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2267发布日期:2018-07-17 22:4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属于烟道清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道是废气和烟雾排放的通道,餐厅通常会设置烟道,餐厅的烟道大多比较狭长,从而方便油烟的排放,由于油烟内的油会附着在烟道内壁上,长时间使用后,烟道内壁会附着较多的油,从而导致烟道逐渐变窄,由于烟道的竖直高度较大且狭长,且为了方便烟道的安装和使用,烟道的两端通常会向靠近餐厅的方向弯折,人工清理往往只能够清理烟道两端,而无法清理到烟道中部,这就导致烟道中部越来越窄,阻碍了烟道的通风, 影响了油烟的排出,而且由于油烟粘附在烟道内壁,烟道内的明火很容易引发火灾,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烟道内壁进行清洗、避免烟道内壁粘有油烟、消除安全隐患的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刷辊以及安装轴,刷辊转动套设在安装轴外,刷辊的外壁上设有长刷毛和短刷毛,长刷毛和短刷毛均沿刷辊的半径方向设置,刷辊上还设置有喷液模块,刷辊连接有动力机构。

优选的,所述的刷辊内壁与安装轴间隔设置,环绕刷辊内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且叶片的内端沿刷辊的周向均向同一侧倾斜,安装轴为一端封闭的圆筒,安装轴的侧部设置有通孔,形成所述动力模块。

优选的,所述的刷辊与安装轴同轴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刷辊可轴向滑动的安装在安装轴上,且刷辊内孔下端为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刷辊下侧的安装轴上安装有限位盘,并与刷辊下端合围成锥形腔,刷辊的上端与安装轴密封设置。

优选的,喷液模块包括间隔设置在刷辊侧部的多个喷液孔。

优选的,所述的喷液孔倾斜设置,且喷液孔的倾斜方向与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的长刷毛和短刷毛交错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的刷辊外壁设置有长刷毛和短刷毛,能够分别对附着在烟道内壁的油或固体粉尘进行清理,清理效果好,喷液模块能够将清洗液喷入烟道内并将烟道内的油或烟灰冲走,清理彻底,从而能够对整个烟道内壁进行清理,避免烟道内壁附着有油,既保证了烟道的通气效果,又避免了烟道内的明火引发火灾的危险,消除了安全隐患。

2、清洗液由安装轴的通孔喷入到刷辊内,并通过叶片推动刷辊转动,从而不需要通过动力模块驱动即可实现了刷辊的转动,使设备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传动机构,单纯利用水流来驱动刷辊转动,能量消耗少。

3、刷辊下端与限位盘合围成锥形腔,当清洗液喷入锥形腔时,由于清洗液压力的作用,刷辊沿安装轴向上移动,此时刷辊下端与限位盘分离,锥形腔内的压力减小,刷辊沿安装轴向下移动,从而实现了刷辊的轴向摆动,与烟道壁形成了相对运动,清理效果好。

4、刷辊外壁设有喷液孔,能够将清洗液喷入烟道内并将烟道内的油或烟灰冲走,清理彻底;喷液孔的内端与叶片内端的倾斜方向相同,从而既实现了喷洒清洗液,又实现了辅助驱动刷辊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3为刷辊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的左视剖视示意图。

图6为烟道防火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7为可伸缩套管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8为烟道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中无工作死角的烟道防火清理装置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无工作死角的烟道防火清理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烟道 101、进烟口 102、出烟口 2、挡板 3、缓冲罐 4、通气管 5、盖板 6、安装盒 7、分配管 8、进粉管 9、可伸缩套管 10、套管复位弹簧 11、干粉喷头 12、第一圆管 1201、内翻边 13、第二圆管 1301、外翻边 14、喷射器 15、料斗 16、进料阀 17、刷辊 1701、锥形腔 1702、叶片 1703、喷液孔 18、调节导轨 19、摆动滑块 20、摆动导轨 21、调节滑块 22、安装轴 23、限位盘 24、出液管 25、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包括刷辊17以及安装轴22,刷辊17转动套设在安装轴22外,刷辊17的外壁上设有长刷毛和短刷毛,长刷毛和短刷毛均沿刷辊17的半径方向设置,刷辊17上还设置有喷液模块,刷辊17连接有动力机构。本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的刷辊17外壁设置有长刷毛和短刷毛,能够分别对附着在烟道1内壁的油或固体粉尘进行清理,清理效果好,喷液模块能够将清洗液喷入烟道1内并将烟道1内的油或烟灰冲走,清理彻底,从而能够对整个烟道1内壁进行清理,避免烟道内壁1附着有油,既保证了烟道1的通气效果,又避免了烟道1内的明火引发火灾的危险,消除了安全隐患。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刷辊17通过安装轴22转动安装在摆动机构上,并随摆动机构在烟道1长度方向同步摆动,刷辊17内壁与安装轴22间隔设置,环绕刷辊17内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1702,且叶片1702的内端沿刷辊17的周向均向同一侧倾斜,安装轴22为一端封闭的圆筒,安装轴22的侧部设置有通孔,形成所述动力模块,刷辊17的侧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液孔1703。本烟道清理系统的摆动机构带动刷辊17摆动,从而能够对整个烟道1内壁进行清理,避免烟道1内壁附着有油,既保证了烟道1的通气效果,又避免了烟道1内的明火引发火灾的危险,消除了安全隐患,调节机构的运动方向与摆动机构的运动方向相反,从而能够对整个烟道1内壁进行清理,不存在清理死角,清理效果好,喷液模块能够向烟道1内喷入清洗液,从而将烟道1内的油冲出烟道,清洗液由安装轴22的通孔喷入到刷辊17内,并通过叶片1702推动刷辊17转动,从而不需要通过动力模块驱动即可实现了刷辊17的转动,使设备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传动机构,刷辊17外壁设有喷液孔1703,能够将清洗液喷入烟道1内并将烟道1内的油或烟灰冲走,清理彻底。

刷辊17竖向设置,且刷辊17转动安装在摆动机构上,摆动机构两端安装在调节机构上。刷辊17的外壁上设置有长刷毛和短刷毛,长刷毛和短刷毛均沿刷辊17的半径方向设置,长刷毛能够清除烟道1内壁附着的油,短刷毛能够清除烟道1内壁附着的烟尘,实现了分层次的清理。摆动机构与调节机构相配合,使刷辊17对整个烟道1内壁进行清理,不存在清理死角。

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电机、调节链条、调节导轨18以及调节滑块21,调节导轨18沿烟道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调节导轨18有四个,对称设置在烟道1的两端,且烟道1两端的上部和下部均安装有一个调节导轨18,调节滑块21与调节导轨18一一对应,且调节滑块21滑动安装在在调节导轨18上。上部左侧的调节导轨18两端对称安装有链轮,链轮转动安装在调节导轨18两端,调节链条分别与两个链轮相啮合,调节电机安装在烟道1上,且调节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个链轮相连并带动链轮转动。

摆动机构包括摆动电机、摆动链条、摆动导轨20以及摆动滑块19。摆动导轨20设置有两个,两个摆动导轨20分别设置在烟道1的上下两侧,烟道1上侧的摆动导轨20的两端分别与烟道1两端上侧的调节滑块21相连并与调节滑块21保持同步移动,烟道1下侧的摆动导轨20的两端分别与烟道1两端下侧的两个调节滑块21相连并与调节滑块21保持同步移动。摆动滑块19与摆动导轨20一一对应,摆动滑块19滑动安装在摆动导轨20上,刷辊17设置在两个摆动滑块19之间,且刷辊17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摆动滑块19上,并随摆动滑块19同步移动。摆动电机安装在上侧的摆动导轨20上,上侧的摆动导轨20两端均转动安装有链轮,摆动链条分别与两个链轮相啮合,摆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个链轮相连并带动链轮转动。

如图3~4所示:刷辊17通过安装轴22安装在摆动滑块19上,安装轴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摆动滑块19固定连接,刷辊17转动安装在安装轴22上,且刷辊17的轴向长度小于安装轴22的轴向长度。安装轴22为上端封闭的圆管,安装轴22的下端为进液口,清洗液由安装轴22的下端喷入,安装轴22的侧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刷辊17的内径大于安装轴22的外径,且刷辊17与安装轴22同轴设置,环绕刷辊17的内壁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1702,叶片1702的内端沿刷辊17的周向均向同一侧倾斜,形成动力机构,清洗液由安装轴22进入,并由安装轴22侧部的通孔喷出,喷出的清洗液通过叶片1702推动刷辊17转动。刷辊17的侧部设置有多个喷液孔1703,形成喷液模块,喷液孔1703的内端与叶片1702的内端的倾斜方向相同,清洗液由喷液孔1703喷出,既能够对烟道1内壁进行冲刷,又能够辅助使刷辊17转动。

刷辊17的上端与安装轴22密封设置,刷辊17内孔的下端为由下至上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刷辊17下端的安装轴22上安装有限位盘23,限位盘23与刷辊17下端内孔合围成锥形腔1701,当通过安装轴22喷入清洗液时,锥形腔1701内的压力增大,推动刷辊17向上移动,当刷辊17向上移动时,刷辊17的下端与限位盘23脱离,锥形腔1701内的压力减小,刷辊17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实现了刷辊17的轴向摆动,清理干净。

如图5所示:烟道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进烟口101,烟道1底部的右侧设置有出液管24,出液管24为由左至右逐渐上升的倾斜状,且出液管24的右端与烟道1的底部对齐。清洗液由出液管24排出至烟道1外。出液管24的进液端设置有导流板25,导流板25的下端转动安装在出液管24的下侧,当需要对烟道1清洗时,使导流板25的上端向右摆动并与烟道1右侧内壁贴合,清洗液流到导流板25上并沿导流板25流动至出液管24内,并将烟道1的进烟口101封闭,当烟道1正常使用时,导流板25的上侧向左摆动至与烟道1左侧内壁贴合,从而将出液管24的进液端封闭,从而避免了油烟沿出液管24溢出。导流板25连接有推动其摆动的导流板气缸。

如图6所示:该清理彻底的烟道清理装置还包括烟道防火装置,烟道防火装置包括设置在烟道1两端的挡板2以及干粉喷头11,挡板2可拆卸的安装在烟道1两端并将烟道1两端封闭,烟道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喷粉口,干粉喷头11设置在喷粉口外侧,且干粉喷头11连接有伸缩机构,干粉喷头11还连接有进粉管8。本用于防止烟道火灾的防火装置的干粉喷头11连接有伸缩机构,从而能够使干粉喷头11穿过喷粉口进入到烟道1内部,从而向烟道1内部喷入防火粉,防火粉进入烟道1后会附着在烟道壁的油面上,从而使油面与烟道1内的空气隔绝,即使烟道1内产生明火也不会引发火灾,大大降低了火灾发生的几率,降低了烟道1内发生火灾的危险,降低了安全隐患。

挡板2的长度大于烟道1横截面的长度,挡板2的宽度大于烟道横截面的宽度,挡板2有两个,两个挡板2可拆卸的安装在烟道1的两端并将烟道1的两端封闭,避免烟道1与大气连通,避免向烟道1内喷入的防火粉进入到大气中污染环境。挡板2还可以转动安装在烟道1的端部,从而在向烟道1内喷入防火粉前将烟道1端部封闭,在防火粉回收完毕后将烟道1端部打开,操作方便。挡板2的上侧转动安装在烟道1上,且挡板2连接有推动其摆动的挡板气缸,通过气缸推动挡板2摆动,实现烟道1的自动封闭。

烟道1的上侧还设置有安装盒6,安装盒6与烟道1固定连接,喷粉口设置在安装盒6与烟道1之间并将烟道1与安装盒6连通。烟道1上还设置有盖板5,盖板5的左侧转动安装在烟道1上,盖板5与烟道1之间设置有盖板复位弹簧,盖板复位弹簧一端与盖板5的右端连接,另一端与烟道1外侧连接,盖板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从而能够拉动盖板5将喷粉口封闭,避免烟道1正常使用时油烟由喷粉口排出。盖板复位弹簧还可以设置在盖板5与安装盒6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为可伸缩套管9以及套管复位弹簧10。安装盒6内设置有水平的分配管7,进粉管8的出粉端穿过安装盒6并与分配管7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干粉喷头11设置有多个,可伸缩套管9和套管复位弹簧10均与干粉喷头11对应。可伸缩套管9竖向设置,可伸缩套管9的上端与分配管7连通,可伸缩套管9的下端与干粉喷头11的进粉端连通。套管复位弹簧10套设在可伸缩套管9外,且套管复位弹簧10的上端与可伸缩套管9的上端固定连接,套管复位弹簧10的下端与可伸缩套管9的下端固定连接,套管复位弹簧10处于拉设状态,当通过进粉管8向烟道1内喷入防火粉时,可伸缩套管9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伸长,并推开盖板5伸入到烟道1内,当停止向烟道1内喷入防火粉时,可伸缩套管9在套管复位弹簧10的压力作用下收缩,并使干粉喷头11上升至安装盒6内,同时盖板5在盖板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将喷粉口封闭,既能够避免油烟将干粉喷头11堵塞,又能够避免喷射防火粉时防火粉进入到大气中污染环境。

烟道防火装置还包括粉体回收模块和气流搅拌模块,粉体回收模块与烟道1连通,从而对烟道1内多余的防火粉进行回收,为了保证烟道1内壁的油面均附着防火粉,需要将大量的防火粉喷入烟道1,粉体回收模块既能够避免防火粉排入大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又能够对多于的防火粉进行回收;气流搅拌模块与烟道1连通,从而向烟道1内喷入压缩气体,通过气流充分搅拌烟道1内的防火粉,使防火粉充满整个烟道1,进而保证烟道1内壁的所有油面均附着有防火粉,防火效果好。

气流搅拌模块为缓冲罐3,烟道1的侧部设置有进气口,缓冲罐3的出气端与烟道1的进气口连通,缓冲罐3内充有压缩空气,从而将压缩空气喷入烟道1内,通过气流对烟道1内的防火粉充分搅拌,使防火粉均匀的分布在整个烟道1内腔内,防火效果好。气流搅拌模块还可以为空压机,空压机的出气端直接与烟道1的进气口连通,从而向烟道1内冲入压缩空气。缓冲罐3与进气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进气阀。

分体回收模块包括风机以及气固分离模块,气固分离模块的进气端与烟道1内腔连通,气固分离模块的出气端与风机的进气端连通,气固分离模块与烟道1之间设置有出气阀。风机抽取烟道1内的空气,并将烟道1内多余的防火粉抽出,气固分离模块将防火粉和空气分离,从而对防火粉进行回收。在本实施例中,气固分离模块为重力除尘器,气固分离模块还可以为设置在风机进气端的过滤布。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伸缩套管9包括第一圆管12和第二圆管13,第二圆管13的外径小于第一圆管12的内径,第二圆管13和第一圆管12均竖向设置。第二圆管13的上端由第一圆管12的下端伸入第一圆管12内,并与第一圆管12同轴设置。第二圆管13的上端设有向外的外翻边1301,且外翻边1301的直径稍小于第一圆管12的内径,且外翻边1301的外侧与第一圆管12内壁之间密封设置且滑动设置;第一圆管12的下端设有向内的内翻边1201,内翻边1201的内径稍大于第二圆管13的外径,且内翻边1201的内侧与第二圆管13外壁密封且滑动设置,内翻边1201和外翻边1301相配合,既能够起到密封的效果,又能够对第二圆管13进行导向,避免第二圆管13与第一圆管12脱离。套管复位弹簧10的上端与第一圆管12的上端相连,套管复位弹簧10的下端与第二圆管13的下端相连,从而推动第二圆管13收缩复位。第一圆管12的上端与分配管7连通,干粉喷头11安装在第二圆管13的下端。可伸缩套管9的圆管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

如图8所示:烟道1为长方体,由于设置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因此烟道的长度较长,以满足多个炉灶的要求。烟道1通常竖向设置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外侧,烟道1的下端向靠近公共场所的方向弯折,方便餐厅等公共场所的烟气通过进烟口101进入到烟道1内,烟道1的上端也向靠近公共场所的方向弯折,且弯折部上开设有向上的出烟口,方便将烟排出,并且烟道1的结构方便了烟道1的安装,烟道1下端连接有用于设置进烟口101的进烟部,进烟部为水平设置的方形管道或箱体,从而方便进烟口101的设置,公共场所的每一层对应一个烟道1,或者多层共用一个烟道1。

烟道防火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通过挡板2将烟道1的两端封闭,使烟道1内腔与大气隔绝,通过进粉管8向烟道1内喷入防火粉,可伸缩套管9在压力作用下伸长,并将盖板5推开后伸入到烟道1内,将防火粉喷入烟道1内,然后将出气阀关闭,打开进气阀,缓冲罐3内的压缩空气进入到烟道1内,从而对烟道1内的防火粉进行搅拌。待防火粉充满整个烟道1后,停止进粉管8内防火粉的喷射,可伸缩套管9在套管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收缩复位,使干粉喷头11收缩回安装盒6内,同时盖板5在盖板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喷粉口封闭,然后将进气阀关闭,出气阀打开,同时风机工作,将烟道1内多余的防火粉抽出,待防火粉完全抽出后,将出气阀关闭,并将两个挡板2拆下,烟道1维持正常使用。

烟道1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通过烟道防火装置向烟道1内喷入防火粉,从而避免烟道1内壁附着油,遇到明火发生火灾。当烟道1内壁附着的防火粉较多时,通过刷辊17对烟道1内壁进行清理。

烟道1内还可以沿长度方向设置防火粉加速管,防火粉加速管的一端伸出烟道1并连接压缩空气,防火粉加速管的另一端封闭,防火粉加速管的管壁上间隔设置多个通孔,在向烟道1内喷入防火粉的同时,向防火粉加速管内通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由防火粉加速管的管壁的通孔喷出并使防火粉的速度增加,防火粉颗粒与烟道1内壁的油滴碰撞并进入油滴内,增加了油滴的质量,同时压缩空气还能够对烟道1内增压。增压之后将挡板2打开,使烟道1内突然泄压,由于油滴的质量大,在突然泄压时防火粉颗粒会带动油滴离开烟道1,从而将油滴由烟道1内带出。正常使用时可以反复多次对烟道1进行增压和泄压,从而将烟道1内的油滴带出烟道1。烟道1还可以连接抽风机,利用抽风机的吸力将防火粉颗粒连通增重后的油滴一起吸出烟道1外。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烟道1上不设置安装盒6和干粉喷头11,左侧的挡板2的中部设置有喷粉口,喷粉口连接有喷射管14,喷射管14的高压介质入口连接有压缩空气,喷射器14的低压介质入口设置在喷射器14上侧,并用于加入防火粉,喷射器14的介质出口连接喷粉口。喷射器14的低压介质入口上侧设置有料斗15,料斗15为由下至上横截面积逐渐增大的锥形,从而方便加入防火粉。料斗15与喷射器14的低压介质入口之间设置有进料阀16。喷射器14还可以设置两个,且喷射器14还可以用粉体输送泵代替。

实施例3

如图10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刷辊17的直径稍大于烟道1的宽度,且不设置调节机构,摆动导轨20的两端安装在烟道1中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