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592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高浓度的废水,而油墨废水中大部分物质是人工合成的,由于其高COD、高色度、低可生化性,在外观上给人不愉快的感觉,色度过高会导致水体透光率降低,严重威胁着水体生态,特别是有机颜料中含有的多种芳香类,有些还具有“三致”作用,传统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污染物去除率不高,去污染物成本高,设备体积不够小,再次利用废水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设置沉淀室能够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污水颗粒有机物以及色度,降低比较容易处理的COD,设置储物室能够储存经过简单处理的废水,设置取样杯能够检查回收槽中废水浓度是否达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包括进料口、沉淀室、储物室、氧化室、UF过滤器、回收槽、取样杯、阀门、泵、过氧化氢投放口、硫酸亚铁投放口、沉淀出口、输液管、过滤网和无纺布层,所述进料口下方设有沉淀室,所述沉淀室内部设有无纺布层和过滤网,所述沉淀室与过滤网抽拉连接,所述沉淀室一侧固定连接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一侧固定连接氧化室,所述氧化室上方设有过氧化氢投放口和硫酸亚铁投放口,所述氧化室下端设有UF过滤器,所述UF过滤器下端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一侧设有取样杯,所述回收槽与取样杯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室下端设有沉淀出口,所述沉淀出口上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无纺布层内部设有大孔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室、UF过滤器与回收槽通过输液管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管上设有阀门和泵。

进一步地,所述UF过滤器和过滤网的膜孔径均为 0.001— 0.01u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用于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通过沉淀室设置过滤网,可以将沉淀物与废水分离,通过取样杯设置刻度,可以有效控制测量废水的体积,通过输液管设置泵和阀门,当回收槽中的废水浓度不合格时,打开阀门及泵使回收槽的水流到储物室中,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的氧化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沉淀室;3、储物室;4、氧化室;5、UF过滤器;6、回收槽;7、取样杯;8、阀门;9、泵;10、过氧化氢投放口;11、硫酸亚铁投放口;12、沉淀出口;13、输液管;14、过滤网;15、无纺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包括进料口1、沉淀室2、储物室3、氧化室4、UF过滤器5、回收槽6、取样杯7、阀门8、泵9、过氧化氢投放口10、硫酸亚铁投放口11、沉淀出口12、输液管13、过滤网14和无纺布层15,所述进料口1下方设有沉淀室2,所述沉淀室2内部设有无纺布层15和过滤网14,所述沉淀室2与过滤网14抽拉连接,所述沉淀室2一侧固定连接输液管13,所述输液管13一侧固定连接氧化室4,所述氧化室4上方设有过氧化氢投放口10和硫酸亚铁投放口11,所述氧化室4下端设有UF过滤器5,所述UF过滤器5下端设有回收槽6,所述回收槽6一侧设有取样杯7,所述回收槽6与取样杯7活动连接。

其中,所述沉淀室2下端设有沉淀出口12,所述沉淀出口12上设有阀门8。

其中,所述无纺布层15内部设有大孔树脂。

其中,所述氧化室4、UF过滤器5与回收槽6通过输液管13固定连接,所述输液管13上设有阀门8和泵9。

其中,所述UF过滤器5和过滤网14的膜孔径均为 0.001— 0.01u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油墨废水处理回收装置,工作时,油墨废水通过进料口1到达沉淀室2,然后通过无纺布层15中的大孔树脂的吸附作用后,废水排到储物室3,然后将过滤网14抽拉出来,打开阀门8,让沉淀从沉淀出口12排出,然后打开阀门8,通过输液管13将废水输入氧化室4,并且通过氧化室4的过氧化氢投放口10和硫酸亚铁投放口11分别投入相应的反应物,然后废水通过UF过滤器5过滤后到达回收槽6,然后通过对取样杯7中废水浓度的测量,废水浓度不合格则打开泵9,将回收槽6中的水流抽到储物室3,再次进行操作,直到废水浓度符合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