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228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养殖废水的处理工艺主要采用A/O法,即缺氧/好氧生化处理法,该污水处理工艺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cr,而且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化合物。如在A段池,又称为缺氧池或水解池,水解的机理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尽大多数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水接触都会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可使共价键发生变化和断裂,即化合物在分子结构和形态上发生了变化。生物水解是靠生物酶的催化作用而加速反应的,在有酶条件下的催化反应速度要比无酶条件下高出108-1011倍。生物水解就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经加水在缺氧条件下,由于水解酶的参与被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的反应,生物水解反应实际上包括了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酸化可使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

另外A/O工艺还有很好的脱氮功能。污水在进入A段池后再进入O段池,污水在好氧段,有机物(BOD5)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氮通过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氨,硝态氨通过污泥回流进入缺氧段,污水经缺氧段时,活性污泥中的反硝细菌利用硝态氮和污水中的CODcr进行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为分子态氮,逸进空气中而得到有效的取除,达到同时往除BOD5和脱氮的效果。但A/O处理法对于养殖污水的处理,很难达到COD400mg/L、氨氮80mg/L以下的处理要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A/O处理法仍存在有不足,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使其达到更好的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cr、氮化合物的目的,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使其达到更好的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cr、氮化合物的目的,从而克服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降池、生物选择池、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一二沉池、第二好氧池、第二二沉池和清水池,

其中,所述集水池中设有潜污泵,所述潜污泵用于将所述集水池中的原水泵入所述固液分离机中;所述第一好氧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混合液至所述缺氧池的第一回流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沉降池与所述生物选择池之间还依次设有缓冲池和厌氧池。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沉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污泥至所述第一好氧池的第二回流管道。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二沉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污泥至所述第二好氧池的第三回流管道。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二沉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污水至所述生物选择池的第四回流管道。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二沉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污水至所述生物选择池的第五回流管道。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两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均能彻底解决养殖污水中氨氮难以有效去除的问题,同时还能有效去除COD,并且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清水池中的水能达到COD低于400mg/L,氨氮低于5mg/L。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水池、固液分离机、沉降池、生物选择池、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一二沉池、第二好氧池、第二二沉池和清水池。

其中,该第一好氧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混合液至该缺氧池的第一回流管道。该第一二沉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污泥至该第一好氧池的第二回流管道;该第二二沉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污泥至该第二好氧池的第三回流管道;该第一二沉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污水至该生物选择池的第四回流管道;该第二二沉池的出口还设有用于回流污水至该生物选择池的第五回流管道。

该养殖废水处理系统的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该集水池用于收集厂区养殖废水,即待处理的原水;其中,该原水在该集水池中停留时间为1~3天。

(2)该集水池中设有潜污泵,集水池中的原水通过潜污泵泵入该固液分离机中,该固液分离机过滤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去除的大颗粒杂质可用于制作有机肥还田,过滤后的原水进入沉降池。

(3)过滤后的原水在沉降池中停留时间为6小时,则在该沉降池中依靠重力作用沉积部分细小的颗粒杂质,沉积的污泥也可用于制作有机肥还田,沉积处理后的原水进入该生物选择池。

(4)生物选择池中的细菌通过对环境的适应竞争,兼氧菌大量繁殖,沉积处理后的原水在该生物选择池中停留4~24小时,在该生物选择池经过菌种选择后进入该缺氧池。

(5)进入该缺氧池的污水在该缺氧池中停留时间为1~1.5天,经过反硝化反应去除其中大量的氨氮及部分COD后,进入该第一好氧池;

(6)进入该第一好氧池的污水在该第一好氧池中停留4~7天,去除部分COD后,一部分回流至缺氧池入口,另一部分流入第一二沉池中;进入该第一二沉池中的污水在该第一二沉池中停留4~6小时,在重力作用下沉积部分细小杂质后进入该第二好氧池中;沉积的一部分污泥用于制作有机肥,另一部分污泥回流至第一好氧池入口;从第一二沉池排出的污水一部分进入第二好氧池,一部分进入生物选择池入口;

其中,从该第一好氧池回流至缺氧池的混合液与从该沉降池进入该生物选择池的原水比例为1:4~1:8;从该第一二沉池回流至生物选择池的污水与从沉降池进入生物选择池的原水的比例为1:1~1:5。

(7)进入该第二好氧池的污水在该第二好氧池中停留4~7天,去除部分COD后,流入该第二二沉池中,进入该第二二沉池中的污水在该第一二沉池中停留4~6小时,在重力作用下沉积部分细小杂质,沉积的一部分污泥用于制作有机肥,另一部分污泥回流至第二好氧池入口;沉积处理后的上清液一部分进入清水池中,另一部分进入生物选择池入口;

其中,该第二二沉池回流至生物选择池的水与从沉降池进入生物选择池的原水的比例为1:1~1:5。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沉降池与该生物选择池之间还依次设有缓冲池和厌氧池。与之相对应的,在处理污水时,从该沉降池中经沉积处理后的原水先进入缓冲池中,再从该缓冲池通过泵泵入厌氧池中,在该厌氧池中停留1~5天,发生反应后再进入生物选择池。其余部分均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两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均能彻底解决养殖污水中氨氮难以有效去除的问题,同时还能有效去除COD,并且经过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清水池中的水能达到COD低于400mg/L,氨氮低于5mg/L。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