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制品厂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134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制品厂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金属制品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其中磷化废水和酸洗水为间断排放,清洗水和碱洗水为连续排放,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需要对于间断排放的磷化废水和酸洗水,与连续排放的清洗水和碱洗水进行分别处理,这样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需要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对所有的污水同时进行处理。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金属制品厂污水处理系统,可以解决磷化废水、酸洗水、清洗水和碱洗水难以同时处理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属制品厂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反应池、总调节池、一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清水池和过滤器;所述一级反应池包括一级调节池、一级混凝池、一级絮凝池和一级沉淀池;所述二级反应池包括氧化池、二级混凝池、二级絮凝池和二级沉淀池;反应池、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的下端均与储泥池相连,储泥池连接脱水机。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沉淀池和二级沉淀池内均包括内筒体和具有锥形底部的沉淀池本体,所述内筒体垂直固定设于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内筒体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内筒体上端的一侧设有进口,内筒体的下端相隔的位置上固定设有水平挡水板,所述沉淀池本体上端设有溢流堰,溢流堰外有环形的集水区,集水区外侧设有沉淀池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一级调节池、一级混凝池和一级絮凝池依次相邻设置,一级调节池进水口设于一级调节池下端,一级调节池与一级混凝池之间的通口位于上端,一级混凝池和一级絮凝池之间的通口位于下端,一级絮凝池的上端通过管道与一级沉淀池的内筒体的进口相连,一级调节池、一级混凝池和一级絮凝池内分别通入NaOH、PAC和PAM。进一步的,所述氧化池、二级混凝池和二级絮凝池依次相邻设置,氧化池进水口设于氧化池下端,氧化池与二级混凝池之间的通口位于上端,二级混凝池和二级絮凝池之间的通口位于下端,二级絮凝池的上端通过管道与二级沉淀池的内筒体的进口相连,氧化池、二级混凝池和二级絮凝池内分别通入H2O2、PAC和PAM。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池内设有PH计,反应池的上端设有NaOH进口、CaO进口、PAC进口、PAM进口、磷化水和酸洗水,所述反应池的下端与储泥池相连,所述反应池的下部侧面设有反应池出水口,反应池出水口通过管道将污水注入总调节池。进一步的,所述总调节池位于地面以下,总调节池内通有清洗水和碱洗水,总调节池内设有水泵,将调节后的污水打入一级调节池中。进一步的,所述反应池、总调节池、一级调节池、一级混凝池、一级絮凝池、氧化池、二级混凝池、二级絮凝池内均设有搅拌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清水池内设有PH计和液位控制器,所述二级沉淀池通往清水池的管道中设有一支管与H2SO4相通,通有H2SO4的支管上设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为多介质过滤器。进一步的,所述储泥池内设有泵,将污泥打入脱水机中,所述脱水机为叠螺污泥脱水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金属制品厂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金属制品厂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各个设备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磷化废水、酸洗水、清洗水和碱洗水难以同时处理的问题,使得排放的污水能够符合排放要求。附图说明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制品厂污水处理系统的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池;101-反应池出水口;2-总调节池;3-清水池;4-过滤器;5-一级调节池;6-一级混凝池;7-一级絮凝池;8-一级沉淀池;9-氧化池;10-二级混凝池;11-二级絮凝池;12-二级沉淀池;13-储泥池;14-脱水机;15-内筒体;16-沉淀池本体;17-进口;18-沉淀池出水口;19-一级调节池进水口;20-通口;21-氧化池进水口;22-支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制品厂污水处理系统,依次包括反应池1、总调节池2、一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清水池3和过滤器4;所述一级反应池包括一级调节池5、一级混凝池6、一级絮凝池7和一级沉淀池8;所述二级反应池包括氧化池9、二级混凝池10、二级絮凝池11和二级沉淀池12;反应池1、一级沉淀池8和二级沉淀池12的下端均与储泥池13相连,储泥池13连接脱水机14。上述一级沉淀池8和二级沉淀池12内均包括内筒体15和具有锥形底部的沉淀池本体16,所述内筒体15垂直固定设于所述沉淀池本体16内,内筒体15的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内筒体15上端的一侧设有进口17,内筒体15的下端相隔的位置上固定设有水平挡水板,所述沉淀池本体16上端设有溢流堰,溢流堰外有环形的集水区,集水区外侧设有沉淀池出水口18。上述一级调节池5、一级混凝池6和一级絮凝池7依次相邻设置,一级调节池进水口19设于一级调节池5下端,一级调节池5与一级混凝池6之间的通口20位于上端,一级混凝池6和一级絮凝池7之间的通口20位于下端,一级絮凝池7的上端通过管道与一级沉淀池8的内筒体15的进口17相连,一级调节池5、一级混凝池6和一级絮凝池7内分别通入NaOH、PAC和PAM。上述氧化池9、二级混凝池10和二级絮凝池11依次相邻设置,氧化池进水口21设于氧化池9下端,氧化池9与二级混凝池10之间的通口20位于上端,二级混凝池10和二级絮凝池11之间的通口20位于下端,二级絮凝池11的上端通过管道与二级沉淀池12的内筒体15的进口17相连,氧化池9、二级混凝池10和二级絮凝池11内分别通入H2O2、PAC和PAM。上述反应池1内设有PH计,反应池1的上端设有NaOH进口、CaO进口、PAC进口、PAM进口、磷化水和酸洗水,所述反应池1的下端与储泥池13相连,所述反应池1的下部侧面设有反应池出水口101,反应池出水口101通过管道将污水注入总调节池2。上述总调节池2位于地面以下,总调节池2内通有清洗水和碱洗水,总调节池2内设有水泵,将调节后的污水打入一级调节池5中。上述反应池1、总调节池2、一级调节池5、一级混凝池6、一级絮凝池7、氧化池9、二级混凝池10、二级絮凝池11内均设有搅拌装置。上述清水池3内设有PH计和液位控制器,所述二级沉淀池12通往清水池3的管道中设有一支管22与H2SO4相通,通有H2SO4的支管22上设有阀门。上述过滤器4为多介质过滤器。上述储泥池13内设有泵,将污泥打入脱水机14中,所述脱水机14为叠螺污泥脱水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艺主要用于解决金属制品厂产生的磷化废水、酸洗水、清洗水和碱洗水难以同时处理的问题。现有废水排放规律是废水名称排放频率排放量L废水温度℃磷化废水一周一次40050-60酸洗水约10天排放一次1000常温清洗水每天排放一次800常温碱洗水每天排放一次800常温磷化废水和酸洗水为间断排放,间断处理水量最大为1.4m3/次;清洗水和碱洗水为连续排放,连续处理水量最大为1.6m3/天。1、间断处理部分一周排放一次的磷化废水和10天排放一次的酸洗水分别排入反应池1进行混合,依次加入NaOH、CaO、PAC、PAM,然后进入总调节池2中进行pH调节,然后经过一级调节池5、一级混凝池6、一级絮凝池7和一级沉淀池8进行混凝、絮凝反应以及沉淀等工艺过程,使得磷化废水和酸洗水的主要污染物锌和磷分别生成Zn(OH)2沉淀和Ca5(PO4)3(OH)(羟基磷灰石)沉淀而去除。上清液自流进入氧化池9,下部污泥排至储泥池13,再经脱水机14进行脱水处理。2、连续处理部分清洗水、碱洗水和间断处理部分的出水连续(或定期)排放至总调节池2,混合均匀后用水泵提升至一级反应池。一级反应池包括一级调节池5、一级混凝池6、一级絮凝池7和一级沉淀池8,依次分别进行pH调节、混凝和絮凝反应,而后自流进入一级沉淀池8进行泥水分离处理。上清液自流进入二级反应池,二级反应池包括氧化池9、二级混凝池10、二级絮凝池11和二级沉淀池12,依次进行高级氧化、混凝和絮凝反应,而后自流进入二级沉淀池12进行泥水分离处理,上清液自流至清水池3,在自流管道加H2SO4调节pH值为6~9。清水池3的水由过滤泵泵入多介质过滤器进行再处理后排放;一级沉淀池8和二级沉淀池12的下部污泥排至污泥池,再经叠螺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从而实现了磷化废水、酸洗水、清洗水和碱洗水同时处理的目的。处理前后水质指标见表1和表2表1处理前水质表2处理后水质水质指标COD(mg/l)TP(mg/l)NH3-N(mg/l)悬浮物(mg/l)pH(无量纲)数值420.864.8519.57.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