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7585发布日期:2018-09-28 21:2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道路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其中,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废水,目前,所采用的普遍方法是,建设一条引流沟用于将废水排放出去,但是现有的引流沟比较普通,人们直接采用一条管道或在地面开挖一条沟渠对废水直接排放,然而,由于道路建设产生的废水,不仅会含有大量垃圾,而且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泥,直接排放的话,则会对环境产生大量的污染,而且排放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从而给排水带来很大的麻烦,需要运用废水引流装置对其进行处理。

现有技术中的建筑废水引流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在引流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不能从引流装置内部清理,污泥堆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处理手段单一,不能有效的将建筑废水内部的有机物杂质进行去除,影响废水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包括本体、引流口、沉淀池、中和调节池、生物处理池、缓流槽和污泥收集槽,所述本体的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引流口,所述本体的内侧在引流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沉淀池,所述引流口与沉淀池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本体的内侧靠近沉淀池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中和调节池,所述沉淀池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的内侧中间位置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中和调节池的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连通,所述本体的内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生物处理池,所述中和调节池的侧面与生物处理池的侧面连通,所述缓流槽固定设置在本体的内侧靠近生物处理池的下方位置,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底端与缓流槽的顶端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缓流槽的侧端固定连通有排水口,所述本体的外侧靠近沉淀池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污泥收集槽,所述污泥收集槽的下方在本体的侧端固定设置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进泥口设置为双管道且其分别与沉淀池和缓流槽的内侧底端连通,所述污泥泵的出泥口通过管道与污泥收集槽的内侧中间位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引流口的内侧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设置有格栅板、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均设置为钢丝网,且所述第一滤网的网孔直径大小不小于第二滤网的网孔直径大小。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外侧与中和调节池相对的位置固定连通设置有中和液放置槽,所述中和液放置槽的内侧放置有稀硫酸溶液。

优选的,所述缓流槽的内侧靠近排水口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弧形的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生物处理池的内部固定有附着菌胶团的生物填料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引流装置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污泥收集槽,且在引流装置的内侧固定设置有沉淀池和缓流槽,通过污泥泵将沉淀池和缓流槽的内侧底部分别与污泥收集槽之间连通,从而使得给谁引流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能在污泥泵的作用下运送到污泥收集槽内侧进行收集,避免的污泥在引流设备内侧堆积,使得设备运行正常。

2、通过设置中和调节池和生物处理池,使得废水内侧的有机物质能被菌胶团生物填料块内侧的细菌进行去氢氧化处理,使得有机物完成处理掉,便于废水的正常排放,高效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引流口;3-沉淀池;4-中和调节池;5-生物处理池;6-缓流槽;7-排水口;8-污泥收集槽;9-格栅板;10-第一滤网;11-第二滤网;12-水泵;13-中和液放置槽;14-过滤板;15-污泥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建设用的废水引流装置,包括本体1、引流口2、沉淀池3、中和调节池4、生物处理池5、缓流槽6和污泥收集槽8,本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设置有引流口2,本体1的内侧在引流口2的下方固定设置有沉淀池3,引流口2与沉淀池3之间相互连通,引流口2的内侧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设置有格栅板9、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11,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11均设置为钢丝网,且第一滤网10的网孔直径大小不小于第二滤网11的网孔直径大小,废水通过引流口2进入沉淀池3的内侧,在格栅板9处对较大的杂质进行隔离,避免进入沉淀池3,同时在第一滤网10和第二滤网11的过滤作用下废水内侧较小的杂质进行分层过滤,提高了处理效率;

本体1的内侧靠近沉淀池3的位置固定设置有中和调节池4,沉淀池3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水泵12,水泵12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3的内侧中间位置连通,水泵1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中和调节池4的内侧靠近顶端的位置连通,本体1的外侧与中和调节池4相对的位置固定连通设置有中和液放置槽13,中和液放置槽13的内侧放置有稀硫酸溶液,沉淀后的废水通过水泵12进入中和调节池4的内侧,通过中和液放置槽13内侧放置的稀硫酸溶液对废水进行中和处理;

本体1的内部另一侧固定设置有生物处理池5,中和调节池4的侧面与生物处理池5的侧面连通,中和完成后的废水进入生物处理池5的内侧,生物处理池5的内部固定有附着菌胶团的生物填料块,在生物填料块内侧的细菌进行去氢氧化处理,使得有机物完成处理掉;

缓流槽6固定设置在本体1的内侧靠近生物处理池5的下方位置,生物处理池5的底端与缓流槽6的顶端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处理完成后的废水在缓流槽6的内侧进行二次沉降处理,缓流槽6的侧端固定连通有排水口7,缓流槽6的内侧靠近排水口7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弧形的过滤板14,然后通过排水口7排出;

本体1的外侧靠近沉淀池3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污泥收集槽8,污泥收集槽8的下方在本体1的侧端固定设置有污泥泵15,污泥泵15的进泥口设置为双管道且其分别与沉淀池3和缓流槽6的内侧底端连通,污泥泵15的出泥口通过管道与污泥收集槽8的内侧中间位置连通,引流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在污泥泵15的作用下输送至污泥收集槽8的内侧进行收集处理,简单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