流管道4流回原水箱1,实现了在无压力状态下对水泵2的进水端所在管道的排气,防止水泵2气堵而减弱吸水能力,导致净水机无法正常工作;排气完成后,通过关闭控制阀5,使原水箱1中的原水直接经水泵2流入到后置过滤系统3中,实现对原水的净化,保证了净水机的正常工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