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261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装置,特别是一种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净水设备作为健康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净水行业也随之在高速的发展。净水设备通常包括水路板、滤芯、控制装置及相应的管路。水路板提供了滤芯工作中液体交换的腔室。滤芯安装在滤芯座上,提供水路流通过滤的作用,并设计成可拆卸方便更换的结构。通常,净水设备设置为多级过滤,由多个滤芯完成,不同的滤芯实现不同的过滤功能。另外由于整个水路系统需要经过不同的控制,为了完成这些控制,需要电磁阀的开闭来实现。还有由于净水的制水量不能同时满足日常用水的需求,所以一般净水器多配有压力桶,而压力桶的存在需要在净水设备中添加高压开关以及单向阀等配件。现有市面上净水设备中,电磁阀、高压开关和单向阀等元器件由于本身结构等原因,相对滤芯就近地安装在水路板上,导致水路板布局不美观、不整洁,不仅增加上述元器件的安装难度,也增加了对滤芯安装更换的影响,更换滤芯时容易与元器件之间出现磕碰,容易损坏元器件,导致用户的使用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净水设备,水路板集成度高,容易装配、降低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净水设备,包括机壳、滤芯组件和水路板,滤芯组件和水路板设于机壳内,水路板包括基板和盖板,基板的正面设有水路槽,盖板与基板连接并盖住水路槽形成水路,水路板位于滤芯组件上方,水路板包括滤芯安装区和元器件安装区,滤芯组件悬挂安装于滤芯安装区,元器件安装区位于水路板的一个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滤芯安装区位于基板的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背面为平面,元器件安装区位于基板的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正面设有形成水路槽的水路凸筋,盖板抵在水路凸筋上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背面设有与水路凸筋配合进行焊接的焊接凸筋。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相对第一部分下沉,盖板包括盖住第一部分的第一盖板和盖住第二部分的第二盖板,滤芯安装区位于第一部分的背面,元器件安装区位于第二盖板的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还包括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设有连通第一部分的水路槽和第二部分的水路槽的连接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部分的背面设有水路接口,水路接口连接增压泵,增压泵与滤芯并排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的边缘设有将基板固定于机壳的螺纹连接部,盖板的边缘设有避让螺纹连接部的避让槽。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顶部设有盖住盖板的装饰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水路板上划分出滤芯安装区和元器件安装区,使得滤芯和元器件都在特定区别内安装,相互之间不会影响,即滤芯安装更换时不会与元器件安装区的元器件磕碰,有效避免元器件因磕碰受损,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另外,滤芯安装区单独划分,工人或用户安装更换滤芯时视野更好,滤芯容易装配,便于快速更换。由于元器件集中设置在元器件安装区,便于统一防护,也提高水路板的外观整体性,布局更美观、整洁。滤芯悬挂安装,容易确保滤芯装配到位,而且更换滤芯时,旧滤芯的进水口、出水口朝上,不容易产生滴水,同时由于元器件安装区位于水路板的一个端部,可以与滤芯实现一定程度的水电分离,极大程度上减少更换滤芯时旧滤芯内的残留水滴落至元器件上的概率。还有,由于元器件安装位置集中,可以用更短的导线将所有元器件与控制系统连接,降低用线成本的同时,水路板上布线更短、更整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水路板与滤芯装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基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水路板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水路板与滤芯装配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水路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净水设备,包括机壳1、滤芯组件和水路板3,滤芯组件和水路板3设于机壳1内,水路板3包括基板31和盖板32,基板31的正面设有水路槽311,盖板32与基板31连接并盖住水路槽311形成水路,水路板3位于滤芯2上方,水路板3包括滤芯安装区301和元器件安装区302,滤芯组件悬挂安装于滤芯安装区301,元器件安装区302位于水路板3的一个端部。本实施例中,滤芯组件包括滤芯2和滤芯安装座33,滤芯安装座33设在滤芯安装区301,滤芯2与滤芯安装座33连接并悬挂在水路板3上。

本实用新型在水路板3上划分出滤芯安装区301和元器件安装区302,可以参考图2中虚线大致划分,使得滤芯2和元器件都在特定区域内安装,相互之间不会影响,即滤芯2安装更换时不会与元器件安装区302的元器件磕碰,有效避免元器件因磕碰受损,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另外,滤芯安装区301单独划分,工人或用户安装更换滤芯2时视野更好,滤芯2容易装配,便于快速更换。由于元器件集中设置在元器件安装区302,便于统一防护,也提高水路板3的外观整体性,布局更美观、整洁。滤芯2悬挂安装,容易确保滤芯2装配到位,而且更换滤芯2时,旧滤芯2的进水口、出水口朝上,不容易产生滴水,同时由于元器件安装区302位于水路板3的一个端部,可以与滤芯2实现一定程度的水电分离,极大程度上减少更换滤芯2时旧滤芯2内的残留水滴落至元器件上的概率。还有,由于元器件安装位置集中,可以用更短的导线将所有元器件与控制系统连接,降低用线成本的同时,水路板3上布线更短、更整洁。

简单说明一下,基板31和盖板32的正面即两者相对的表面,基板31和盖板32的背面即两者相背的表面,因此基板31的上表面为正面,下表面为背面,盖板32的下表面为正面,上表面为背面。在本实施例中,滤芯安装区301位于基板31的背面,由于滤芯2采用悬挂方式安装,因此将滤芯安装区301设在基板31的背面,滤芯安装座33可以与基板31一体成型,也可以安装到基板31的背面。由于基板31的背面朝下,所以基板31的背面几乎不会有积水,因此可以将基板31的背面为平面,元器件安装区302位于基板31的背面,很大程度上减少元器件接触水的概率。元器件可以是进水电磁阀41、高压开关42、冲洗组合阀43等等常用元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水路的形成方式具体是在基板31的正面设有形成水路槽311的水路凸筋312,盖板32抵在水路凸筋312上密封连接。由于基板31作为水路板与机壳固定连接的基准,强度较好,因此水路凸筋312设在基板31上,又由于滤芯安装区301和元器件安装区302都不在盖板32上,相应可以降低盖板32的厚度,降低用料成本。为了增加密封效果,盖板32的正面设有与水路凸筋312配合进行焊接的焊接凸筋。

基板31与机壳1通过螺钉固定,避免螺钉连接对水路的影响,基板31的边缘设有将基板31固定于机壳1的螺纹连接部313,盖板32的边缘设有避让螺纹连接部313的避让槽321。螺纹连接部313可以是通孔、螺纹孔或螺柱等等。

由于盖板32的背面朝上,同时盖板32的背面不是完整的平面,避免盖板32积灰,可以在机壳1顶部设有盖住盖板32的装饰板。

本实施例中水路板3与外接水路连接的连接口322设在盖板32的背面。

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将滤芯安装区设在盖板上,元器件安装区也可以位于基板上。

可以理解的,滤芯组件也可以采用滤芯与滤瓶配合的结构,滤瓶与基板固定连接,滤芯安装在滤瓶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参见图5、图6和图7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基板31包括第一部分3101和第二部分3102,第二部分3102相对第一部分3101下沉,盖板32包括盖住第一部分3101的第一盖板3201和盖住第二部分3102的第二盖板3202,滤芯安装区301位于第一部分3101的背面,元器件安装区302位于第二盖板3202的背面。在本实施例中,元器件安装区302与滤芯安装区301分离更彻底,提高使用安全性。第二盖板3202上安装了元器件,可以与第一盖板3201平齐,也可以低于第一盖板3201,如图5中虚线圆区域所示,不会导致部分空间凸起,不仅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有利于机壳1造型。

基板31还包括连接第一部分3101和第二部分3102的第三部分3103,第三部分3103设有连通第一部分3101的水路槽和第二部分3102的水路槽的连接通道。水路槽结构可以参考图3。

在使用反渗透滤芯2时,需要安装增压泵5,为此可以在第二部分3102的背面设有水路接口314,水路接口314连接增压泵5,增压泵5与滤芯2并排安装。将增压泵5与元器件安装区302对应在水路板3的一个端部,仍然与滤芯2分开,因此可以实现比较有效的水电偏好,同时增压泵5与滤芯2并排,不仅更简洁、美观,也容易观察。本实施例中的元器件可以是进水电磁阀41、废水比电磁阀44、单向高压开关组合阀45等等。

本实施例中水路板与外接水路连接的连接口设在第一盖板的背面。

其他未描述的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