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纯水机废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585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水机废水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纯水机废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使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大部分人都在家中安装的纯水机用来为使用水进行净化,从而使水源更加洁净,然而纯水机在使用过程中会排出一定量的废水,且现市面上很少有对纯水机排出的废水进行二次回收利用的装置,这时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一般的废水回收较单一的将废水回收存放,没有再对废水进一步的处理,使得废水的再次使用的范围极大的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纯水机废水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纯水机废水回收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多功能纯水机废水回收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设有废水进口,且废水进口与废水管连接,所述废水管中部安装电磁阀,所述箱体内底部通过安装电加热器,且电加热器顶部通过安装架安装水箱,所述水箱内底部安装加热棒,且水箱表面包覆隔热棉,所述水箱顶部安装水泵,且水泵的进水口与水箱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泵一侧通过安装盒安装活性炭过滤器,且活性炭过滤器进水口与废水进口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水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另一侧安装蓄电池,且蓄电池顶部设有高温警报器。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顶部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与电加热器和活性炭过滤器电性相连,所述电加热器与加热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为ABS塑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设有底座,且底座底部安装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废水从纯水机排出进入废水管,由废水管送入活性炭过滤器内进行过滤,使废水变洁净,可以二次使用,再将过滤好的水送入水箱内,由电加热器通过加热棒为水箱内的水加热,水泵可将水箱内的水送至箱体顶部的出水口,由使用者连接水龙头使用,通过电磁阀可开启关闭废水管内的水的流通,隔热棉可有效为水箱保温隔热,且保证水箱外围设备不会因其发热,而影响正常工作,蓄电池为各设备提供电源,使其运作正常,当箱体内设备温度高处设定值,高温警报器将发出警报通知就近人员前来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功能纯水机废水回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水箱;3、废水管;4、电加热器;5、加热棒;6、隔热棉;7、活性炭过滤器;8、废水进口;9、电磁阀;10、水泵;11、高温警报器;12、出水口;13、蓄电池;14、底座;15、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多功能纯水机废水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废水进口8,且废水进口8与废水管3连接,所述废水管3中部安装电磁阀9,所述箱体1内底部通过安装电加热器4,且电加热器4顶部通过安装架安装水箱2,所述水箱2内底部安装加热棒5,且水箱2表面包覆隔热棉6,所述水箱2顶部安装水泵10,且水泵10的进水口与水箱2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泵10一侧通过安装盒安装活性炭过滤器7,且活性炭过滤器7进水口与废水进口8连接,所述活性炭过滤器7的出水口与水箱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10另一侧安装蓄电池13,且蓄电池13顶部设有高温警报器11。

其中,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出水口12,使处理过的废水有效输出,供人员使用。

其中,所述蓄电池13与电加热器4和活性炭过滤器7电性相连,所述电加热器4与加热棒5连接,蓄电池13为电加热器4和活性炭过滤器7提供电源,电加热器4为加热棒5提供热源。

其中,所述箱体1为ABS塑料材质,使箱体1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特性,且具有一定的抗冲撞性。

其中,所述箱体1设有底座14,且底座14底部安装万向轮15,底座14使箱体1与地面良好的隔离,防止地面潮湿损坏电器,万向轮使装置移动便利,让装置使用更加灵活。

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多功能纯水机废水回收装置,工作时,废水从纯水机排出进入废水管3,由废水管3送入活性炭过滤器7内进行过滤,使废水变洁净,可以二次使用,再将过滤好的水送入水箱2内,由电加热器4通过加热棒5为水箱2内的水加热,水泵10可将水箱2内的水送至箱体顶部的出水口12,由使用者连接水龙头使用,通过电磁阀9可开启关闭废水管3内的水的流通,隔热棉6可有效为水箱2保温隔热,且保证水箱外围设备不会因其发热,而影响正常工作,蓄电池13为各设备提供电源,使其运作正常,当箱体1内设备温度高处设定值,高温警报器11将发出警报通知就近人员前来维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