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效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1341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水处理领域,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也可以应用于给(净)水(含饮用水给水),特别涉及一种多效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是在当前非常受欢迎的技术-高密度沉淀池(以下简称“高密池”)基础上再次开发的新型技术。目前市面上很多地方常用的还是机械加速澄清池技术。但该技术有如下缺点:

1)处理效果较差,保证值一般为20NTU;

2)运行稳定性较差。往往在调试完成后很短的时间内,出水水质就会变差;

3)耐冲击负荷差。当上游水质、水量波动时,该技术处理效果会急剧变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用新型了高密池技术、ACTIflo、电絮凝等技术。这些技术还有如下一些缺陷:

1)不适用于含有分散剂的废水的处理;

2)处理效果较好,但达不到目前深度处理所需的水质要求。往往后续还需几段其他技术;

3)运行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效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另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效分离方法。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效分离装置,包括:

高密度沉淀池,其包括混凝池和澄清池;

预接触池,其与所述澄清池连通,所述预接触池还与所述混凝池连通;

管道混合器,其设置于所述预接触池与所述混凝池之间,所述管道混合器的一端与所述预接触池连通,而另一端与所述混凝池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效分离装置中,所述高密度沉淀池还包括:

絮凝池,其与所述混凝池和澄清池分别连通,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导流筒。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效分离装置,还包括:

第一污泥回流泵,其设置于所述澄清池与所述絮凝池之间,所述第一污泥回流泵的一端与所述澄清池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絮凝池连通;

第二污泥回流泵,其设置于所述澄清池与所述预接触池之间,所述第二污泥回流泵的一端与所述澄清池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预接触池连通;

排泥泵,其一端与所述澄清池连通,排出污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效分离装置中,所述预接触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效分离装置中,所述混凝池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效分离装置中,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第三搅拌器。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效分离装置中,所述澄清池内还设置有刮泥板和斜管。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现有的各种类似技术,均不适用于含有大量分散剂的污水。或者讲现有的技术处理这类污水时运行费用特别高,处理效果不好;达到同样的处理效果时,本实用新型所需的运行费用约为其它技术的60%~95%(依据项目规模大小变化)。

2)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处理效果。现有的各种类似技术,出水浊度保证值一般不会小于5NTU。本实用新型的保证值可以降低1NTU;本实用新型的COD的平均去除效果可达到79.6%以上,现有的各种技术的COD的去除率一般为30%左右;达到同样的去除效果时,本实用新型的药剂消耗量可以降低30%~90%。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当前类似技术不能解决的含有分散剂等污水的处理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处理效果、大大降低了运行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效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效分离装置,包括:

高密度沉淀池,其包括混凝池3和澄清池13;

预接触池2,其与所述澄清池连通,所述预接触池还与所述混凝池连通;

管道混合器4,其设置于所述预接触池与所述混凝池之间,所述管道混合器的一端与所述预接触池连通,而另一端与所述混凝池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该多效分离装置中,所述高密度沉淀池还包括:

絮凝池8,其与所述混凝池和澄清池各自分别连通,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导流筒1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该多效分离装置,还包括:

第一污泥回流泵14,其设置于所述澄清池与所述絮凝池之间,所述第一污泥回流泵的一端与所述澄清池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絮凝池连通;

第二污泥回流泵15,其设置于所述澄清池与所述预接触池之间,所述第二污泥回流泵的一端与所述澄清池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预接触池连通;

排泥泵16,其一端与所述澄清池连通,排出污泥。

在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该多效分离装置中,所述预接触池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1。

在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该多效分离装置中,所述混凝池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7。

在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该多效分离装置中,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有第三搅拌器5。

在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该多效分离装置,所述澄清池内还设置有刮泥板11和斜管1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包括: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将水中污染物与水分离开的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回流一部分污泥至预接触池,并在预接触池设置第一搅拌器,使得回流污泥能够与原水充分反应。预接触池出水经管道混合器后进入混凝池。在管道混合器上投加混凝剂6(如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等)。混凝池出水自流至絮凝池,在絮凝池中投加絮凝剂9(如PAM等),并在絮凝池设置导流筒,使得微小颗粒进一步凝聚、壮大。絮凝池出水自流至澄清池。在澄清池中设置刮泥机、斜管。刮泥机能够更有效的去除澄清池中的积泥,斜管则可更好去除水中悬浮的污泥絮体。

污水首先进入预接触池,在预接触池中与第二污泥回流泵回流的污泥在第一搅拌器的作用下进行充分混合。预接触池的出水经管道混合器后进入混凝池。在管道混合器中投加混凝剂,并混凝池中的第二搅拌器的作用下充分反应。混凝池的出水与第一污泥回流泵的回流液一起混合后进入导流筒,并通过第三搅拌器的作用充分混合。同时在导流筒中投加絮凝剂,以提高其反应效果。絮凝池的出水进入澄清池。在澄清池中进行固液分离。通过设置斜管(板)可以大大提高固液分离效果,而刮泥板的设置则可以帮助更好的排出澄清池中的过量的污泥。澄清池中的污泥通过排泥泵排出澄清池。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在高效沉淀分离池上增加了一个预接触池,并将一部分污泥回流至预接触池,在预接触池中设置第一搅拌器;同时增设了管道混合器。

下面实施例结合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是处理斯尔邦石化的循环排污水水厂的排污水,小时处理量为550m3/h。

1)步骤a)循环排污水进入调节池,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池即为预接触池。并在调节池中设置了四台潜水搅拌器,即第一搅拌器;

2)步骤b)将澄清池的部分污泥回流至调节池与循环排污水进行混合;

3)步骤c)将混合后的污水经自吸泵提升至混凝池。在自吸泵出口管线上设置了管道混合器D=300mm,L=700mm(空间限制,不能太长);

4)步骤d)将混凝剂三氯化铁注入管道混合器,投加量7mg/L(以Fe计);

5)步骤e)启动混凝池的第二搅拌器,防止混合后的污泥再次沉降,同时也为了加强药剂与污水的接触;

6)步骤f)混凝池出水与另外一部分污泥回流液同时进入絮凝池中的导流筒,在絮凝池中投加絮凝剂PAM(投加量为0.5mg/L),同时启动第三搅拌器;

7)步骤g)絮凝池出水自流至澄清池,启动澄清池刮泥机,同时不定期运行排泥泵,以维持澄清池泥位稳定;

8)步骤h)在斜管(斜板)中实现泥水分离,产水经收集槽收集后,流出系统。

在该实施例中,潜水搅拌器为国产设备,出现过几次故障。一旦其出现故障,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刮泥机、自吸泵、管道混合器、斜管等均为国产设备。混凝搅拌器和絮凝搅拌器为法国原装进口设备;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回流泵均为进口品牌,国内生产泵。

测试方法:

浊度:E+H在线浊度计

总磷:国标法

COD:哈希仪器法和国标法。前期国标与哈希仪器对比,找出相关性后,用哈希仪器进行分析

这里说明的模块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多效分离装置和方法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