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和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40212发布日期:2018-06-19 21:5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装置和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和净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净水器开始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人们对饮用水的卫生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净水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且对于净水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净水器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达到最佳的过滤和净化效果,通常会在净水器内安装滤芯来将水进行过滤和净化处理,之后流入到水箱内储存起来供人们饮用。

现有净水器中滤芯的进出水口与水路板上的相应接口之间通常采用插接的方式连接,滤芯垂直安装在水路板的一侧,使得滤芯的摆放方式局限在一个方向上,造成净水机内部空间利用率差。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滤芯与水路板连接方式不合理导致的净水器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水路板和第一滤芯,所述水路板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水路板扣合连接,所述水路板上设有供原水流入的进水口和供纯水流出的出水口,所述水路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滤芯接口件,所述第一滤芯水平安装在所述水路板上,所述第一滤芯通过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件与所述水路板连接,所述原水通过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件进入所述第一滤芯,经所述第一滤芯过滤的水通过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件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件设有接口连接位,所述第一滤芯与所述连接位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滤芯连接位,所述第一滤芯和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件通过所述滤芯连接位和所述接口连接位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连接位为设于所述第一滤芯表面的凸起,所述接口连接位为设于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件内壁的卡位,所述凸起与所述卡位通过旋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为活性炭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水路板还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滤芯的第二滤芯接口件,所述第二滤芯通过所述第二滤芯接口件与所述水路板连接,经所述第一滤芯过滤的水从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件流出后通过所述第二滤芯接口件进入所述第二滤芯,经所述第二滤芯过滤的水通过所述第二滤芯接口件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芯为复合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水路板还设有用于连接第三滤芯的第三滤芯接口件,所述第三滤芯通过所述第三滤芯接口件与所述水路板连接,经所述第一滤芯过滤的水从所述第一滤芯接口件流出后通过所述第三滤芯接口件进入所述第三滤芯,经所述第三滤芯过滤的水通过所述第三滤芯接口件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水路板还设有用于连接第三滤芯的第三滤芯接口件,所述第三滤芯通过所述第三滤芯接口件与所述水路板连接,经所述第二滤芯过滤的水从所述第二滤芯接口件流出后通过所述第三滤芯接口件进入所述第三滤芯,经所述第三滤芯过滤的水通过所述第三滤芯接口件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滤芯为反渗透膜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上述过滤装置和外壳,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所述外壳上与所述过滤装置相对应的位置还开设有滤芯出口,所述滤芯出口的尺寸与所述过滤装置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过滤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一滤芯横装在水路板上,从而避免了将第一滤芯垂直安装在水路板的一侧,从整体上减小了过滤装置的体积,从而可以减小过滤装置占用净水器的体积,提高净水器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同时盖板扣合连接在水路板上,安装和拆卸方便,且便于观察水路板的内部情况,进而有利于水路板的清洗和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上水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水路板; 101-上水路板; 102-下水路板;

11-盖板; 12-第一滤芯接口件; 121-接口连接位;

13-第二滤芯接口件; 14-第三滤芯接口件; 1012-第一滤芯平台;

2-第一滤芯; 21-滤芯连接位; 3-第二滤芯;

4-第三滤芯; 5-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一种过滤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水路板1和第一滤芯2,水路板1上端设有盖板11,盖板11与水路板1扣合连接,水路板1上设有供原水流入的进水口和供纯水流出的出水口,水路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滤芯接口件12,第一滤芯2水平安装在水路板1上,第一滤芯2通过第一滤芯接口件12与水路板1连接,原水通过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进入第一滤芯2,经第一滤芯2过滤的水通过第一滤芯接口件12流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水路板1水平放置并固定,并将盖板11扣合连接在水路板1上端;然后将第一滤芯2横装在水路板1上,使得第一滤芯2水平放置,并将第一滤芯2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第一滤芯2开始工作时,原水经由水路板1上的进水口流入,然后通过第一滤芯接口件12流入到第一滤芯2中;第一滤芯2将原水过滤后得到纯水,纯水从第一滤芯2中流出后通过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进入水路板1上的出水口,从而完成对原水的过滤。

这样设置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一滤芯2横装在水路板1上,从而避免了将第一滤芯2垂直安装在水路板1的一侧,从整体上减小了过滤装置的体积,从而可以减小过滤装置占用净水器的体积,提高净水器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同时盖板11扣合连接在水路板1上,安装和拆卸方便,且便于观察水路板的内部情况,进而有利于水路板的清洗和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水路板1包括无缝连接的上水路板101和下水路板102,盖板11扣合连接在上水路板101的上端,第一滤芯接口件12设于上水路板101的一侧,上水路板101位于第一滤芯接口件12的一侧还设有用于放置第一滤芯2的第一滤芯平台1012,当第一滤芯2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时,首先将第一滤芯2水平放置在第一滤芯平台1012上,然后将第一滤芯2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滤芯接口件12设有接口连接位121,第一滤芯2与接口连接位121相对应的位置设有滤芯连接位21,第一滤芯2和第一滤芯接口件12通过滤芯连接位21和接口连接位121配合连接,从而可对第一滤芯2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第一滤芯2在工作过程中与水路板1脱离,且有利于第一滤芯2工作更加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滤芯连接位21为设于第一滤芯2表面的凸起,接口连接位121为设于第一滤芯接口件12内壁的卡位,凸起与卡位通过旋合连接。优选地,凸起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起设于第一滤芯2表面上相对的位置,卡位的数量也为两个,且卡位的位置与凸起的位置相对应,卡位的长度与凸起的长度相适应,以保证凸起与卡位相配合。当第一滤芯2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时,首先将第一滤芯2的一端置入到第一滤芯接口件12中,并使得凸起位于卡位的旁边,然后转动第一滤芯2,第一滤芯2带动凸起转动到卡位中,当凸起完全位于卡位中时,停止转动,从而将第一滤芯2和水路板1连接起来,同时实现了对第一滤芯2的固定。第一滤芯2和第一滤芯接口件12采用旋合连接的方式,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安装和拆卸,而且第一滤芯2与水路板1连接紧密、牢固,可防止工作过程中第一滤芯2的脱落和漏水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滤芯2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滤芯2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的一端还套设有密封圈,当第一滤芯2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时,密封圈可有效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效果,防止连接处漏水,使得第一滤芯2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保证过滤装置的过滤质量。

进一步地,第一滤芯2为活性炭滤芯。活性炭滤芯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有效除去水中的余氯、异味,颜色及有机物等,从而对原水起到过滤和净化的作用。

进一步地,水路板1还设有用于连接第二滤芯3的第二滤芯接口件13,第二滤芯3通过第二滤芯接口件13与水路板1连接,经第一滤芯2过滤的水从第一滤芯接口件12流出后通过第二滤芯接口件13进入第二滤芯3,经第二滤芯3过滤的水通过第二滤芯接口件13流出。优选地,第二滤芯接口件13设于下水路板102上,且位于第一滤芯2的下方,第二滤芯3与第二滤芯接口件13连接且第二滤芯3垂直连接在水路板1上。由于第一滤芯2水平设置在水路板1上,因而第二滤芯3与第一滤芯2相垂直,这样的设置使得过滤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可减小过滤装置的体积。由于经第一滤芯2过滤后的水可流入到第二滤芯3中进行过滤后再从出水口中流出,因此设置第二滤芯3可进一步对原水进行过滤,进而可进一步提高过滤后得到的纯水的质量。

进一步地,第二滤芯3为复合滤芯。复合滤芯是将一种或几种独立功能的滤芯根据需要科学地集合在一个滤芯上,同时发挥其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过滤精度在0.03微米到15微米之间,能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同时还能去除水中余氯、有机物、异味和颜色等,从而对原水起到进一步的过滤和净化作用。

进一步地,水路板1还设有用于连接第三滤芯4的第三滤芯接口件14,第三滤芯4通过第三滤芯接口件14与水路板1连接。优选地,第三滤芯接口件14设于下水路板102上,且位于与第二滤芯接口件13相对的一端,第三滤芯4与第三滤芯接口件14连接且第三滤芯4垂直连接在水路板1上。由于第二滤芯3垂直连接在水路板1上,因而第三滤芯4与第二滤芯3相平行且第三滤芯4与第一滤芯2相平行,这样的设置使得过滤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可减小过滤装置的体积。

进一步地,第三滤芯4为反渗透膜滤芯。反渗透滤芯的过滤膜为反渗透膜,当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透过反渗透膜向稀溶液一侧流动,因此通过反渗透膜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纯水。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滤芯的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且脱盐率达96%以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经第一滤芯2过滤的水从第一滤芯接口件12流出后通过第三滤芯接口件14进入第三滤芯4,经第三滤芯4过滤的水通过第三滤芯接口件14流出,从而使得经第一滤芯2过滤后的水可流入到第三滤芯4中进行过滤后再从出水口中流出,同时第三滤芯接口件14还与水路板1上设置的浓水出水口连接。设置第三滤芯4,可进一步对原水进行过滤,进而可进一步提高过滤后得到的纯水的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经第二滤芯3过滤的水从第二滤芯接口件13流出后通过第三滤芯接口件14进入第三滤芯4,经第三滤芯4过滤的水通过第三滤芯接口件14流出,从而使得经第二滤芯3过滤后的水可流入到第三滤芯4中进行过滤后再从出水口中流出,同时第三滤芯接口件14还与水路板1上设置的浓水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地,水路板1还连接有增压泵5,可增加水路板1中水的压力,从而可以增加进入第一滤芯2、第二滤芯3和第三滤芯4中水的压力,提高过滤效果。例如增压泵5可以增加进入反渗透膜滤芯中水的压力,提高反渗透膜滤芯的过滤效果。增压泵5可设于水路板1的下水路板102上且位于第二滤芯3和第三滤芯4之间,从而使得过滤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可减小过滤装置的体积。

过滤装置对原水的过滤和净化过程如下: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滤芯2,原水经由水路板1上的进水口流入,然后通过第一滤芯接口件12流入到第一滤芯2中;第一滤芯2将原水过滤后得到纯水,纯水从第一滤芯2中流出后进入水路板1上的出水口,从而完成对原水的过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滤芯2和第二滤芯3,进水口连接到第一滤芯接口件12,第一滤芯2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第二滤芯3与第二滤芯接口件13连接。原水经由水路板1上的进水口流入,然后通过第一滤芯接口件12流入到第一滤芯2中,通过第一滤芯2去除水中的余氯、异味,颜色及有机物等;然后经过第一滤芯2过滤的水再流入到第二滤芯3进一步过滤,去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后得到纯水,纯水从第二滤芯3中流出后进入水路板1上的出水口,从而完成对原水的过滤。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滤芯2和第三滤芯4,进水口连接到第一滤芯接口件12,第一滤芯2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第三滤芯4与第三滤芯接口件14连接。原水经由水路板1上的进水口流入,然后通过第一滤芯接口件12流入到第一滤芯2中,通过第一滤芯2去除水中的余氯、异味,颜色及有机物等;然后经过第一滤芯2过滤的水再流入到第三滤芯4进一步过滤,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以及盐分等后得到纯水,纯水从第三滤芯4中流出后进入水路板1上的出水口,从而完成对原水的过滤,同时浓水从第三滤芯4中流出后进入水路板1上的浓水出水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滤芯2、第二滤芯3和第三滤芯4,进水口连接到第一滤芯接口件12,第一滤芯2与第一滤芯接口件12连接,第二滤芯3与第二滤芯接口件13连接,第三滤芯4与第三滤芯接口件14连接。原水首先经过第一滤芯2过滤,去除水中的余氯、异味,颜色及有机物等;然后经过第一滤芯2过滤的水再流入到第二滤芯3进一步过滤,去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经过第二滤芯3过滤的水再流入到第三滤芯4进一步过滤,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以及盐分等后得到纯水,纯水从第三滤芯4中流出后进入水路板1上的出水口,从而完成对原水的过滤,同时浓水从第三滤芯4中流出后进入水路板1上的浓水出水口。

应当理解的是,滤芯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各个滤芯接口件所接滤芯的类型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并不仅限于上述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上述过滤装置和外壳,过滤装置设于外壳的内部,且外壳上与过滤装置相对应的位置还开设有滤芯出口,滤芯出口的尺寸与过滤装置相适应,从而方便滤芯的拆装。优选地,滤芯出口的尺寸与过滤装置中的第一滤芯2、第二滤芯3或第三滤芯4的尺寸相适应,从而方便滤芯的拆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