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1809发布日期:2018-09-05 00:52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关于水污染的话题不断被提起,特别是地下水污染问题,浙江杭州、温州等地有农民或者企业家出资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以此来引起大家对水污染严重程度的关注,虽然各个环保局长都选择了沉默或者拒绝,但是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对水污染的关切程度达到了空前。地表水污染显而易见,地下水的污染却是触目惊心。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是据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而另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九个省市中,水质最好的当属海南省,以II类为主,上海、北京次之,多为III类,黑龙江及江苏则以IV类水占比最高,而吉林、辽宁、广东、宁夏四省区普遍只达到V类的水平。

现有的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在排泄所处理过后的污泥时,污泥易在排泥管道内堵塞,从而导致机器无法正常工作,且在堵塞后由于管道狭小不便于清理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在排泄所处理过后的污泥时,污泥易在排泥管道内堵塞,从而导致机器无法正常工作,且在堵塞后由于管道狭小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包括混溶器外胆,所述混溶器外胆的前表面设置有透明观察带,所述混溶器外胆的下表面设置有混溶器支撑脚,所述混溶器外胆的一侧设置有配电箱外壳,所述混溶器外胆的内部设置有混溶器内胆,所述混溶器内胆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基座,所述驱动电机基座的一侧设置有污泥进口,所述驱动电机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配电箱外壳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电线保护套,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设置有搅拌主轴,所述搅拌主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主轴的一端设置有输泥螺旋,所述输泥螺旋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输泥螺旋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凸起。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与配电箱外壳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透明观察带的剖面形状为圆环形。

优选的,所述输泥螺旋与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计了安装在搅拌主轴一端的输泥螺旋便于排出出泥口内部的污泥,解决了现有的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在排出污泥时,极易形成堵塞,而输泥管道较为狭小并不利于清理的问题。

(2)通过设计了安装在混溶器外胆外表面的透明观察带便于观察混溶器内胆内部的情况,解决了现有的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无法查看其内部情况,进而在机器内部损坏时不能第一时间知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基座、3-混溶器内胆、4-混溶器外胆、5-透明观察带、6-混溶器支撑脚、7-电线保护套、8-污水进口、9-配电箱外壳、10-搅拌主轴、11-搅拌叶、12-出水口、13-输泥螺旋、14-出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离心式塑胶污水处理混溶器,包括混溶器外胆4,混溶器外胆4的前表面设置有透明观察带5,混溶器外胆4的下表面设置有混溶器支撑脚6,混溶器外胆4的一侧设置有配电箱外壳9,混溶器外胆4的内部设置有混溶器内胆3,混溶器内胆3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基座2,驱动电机基座2的一侧设置有污水进口8,驱动电机基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与配电箱外壳9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电线保护套7,驱动电机1的一端设置有搅拌主轴10,搅拌主轴10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叶11,搅拌主轴10的一端设置有输泥螺旋13,输泥螺旋13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泥口14,出泥口14的两侧均设置有出水口12。

为了便于将污泥从出泥口14的内部排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输泥螺旋13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凸起。

为了便于驱动电机1与配电箱外壳9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驱动电机1与配电箱外壳9电连接。

为了便于多方面观察混溶器内胆3的内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透明观察带5的剖面形状为圆环形。

为了便于输泥螺旋13与驱动电机1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输泥螺旋13与驱动电机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安装完成后,通过配电箱外壳9开启电源,进而带动驱动电机1开始旋转,然后正常使用该机器,而由于输泥螺旋13与搅拌主轴10一同转动,从而使得搅拌完成的污泥被输泥螺旋13上的螺旋凸起带动,并从出泥口14内部排出,而由于观察带5的存在,即可多方位观察混溶器内胆3内部污水搅拌情况和内部零件是否损坏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