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供暖的水源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4674发布日期:2018-06-05 21:5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热供暖的水源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地热资源是一种储量大、环保清洁的新型能源,开凿地热井,获取地下热水资源,采用换热设备,提取热量用于供暖、洗浴等。目前大部分集中供热运营单位所采用的换热设施为板式换热器,地热水通过板换后,将热量传递给生活用水,原水至软化水的热量传递即为换热。从地板采暖末端中,循环回来的供暖热水进入地板采暖换热器换热,再由供热循环泵送至地板采暖及散热器末端,如此循环往复达到设计的供暖效果。从地板采暖换热器换热后的地热水,进入中间换热器一次侧,放热降温后直接回灌地热回灌井。中间循环水在中间换热器二次侧吸热升温后由中间循环泵加压送入热泵蒸发器,经热泵做功,蒸发器吸收中间循环水的低品位热能转换为高品位热量并输送至热泵冷凝器,以加热供暖热水。

上述方式目前被广泛采用,因性价比高而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但这种换热方式热量利用率相对偏低,换热过程中会损失部分热量,造成能源浪费。目前的板式换热器,内部结构复杂,地热水一般矿化度很高,长期使用,板换内部结垢严重,而且清洗比较困难,需要逐步拆卸,二次安装使用,会因密封不好造成漏水等问题,所以也是目前困扰很多企业的问题,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尝试对其进行改进,但效果始终不理想。

因此,开发设计一种水源净化系统将有助于解决换热器等部件的结垢失效问题,也有助于整个供暖系统运行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自动化程度高、对水源实施有效净化以提升水质的地热供暖的水源净化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热供暖的水源净化处理系统沿介质流向依次包括旋流除砂器、粗效过滤罐、前置过滤罐、去离子沉淀罐、防腐处理罐和后置过滤罐;在旋流除砂器的入口连接有水源供应管路,水源供应管路连接至地热井内的潜水泵,旋流除砂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粗效过滤罐的入口,在粗效过滤罐内设有粗效过滤滤芯;还包括板式换热器,粗效过滤罐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前置过滤罐的入口,在前置过滤罐内设有精效过滤滤芯;还包括向去离子沉淀罐内添加药剂的第一加药罐和向防腐处理罐内添加药剂的第二加药罐,在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与出口之间连接有带有循环泵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的中部制成螺旋形盘管盘绕在第一加药罐和第二加药罐的外部;前置过滤罐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去离子沉淀罐的入口,去离子沉淀罐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防腐处理罐的入口,防腐处理罐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后置过滤罐的入口,在后置过滤罐内设有活性炭滤芯,在后置过滤罐的出口连接有上水管路,在上水管路上设有加压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地热供暖的水源净化处理系统,与现有的水源供应系统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水源流通的通路上依次设置旋流除砂器、粗效过滤罐、前置过滤罐、去离子沉淀罐、防腐处理罐和后置过滤罐,实现了对水源的旋流除砂、多级过滤、加药去离子沉淀、加药防腐等操作,净化了水源水质的同时,令水源内原有的离子含量降低,降低了水源对供暖系统管路的腐蚀作用,加入防腐药剂进一步提升了水质的防腐效果。通过设置板式换热器,实现了从水源中提取小部分热量以加热去离子沉淀罐的第一加药罐、防腐处理罐的第二加药罐的技术效果,第一加药罐和第二加药罐在加热作用下维持恒定温度令内容药剂保持足够的活性,提升加药去离子沉淀和加药防腐两个环节的反应速率。整个系统自动化运行,潜水泵和加压泵作为水源通路的动力部件,运行过程中无人值守。

优选地:还包括排气罐,旋流除砂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排气罐的入口,排气罐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粗效过滤罐的入口。

优选地:加压泵包括并联设置的两个加压泵组件,每个加压泵组件包括串联连接的水泵、蝶阀和止回阀。

优选地: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的介质温度为93℃、一次侧出口的介质温度为85℃;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的介质温度为15℃、二次侧出口的介质温度为35℃。

优选地:在地热井的井口设有井口装置,井口装置包括密封组件以及并列设置的自流管道和泵送管道,在自流管道和泵送管道上均设有闸阀、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在板式换热器的一次侧入口、一次侧出口、二次侧入口和二次侧出口处的管路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潜水泵;2、地热井;3、井口装置;4、旋流除砂器;5、排气罐;6、粗效过滤罐;7、板式换热器;8、第二加药罐;9、第一加药罐;10、前置过滤罐;11、去离子沉淀罐;12、防腐处理罐;13、后置过滤罐;14、加压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地热供暖的水源净化处理系统沿介质流向依次包括旋流除砂器4、粗效过滤罐6、前置过滤罐10、去离子沉淀罐11、防腐处理罐12和后置过滤罐13。其中,旋流除砂器4用于去除水源中含有的大颗粒杂质,杂质经旋流除砂后沉淀在罐底,定时进行清理,粗效过滤罐6用于滤除水源中的小颗粒杂质,前置过滤罐10用于滤除水源中的微小颗粒杂质,去离子沉淀罐11用于向水源中加入反应药剂令钙镁离子等形成沉淀,防腐处理罐12用于向水源中加入防腐药剂,后置过滤罐13用于对水源进行最终的精效过滤。

在旋流除砂器4的入口连接有水源供应管路,水源供应管路连接至地热井2内的潜水泵1。本实施例中,在地热井2的井口设有井口装置3,井口装置3包括密封组件以及并列设置的自流管道和泵送管道,在自流管道和泵送管道上均设有闸阀、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旋流除砂器4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粗效过滤罐6的入口,在粗效过滤罐6内设有粗效过滤滤芯,旋流除砂后的水源经由管路进入粗效过滤罐6进行过滤以去除大颗粒杂质。

考虑到水源中含有气体,由地下抽取至地面后减压气体得到释放,故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排气罐5,旋流除砂器4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排气罐5的入口,排气罐5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粗效过滤罐6的入口。排气罐5包括罐体,在罐体的顶部设有单向排气阀

还包括板式换热器7,粗效过滤罐6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板式换热器7的一次侧入口,板式换热器7的一次侧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前置过滤罐10的入口,在前置过滤罐10内设有精效过滤滤芯。

本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7的一次侧入口的介质温度为93℃、一次侧出口的介质温度为85℃;板式换热器7的二次侧入口的介质温度为15℃、二次侧出口的介质温度为35℃。

还包括向去离子沉淀罐11内添加药剂的第一加药罐9和向防腐处理罐12内添加药剂的第二加药罐8,在板式换热器7的二次侧入口与出口之间连接有带有循环泵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的中部制成螺旋形盘管盘绕在第一加药罐9和第二加药罐8的外部。上述循环泵和循环管路构成了对第一加药罐9和第二加药罐8两者进行加热的组件,实现了从水源中提取小部分热量以加热去离子沉淀罐11的第一加药罐9、防腐处理罐12的第二加药罐8的技术效果,第一加药罐9和第二加药罐8在加热作用下维持恒定温度令内容药剂保持足够的活性,提升加药去离子沉淀和加药防腐两个环节的反应速率。由于所需热量较少,上述板式换热器7及其附属组件不会对供热管网造成波动影响。

前置过滤罐10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去离子沉淀罐11的入口,去离子沉淀罐11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防腐处理罐12的入口,第一加药罐9通过加药管路连接至去离子沉淀罐11顶部的投药口,第二加药罐8通过加药管路连接至防腐处理罐12顶部的投药口。

防腐处理罐12的出口通过管路连接至后置过滤罐13的入口,在后置过滤罐13内设有活性炭滤芯构成精滤滤芯,活性炭滤芯一次性滤除水源内的颗粒物杂质以及部分残留的金属离子,未溶解的残留药剂也一并得到滤除。

在后置过滤罐13的出口连接有上水管路,在上水管路上设有加压泵14。本实施例中,加压泵14包括并联设置的两个加压泵组件,每个加压泵组件包括串联连接的水泵、蝶阀和止回阀,两个加压泵组件实现一用一备。

本实施例中,在板式换热器7的一次侧入口、一次侧出口、二次侧入口和二次侧出口处的管路上均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