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系统及人工水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7801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净化系统及人工水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净化系统及人工水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园林水景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人工水池是城市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工水池中的水不流通,容易出现死水现象。为了防止水质变差,水中杂质过多,产生味道,人工水池中的水需要经常做处理。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向水池中投放硫酸铜或者聚合氯化铝等一些水处理材料来净化水质。但是投放药品不利于水池中的水生动物生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系统及人工水池,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投放药品不利于水池中的水生动物生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系统,包括沉水植物层、景观植物层、水循环装置以及补水装置;沉水植物层、景观植物层以及水循环装置均用于设置在水池本体的内部;沉水植物层用于与水池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沉水植物层用于净化水质;景观植物层浮设在水体表面;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水泵和连接管道;连接管道的两端均用于与水池本体连通;第一水泵设置在连接管道上;补水装置用于与水池本体连通并向水池本体中加水。

进一步的,水循环装置还包括过滤机构;连接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和第二子管道;第一子管道和第二子管道的一端分别用于与水池本体连通,另一端分别与过滤机构连通;过滤机构用于过滤吸入到连接管道的水。

进一步的,补水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控制器、蓄水器、蓄水管道以及第二水泵;水位传感器用于固定连接在水池本体的内侧壁上;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水池本体内的水面高度;控制器分别与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泵电连接,第二水泵设置在蓄水管道上;蓄水管道的一端用于与水池本体连通,另一端与蓄水器连通。

进一步的,沉水植物层包括沉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种植装置;沉水植物种植装置包括种植层、土壤层以及尼龙网袋;土壤层的一面用于与水池本体的底部抵接,另一面与种植层抵接;尼龙网袋套设在土壤层的外部,且尼龙网袋与种植层固定连接;种植层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用于套设在沉水植物的外部;种植层为橡胶材质,且种植层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沉水植物种植在土壤层上。

进一步的,沉水植物种植装置还包括补光机构;补光机构用于向沉水植物提供光照。

进一步的,补光机构包括供电结构和灯带;灯带设置在水体内部;供电结构设置在水体外部;供电结构与灯带电连接。

进一步的,供电结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支架;支架用于固定连接在水池本体的岸边;太阳能电池板与支架固定连接,且太阳能电池板与灯带电连接。

进一步的,种植层包括多个拼接部;每个拼接部上均设置有限位槽以及与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块;限位槽和限位块相对设置在拼接部的两端;多个拼接部通过限位槽以及限位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人工水池,人工水池包括水池本体及净化系统;沉水植物层、景观植物层以及水循环装置均设置在水池本体的内部;水池本体的底部与沉水植物层固定连接;水池本体与连接管道的两端连通。

进一步的,人工水池还包括观景平台;观景平台架设在水池本体上,且观景平台的底部与水池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系统,沉水植物层固定连接在水池本体的底部,用于向水体中提供氧气,净化水质;景观植物层漂浮在水面上,能够提高水体的观赏性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循环装置设置在水池本体的内部,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打开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将水池本体中的水从连接管道的一端抽入,流经整个连接管道再从另一端通入至水池本体中。这样能够令水池本体中的水产生流动和循环,改善死水现象。由于水池本体中的水会逐渐蒸发,造成水流失,使用者利用补水装置向水池本体中加水,以维持水池本体中的水量,并能够保证景观植物层和沉水植物层的需水量。

由上可知,水循环装置能够令水池本体中的水产生流动和循环,改善死水现象,从而改善水质变差导致散发臭味的情况。沉水植物层和景观植物层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生生物摄食沉水植物层和景观植物层的植物,排泄物还能够作为植物的营养物质,因此沉水植物层、景观植物层和水生生物构成生态链。以上设置采用了生物净水和物理净水的方式,无毒无害,能够为水池本体中的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沉水植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沉水植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沉水植物层;2-景观植物层;3-水循环装置;4-补水装置;5-水池本体;6-补光机构;7-拼接部;8-限位槽;9-限位块;11-沉水植物;12-沉水植物种植装置;121-种植层;122-土壤层;123-尼龙网袋;31-第一水泵;32-连接管道;33-过滤机构;321-第一子管道;322-第二子管道;331-外壳;332-过滤网;41-水位传感器;42-控制器;43-蓄水器;44-蓄水管道;45-第二水泵;61-供电结构;62-灯带;611-太阳能电池板;61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净化系统,包括沉水植物层1、景观植物层2、水循环装置3以及补水装置4;沉水植物层1、景观植物层2以及水循环装置3均用于设置在水池本体5的内部;沉水植物层1用于与水池本体5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沉水植物层1用于净化水质;景观植物层2浮设在水体表面;水循环装置3包括第一水泵31和连接管道32;连接管道32的两端均用于与水池本体5连通;第一水泵31设置在连接管道32上;补水装置4用于与水池本体5连通并向水池本体5中加水。

其中,景观植物层2可种植睡莲。睡莲能够提升水景效果,丰富水草种类。

进一步的,使用者可向水池本体5中投放水生动物、浮游生物或者微生物等等,并且可种植挺水植物。这样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生物链,提升水体的自净化能力。

进一步的,景观植物层2可以包括景观植物和限位框;限位框围设在景观植物的外部,且限位框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本实施例中,限位框围设在多个景观植物的外部,保证景观植物在限位框围设的范围内移动,方便使用者种植和更换景观植物。并能够提升水景效果。

进一步的,水池本体5的底部可以包括下红黏土层、防水毯层、上红黏土层以及石板层。下红黏土层、防水毯层、上红黏土层以及石板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沉水植物层1与石板层远离上红黏土层的一面固定连接。这种设置能够令水池本体5底部的防水性能更好,能够透气而不透水,接地气以保证水的原始特性,避免出现死水现象,并且表面不会出现拉裂现象

本实施例提供的净化系统,沉水植物层1固定连接在水池本体5的底部,用于向水体中提供氧气,净化水质;景观植物层2漂浮在水面上,能够提高水体的观赏性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循环装置3设置在水池本体5的内部,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打开第一水泵31,第一水泵31将水池本体5中的水从连接管道32的一端抽入,流经整个连接管道32再从另一端通入至水池本体5中。这样能够令水池本体5中的水产生流动和循环,改善死水现象。由于水池本体5中的水会逐渐蒸发,造成水流失,使用者利用补水装置4向水池本体5中加水,以维持水池本体5中的水量,并能够保证景观植物层2和沉水植物层1的需水量。

由上可知,水循环装置3能够令水池本体5中的水产生流动和循环,改善死水现象,从而改善水质变差导致散发臭味的情况。沉水植物层1和景观植物层2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生生物摄食沉水植物层1和景观植物层2的植物,排泄物还能够作为植物的营养物质,因此沉水植物层1、景观植物层2和水生生物构成生态链。以上设置采用了生物净水和物理净水的方式,无毒无害,能够为水池本体5中的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水循环装置3还包括过滤机构33;连接管道32包括第一子管道321和第二子管道322;第一子管道321和第二子管道322的一端分别用于与水池本体5连通,另一端分别与过滤机构33连通;过滤机构33用于过滤吸入到连接管道32的水。

其中,过滤机构33可包括外壳331和过滤网332。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水泵31将水池本体5中的水抽入至第一子管道321,然后说进入到外壳331中,经过过滤网332滤掉杂质后,通过第二子管道322流回水池本体5中。外壳331和过滤网332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能起到较好的过滤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水泵31将水池本体5中的水抽入至第一子管道321,然后说进入过滤机构33中滤掉杂质后,通过第二子管道322流回水池本体5中。过滤机构33能够对水进行过滤,改善水质,防止产生黑臭水体的现象。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补水装置4包括水位传感器41、控制器42、蓄水器43、蓄水管道44以及第二水泵45;水位传感器41用于固定连接在水池本体5的内侧壁上;水位传感器41用于检测水池本体5内的水面高度;控制器42分别与水位传感器41和第二水泵45电连接,第二水泵45设置在蓄水管道44上;蓄水管道44的一端用于与水池本体5连通,另一端与蓄水器43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水位传感器41将检测到的水面高度传输给控制器42,当控制器42识别到水位降低到预设值时,控制第二水泵45打开,将蓄水器43中的水抽至蓄水管道44中,最后流入水池本体5内,已完成补水功能。补水装置4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随时监控水位变化,自动补水,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沉水植物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沉水植物层1包括沉水植物11和沉水植物种植装置12;沉水植物种植装置12包括种植层121、土壤层122以及尼龙网袋123;土壤层122的一面用于与水池本体5的底部抵接,另一面与种植层121抵接;尼龙网袋123套设在土壤层122的外部,且尼龙网袋123与种植层121固定连接;种植层121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用于套设在沉水植物11的外部;种植层121为橡胶材质,且种植层121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沉水植物11种植在土壤层122上。

其中,种植层121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种植层121为平板状或者拱形等等。

进一步的,通孔的轴向高度应以不影响沉水植物11的正常生长为准。

进一步的,种植层121可采用软质橡胶垫。这样能够减少对沉水植物11造成的损伤。

进一步的,沉水植物11类型可以为多种,例如:矮生耐寒苦草、刺苦草、金鱼藻、小茨藻或者马来眼子菜等等。沉水植物11的净化污水的能力、适应能力、耐污能力较强。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尼龙网袋123套设在土壤2的外面,在保证透水的情况下,保护了沉水植物11根部的土壤,使得沉水植物11的生长环境不受干扰,并且防止沉水植物11的根部受到水生动物的啃食,提高了沉水植物11的成活率。接着将沉水植物11的根部从种植层121上的通孔处穿过,插种至土壤层122中,种植层121的设置能够令沉水植物11在水中保持稳定;由于种植层121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这样能够保证种植层121与石板层的上表面抵接,避免设置其他坠重件,降低制作成本;另外橡胶材质的设置能够减少对沉水植物11造成的损伤,防止沉水植物11的根部来回穿插于通孔之间时造成机械损伤,提高沉水植物11的成活率。沉水植物11的设置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沉水植物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沉水植物种植装置12还包括补光机构6;补光机构6用于向沉水植物11提供光照。

其中,较佳地,种植层121为透光橡胶。这样能够令光线穿过种植层121,令沉水植物11接触光照的范围更大,更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排放更多的氧气。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补光机构6用于向沉水植物11提供光照,在水体透明度有限的情况下,令沉水植物11到达光补偿点,防止沉水植物11死亡,造成水体的污染。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补光机构6包括供电结构61和灯带62;灯带62设置在水体内部;供电结构61设置在水体外部;供电结构61与灯带62电连接。

其中,供电结构61可以为电机。

进一步的,补光机构6还可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架设在种植层121的上方,灯带62绕设在支撑杆上,以防止灯带62随水流飘动。对沉水植物11产生干涉,造成沉水植物11的破坏。

本实施例中,灯带62的价格低廉,能够降低装置的制作成本;并且灯带62自身具有防水的效果,重量和体积较轻,方便使用者安装或者更换。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供电结构61包括太阳能电池板611和支架612;支架612用于固定连接在水池本体5的岸边;太阳能电池板611与支架612固定连接,且太阳能电池板611与灯带62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支架612固定连接在水池本体5的岸边,将太阳能电池板611设置在支架612上;太阳能电池板611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者间接转换成电能;由于太阳能电池板611与灯带62电连接,从而令灯带62亮起,对沉水植物11进行补光,以保证沉水植物11稳定生长。太阳能电池板611的供电方式更加环保。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种植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种植层121包括多个拼接部7;每个拼接部7上均设置有限位槽8以及与限位槽8相配合的限位块9;限位槽8和限位块9相对设置在拼接部7的两端;多个拼接部7通过限位槽8以及限位块9固定连接。

其中,较佳地,限位块9的截面呈倒L形,L形的上端与拼接部7的上端面连接,L形的底边朝下。限位槽8开口朝上,限位槽8远离拼接部7的侧壁的高度与L形的底边的长度相等,从而可使L形的底边刚好卡合在限位槽8内。优选地,限位块9的上表面与拼接部7的上表面平齐,限位槽8远离拼接部7的侧壁的高度与L形的侧壁的厚度之和等于拼接部7的厚度,从而可在限位块9卡合在限位槽8内后,两个拼接部7之间的连接处的上表面与拼接部7的上表面平齐。这种设置能够令种植部更加平整,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当多个拼接部7在并列设置时,其中一个拼接部7上的限位槽8与相邻拼接部7上的限位块9配合,从而将相邻两个拼接部7固定连接。多个拼接部7依次通过限位槽8和限位块9配合进行固定连接。拼接部7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者针对部分破损的拼接部7进行更换,降低使用的成本。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人工水池,人工水池包括水池本体5及净化系统;沉水植物层1、景观植物层2以及水循环装置3均设置在水池本体5的内部;水池本体5的底部与沉水植物层1固定连接;水池本体5与连接管道32的两端连通。

其中,水池本体5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圆形、方形以及多边形等等。

进一步的,水池本体5底部的上表面可铺设细沙和鹅卵石。这种设置能够提高观赏性,并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沉水植物层1固定连接在水池本体5的底部,用于向水体中提供氧气,净化水质;景观植物层2漂浮在水面上,能够提高水体的观赏性并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循环装置3设置在水池本体5的内部,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打开第一水泵31,第一水泵31将水池本体5中的水从连接管道32的一端抽入,流经整个连接管道32再从另一端通入至水池本体5中。这样能够令水池本体5中的水产生流动和循环,改善死水现象。由于水池本体5中的水会逐渐蒸发,造成水流失,使用者利用补水装置4向水池本体5中加水,以维持水池本体5中的水量,并能够保证景观植物层2和沉水植物层1的需水量。

由上可知,水循环装置3能够令水池本体5中的水产生流动和循环,改善死水现象,从而改善水质变差导致散发臭味的情况。沉水植物层1和景观植物层2能够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生生物摄食沉水植物层1和景观植物层2的植物,排泄物还能够作为植物的营养物质,因此沉水植物层1、景观植物层2和水生生物构成生态链。以上设置采用了生物净水和物理净水的方式,无毒无害,能够为水池本体5中的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人工水池还包括观景平台;观景平台架设在水池本体5上,且观景平台的底部与水池本体5的底部固定连接。

其中,观景平台的形状可以为多种,例如:观景平台可以环形、矩形或者半圆形等等。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能够走上观景平台近距离接触水,并观赏水景。这样的设置能够令人们位于水面上方,扩大人们的观景范围,提高观赏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