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生物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3671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生物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污水生物过滤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式生物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高效去除各种水溶性有害污染物质,特别是去除对养殖鱼类有强烈毒性的氨氮,是比较重要的环节。水质调控是循环水水产养殖的关键,而氨氮浓度是控制养殖水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2015年08月26公告的CN104860486A中的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就公开了这样一种适用于鱼类增殖放流站的组合式模块化生物过滤器。该组合式模块化生物过滤器包括一个湿式生物球过滤器及两个自动雨淋曝气式生物球过滤器,两个自动雨淋曝气式生物球过滤器分别位于湿式生物球过滤器的两侧,湿式生物球过滤器通过其顶部的出水管道分别与两侧的自动雨淋曝气式生物球过滤器连接,湿式生物球过滤器与自动雨淋曝气式生物球过滤器内部都填充生物滤材,可同时进行生物硝化、脱气和氧化作用,污水从湿式生物球过滤器流入,经湿式生物球过滤器流经管道,从管道流入自动雨淋曝气式生物球过滤器,从自动雨淋曝气式生物球过滤器底部流出。

上述现有技术在处理养殖污水在时,模块化生物过滤器中流道短,养殖污水在组合式模块化生物过滤器中停留时间短;停留时间短,污水与过滤材料接触时间短,对养殖污水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处理能力有限,污水处理效率低;需要水泵不停的提供动力,不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集成式生物过滤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养殖污水在生物过滤器内停留时间太短的问题,同时充分处理水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并且很节能。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集成式生物过滤器,包括一浸没式生物过滤器、至少一雨淋式生物过滤器、及一连通浸没式生物过滤器和雨淋式生物过滤器的管道;浸没式生物过滤器包括一滤池、一曝气机构、一隔板组件及一生物滤板,曝气机构设于滤池底部,隔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隔板及至少一个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依次沿横向方向交替设置在滤池中并将滤池分割为多个独立的过滤池,第一隔板下端与滤池底部之间形成有连通间隙,第二隔板上端与滤池顶部之间形成有溢流间隙,生物滤板沿垂直于隔板组件的纵向方向设置在滤池中;

雨淋式生物过滤器包括一箱体、一上过滤板、一下过滤板、一立管,上过滤板和下过滤板将箱体分隔形成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进水区、过滤区和排水区,上过滤板的上表面低于第二隔板的顶部高度,过滤区内填充有生物填料,立管竖直设置在箱体中,且上端与进水区连通、下端穿过过滤区;管道与浸没式生物过滤器最后一级过滤池和立管的进水端想连通。

在上述集成式生物过滤器中,由于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依次交替设置于滤池内,污水在隔板的作用下只能在滤池内呈S形流动,相比污水直线流出增加了污水在滤池内停留的时间,增加了水与箱体内生物过滤材料接触反应的时间,由于集成式生物过滤器包括浸没式生物过滤器和雨淋式生物过滤器,相比污水流过单一的浸没式生物过滤器或单一的雨淋式生物过滤器,对降低水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有更好的处理效果;上过滤板的上表面低于第二隔板的顶部高度,集成式生物过滤器正常工作时,由于第二隔板顶部高度高于进水区的进水处液面高度,水会在压强的作用下自发从浸没式生物过滤器进入雨淋式生物过滤器内的进水区,水在雨淋式生物过滤器内,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污水在处理时,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节能,雨淋式生物过滤器还包括一竖直设置于箱体内的立管,立管上端与进水区连通、下端穿过过滤区并与管道相连接,将立管置于雨淋式生物过滤器内,这种布置方式结构更紧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曝气机构包括曝气主管、设于过滤池底部并与曝气主管连通的至少两个曝气分管,及沿曝气分管轴向置于曝气分管上的多个曝气喷头。曝气机构将气体注入污水中,增加水中溶解氧,为水处理微生物提供氧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雨淋式生物过滤器为两个,两个雨淋式生物过滤器并列设置于滤池一侧,且两个雨淋式生物过滤器的排水区相连通,由于雨淋式生物过滤器处理污水速度比浸没式生物过滤器慢,会使一部分污水滞留于浸没式生物过滤器中,降低了集成式生物过滤器整体处理污水的效率,增加雨淋式生物过滤器的数量能处理更多从浸没式生物过滤器过来的污水,提高了集成式生物过滤器整体的处理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污水呈S形的流动使水在滤池内停留的时间增加,增加了水与箱体内生物过滤材料接触反应的时间,对降低水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由浸没式生物过滤器与多个雨淋式生物过滤器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污水量量,整体处理效率高,由于污水经过了两种处理设备,对降低水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有更好的处理效果;曝气机构给水曝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因此流出的水质是含氨氮低,含氧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污水在处理时,水能自发的流动,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生物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成式生物过滤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集成式生物过滤器沿T-T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成式生物过滤器,该集成式生物过滤器包括浸没式生物过滤器1和两个雨淋式生物过滤器2,两个雨淋式生物过滤器2并列设置于浸没式生物过滤器1滤池左侧,两个雨淋式生物过滤器2与浸没式生物过滤器1通过管道3连接。

同时结合图2和图3,浸没式生物过滤器1为一个滤池,滤池本体为上端开口的立方体水池,包括顶面11、底板12、两相对的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两相对的前侧板 15和后侧板16、右侧板14上的排水管141、前侧板15上的入水口151;滤池内包括生物过滤板17、竖直向下的四个隔板18、曝气机构19,相互平行且沿纵向等距布置于滤池内的四个隔板18位于左侧板13右边,包括两个第一隔板181,两个第二隔板 182,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隔板181、第二隔板182,按这种方式再设置一个第一隔板181、一个第二隔板182,第一隔板181和第二隔板182依次交替设置,与顶面11等高的第一隔板181紧密结合在前侧板15和后侧板16上且第一隔板181底部高于底板 12,第一隔板181下端与滤池底板12之间形成有连通间隙,第二隔板182紧密结合在前侧板15、后侧板16、底板12上且第二隔板182顶部低于顶面11,第二隔板182上端与滤池顶面11之间形成有溢流间隙,四个隔板18与滤池形成呈S形的流动通道;第一隔板181与左侧板13之间为第一过滤区1a,第一隔板181与第二隔板182之间为第二过滤区1b,与第二隔板182等高的开有若干通孔的生物过滤板17横向固定在底板 12、左侧板13、右侧板14上,将滤池分隔形成上滤池101、下滤池102,生物过滤板 17上附着有生物过滤材料;曝气机构19包括曝气主管193、设于过滤池底部并与曝气主管193连通的四个曝气分管191及沿曝气分管191轴向设置于曝气分管191上的四个曝气喷头192。

每一雨淋式生物过滤器2包括箱体22、上过滤板241、下过滤板243、立管21、设置于箱体22底部的出水口221,上过滤板241通过支撑条242固定于雨淋式生物过滤器2箱体22内,下过滤板243与箱体22连接成一体,上过滤板241和下过滤板243 与箱体22内腔体之间从上到下形成进水区231、过滤区232、排水区233,过滤区232 内设有生物填料;立管21竖直穿过上过滤板241、过滤区232、下过滤板243,连接管道3,滤池内最右边的过滤区经管道3与立管21进水端相连接。

结合立体图3,集成式生物过滤器工作时,经物理过滤处理的水源从入水口151流入上滤池101,水在第一过滤池1a中从上滤池101穿过生物过滤板17进入下滤池 102,同一过滤池内水能在上滤池101和下滤池102之间自由流动,同时水从第一隔板 181底部流入第二过滤池1b,随着水从入水口151不断流入,当第二过滤池1b内液面高于第二隔板182时,水从第二隔板182顶部溢流流入下一个滤池,水在后面两个隔板的作用下沿S形的流道通道穿过两个分滤池,由于雨淋式生物过滤器2处理污水速度比浸没式生物过滤器1慢,会使一部分污水滞留于浸没式生物过滤器1中,一部分未完全处理的水从排水管141流入储水池,另一部分水经管道3从立管21流入进水区 231,箱体22内水从上到下依次通过上过滤板241、置有生物填料的过滤区232、下过滤板243到达排水区233,水从排水区233经出水口221流入下一道工序;上过滤板 241的上表面高度低于第二隔板182的顶部高度,水从浸没式生物过滤器1流入到雨淋式生物过滤器2内进水区231的过程中,不需要提供额外动力,水在浸没式生物过滤器1内流动时,只需在重力作用下就可以完成,也不需要提供额外动力,节能;这种污水流动的方式增加了水与集成式生物过滤器内生物过滤材料接触反应的时间,消除或降低了水中氨氮含量,同时曝气机构19一直给水曝气,增加水中含氧量,整体处理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污水呈S形的流动使水在滤池内停留的时间增加,增加了水与箱体内生物过滤材料接触反应的时间,对降低水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由浸没式生物过滤器1与多个雨淋式生物过滤器2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污水量量,整体处理效率高,由于污水经过了两种处理设备,对降低水中的氨氮、及亚硝酸盐有更好的处理效果;曝气机构19给水曝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因此流出的水质是含氨氮低,含氧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净化效果好;污水在处理时,水能自发的流动,不需要提供额外的动力,节能。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