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选择性高级氧化和多膜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2283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结合选择性高级氧化和多膜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合选择性高级氧化和多膜处理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中水回用,指通过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是处理城市水资源缺乏的一条重要途径。如图2所示,在现有的中水回用系统中,车间污水在生化预处理至COD较低后,再经过气浮装置,进一步降低COD和SS后进入砂滤装置、超滤装置、反渗透装置,反渗透装置的RO产水水质接近自来水可经系统产水池流入车间回用,反渗透装置的RO浓水不再进行其他净化处理过程而外排,造成了对中水的回用比例不高,系统中的气浮装置存在加药量大和产生污泥多的缺陷,系统中的砂滤装置存在稳定性差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中水的回用比例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合选择性高级氧化和多膜处理污水处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合选择性高级氧化和多膜处理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生化预处理装置、超滤装置、RO装置和系统产水池,RO装置与系统产水池之间还设置有再净化模块,再净化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NF装置、臭氧处理装置、活性炭灌式反应器和浓水RO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间污水依次经生化预处理装置,超滤装置和RO装置的处理,RO装置产生的RO产水进入系统产水池,RO装置产生的RO浓水经NF装置处理,NF装置产生的合格的NF产水2进入系统产水池,NF装置产生的NF产水1进入RO装置进一步处理,NF装置产生的NF浓水依次经臭氧处理装置、活性炭灌式反应器和浓水RO装置处理,浓水RO装置产生的RO超浓水集中处理,浓水RO装置产生的合格的RO产水流入系统产水池,汇合到系统产水池的RO产水和NF产水2后进入车间回用,RO装置产生的RO浓水无粗放型处理,而继续由NF装置、臭氧处理装置、活性炭灌式反应器和浓水RO装置组成的再净化模块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使中水回用率由60%提高到90%;NF装置的作用是允许溶剂分子或某些低分子量溶质或低价离子透过;臭氧处理装置包括空气源臭氧发生器和臭氧储罐,通入臭氧进行杀菌和处理难降解有机物及溶解离子,臭氧储罐为空气源臭氧发生器持续提供充足的臭氧,臭氧投加装置根据进水COD浓度和水量调整臭氧投加量,尾气破坏装置对处理后的产生的尾气进行快速分解,臭氧处理装置的臭氧将NF浓水中的COD降低、脱色,为最终达标排放做准备;活性炭灌式反应器主要是吸附臭氧反应产生的絮体以及还原剩余氧化性物质,达到后续浓水RO装置的进水条件;浓水RO装置对经过RO装置和NF装置浓缩过的浓水进一步处理,提高中水回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生化预处理装置与超滤装置之间设置有MBR装置, MBR装置内设有若干中空纤维膜,MBR装置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口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与生化预处理装置连接,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回流阀,生化预处理装置、MBR装置、超滤装置、RO装置、NF装置、臭氧处理装置、活性炭灌式反应器、浓水RO装置和系统产水池依次通过导管连接,MBR装置与生化预处理装置之间的导管上设有抽泥泵和抽泥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MBR装置内设有若干中空纤维膜,通过抽吸泵的负压抽吸和抽泥单向阀的控制,利用大气压力,使污水从中空纤维膜内侧抽出,达到过滤净化的目的,MBR装置与污泥回流管连接,将截留的污泥大部分在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回流阀的作用下,回流至生化预处理装置,从而使生化系统保持高污泥浓度提高生化效果,一小部分经污泥排放口排出系统外,MBR装置代替了原有系统内气浮和砂滤装置,避免了大量药剂的投加和物化污泥的产生,同时由于MBR膜孔径小,产水效果远优于原砂滤产水,而且不必担心漏砂的风险和换砂的风险,操作简单,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中水回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超滤装置与RO装置之间的导管与NF装置之间设有NF回流管,NF回流管上设有NF单向阀和NF回流泵, NF装置与系统产水池之间还连接有NF排放管,NF装置的输出端设有电导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NF装置的输出端设置电导仪,根据产水水质确定NF装置的产水去向是直接经NF排放管进入系统产水池回用,是进入臭氧处理装置处理,还是经NF回流管,在NF单向阀和NF回流泵的作用下返回RO装置内再次净化后回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浓水RO装置的底部设有污水排放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浓水RO装置的的浓水富集了大量污染物,无法进入车间回用,可经浓水排放口排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系统基础上以MBR装置代替了现有系统中的气浮装置和砂滤装置,部分提高中水回用率;同时采用再净化模块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大大提高了中水回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现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结合选择性高级氧化和多膜处理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结合选择性高级氧化和多膜处理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生化预处理装置、超滤装置、RO装置和系统产水池,RO装置与系统产水池之间还设置有再净化模块,再净化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NF装置、臭氧处理装置、活性炭灌式反应器和浓水RO装置;NF装置内含有纳滤膜,纳滤膜上含有孔径,孔径在1nm以上,一般1-2nm,臭氧采用连续进水连续运行方式,臭氧储罐中储存有臭氧气体,空气源臭氧发生器上通过管道与臭氧储罐连接,活性炭灌式反应器的炭种选用果壳烧结颗粒炭,吸附臭氧反应产生的絮体以及还原剩余氧化性物质,吸附饱和后需要定期更换滤料,RO装置,采用普通RO膜,浓水RO装置,运行压力大为RO装置的4-10倍,需采用超抗污染型膜,配套的水泵、管道、膜容器的压力等级均需配套提升,超抗污染型膜长期使用后会膜污染,要使用药剂定期进行清洗。

生化预处理装置与超滤装置之间设置有MBR装置, MBR装置内设有若干中空纤维膜,MBR装置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口和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管与生化预处理装置连接,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回流阀,生化预处理装置、MBR装置、超滤装置、RO装置、NF装置、臭氧处理装置、活性炭灌式反应器、浓水RO装置和系统产水池依次通过导管连接,MBR装置与生化预处理装置之间的导管上设有抽泥泵和抽泥单向阀;MBR装置内均匀设置若干中空纤维膜,若干中空纤维膜由热塑性塑料制成,污泥回流阀和抽泥单向阀均只能单向流通,膜孔径范围为0.1-0.2 微米,膜厚120-150微米,抽吸泵和污泥回流泵的压力等级与系统配套。

超滤装置与RO装置之间的导管与NF装置之间设有NF回流管,NF回流管上设有NF单向阀和NF回流泵, NF装置与系统产水池之间还连接有NF排放管,NF装置的输出端设有电导仪,NF装置的输出端设有电导仪;电导仪上设有电导探头,电导探头设置在NF装置的输出端内,NF装置的输出端设有气动阀门,电导仪检测NF装置产生的水的水质情况,由电导仪根据水质情况控制气动阀门的开关切换到对应装置的输入端。

浓水RO装置的底部设有污水排放口;污水排放口采用抗浓水污染的材料制成,以提高污水排放口的实用寿命,污水排放口与集中处理装置连接,集中处理RO超浓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