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堰出水的气浮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1798发布日期:2018-09-05 00:5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长堰出水的气浮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经絮凝溶气后,通过气浮分离装置浮分其中污泥的方法,和絮凝+沉淀分离污泥一样,是污水物化净化的常用方法之一。如图1所示,现有平流气浮分离装置运行时,污水从浮分容器的前端进入溶气升流区,再进入平流浮分区顺容器的长度方向平流达到容器尾端(出水端),在这一过程中,粘附有微细气泡的污泥颗粒上升到液面,在容器的中部和尾端形成泥层,由括泥机经导泥板或挖泥机清除至泥槽中排泥。污水则从泥槽下方流过,再升流后从与容器等宽的溢流堰流入集水区。部分未能粘附足量微细气泡的污泥颗粒则随水进入下一道净化工序。

由于受排泥设备的制造难度所限,浮分容器的尺寸不可能设计过大,因此,这种浮分方法一般只应用于中、小水量的污水处理工程。而且污泥浮分的效果(分离率)不容易保证。在水量较大或设备制造条件受限时,这种气浮分离容器也多用砖砂或钢砼为材料修筑。但同样存在对池面要求大而运行水量不大、泥水分离效果不稳定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水分离效果好的长堰出水的气浮分离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堰出水的气浮分离装置,包括前端设进水管的容器,所述容器的两侧壁内沿长度方向分别设有整流板,将容器分隔为中间分离区和两侧出水区,所述容器的两侧壁作为出水堰且分别设有对应的集水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长堰出水的气浮分离装置,包括前端设进水管的容器,所述容器的两侧壁内沿长度方向分别设有整流板,将容器分隔为中间分离区和两侧出水区,所述容器的两侧壁和整流板之间分别设有作为溢流堰的集水槽。

所述容器的尾端设有刮泥阻水坡。

所述容器的底部设有集泥排泥斗或集泥排泥沟。

所述容器的侧壁与整流板之间间隔设有若干连结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由于容器的两侧壁内沿长度方向分别设有整流板、溢流堰和集水槽,同样占地面积的设备,泥/水分离效率提高2~12倍。

经实物测试,与传统单一平流气浮分离设备比较,相同内腔容积的长堰浮分机的泥水分离效率提高2~12倍,且出水中残余泥量少,运行效果稳定、可靠,节约了污水后续处理的难度和运行费用。

2、同样处理能力的设备,节约设备安装的占地面积80%。

由于分离效率提高,相同处理水量时,单桶节约容积80%,安装时占地面积减少约80%。

3、设备结构无死角,便于清洁管理和综合利用。

设备的分离区(进水浮分区)、出水区(升流出水区)和集泥排泥均为通空结构,方便进行全面清洗,对于可生化性强的有机污水(如食品加工污水、中成药污水),可实现清洁运行,防止通常情况下、污水站内与泥相关的设备因死泥腐败而造成空气污浊,同时,可保持所分离污泥的新鲜、便于综合利用以获利。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气浮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6是图3中CC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2至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堰出水的气浮分离装置,包括前端设进水管7的长方形容器1,所述容器1的两侧壁3内沿长度方向分别设有整流板2,将容器1分隔为中间分离区a和两侧出水区b,所述容器的两侧壁设有若干出水孔301作为溢流堰,且分别设有对应的集水槽4,容器1的尾端设有刮泥阻水坡6,容器1的底部设有若干集泥排泥斗9,容器1的侧壁与整流板2之间间隔设有若干连结件5,整个容器1由立柱8支撑。

污水在设备内的流程如下:由运行泵从污水集水池提升的污水,在管路中或进水溶气区完成溶药絮凝和溶气后,从进水管7进入容器1的分离区a,先经平流/降流后,从整流板2底下进入出水区b;在出水区b再经过匀布/升流,清水从两侧边的溢流堰出水孔301流出、经集水槽4进入下一道净化处理工序;污泥在分离区a浮至液面在刮泥阻水坡6形成泥层,由括泥机扫出、经导泥板落入污泥收集池;少量未形成上浮趋势的污泥,在污水升流过程中、离开水体沉入底部集泥排泥斗9,定时排回污水集水池、随后续污水进行再处理,也可直接排入集泥池、按污泥处理。

根据不同的处理水量要求,容器1的底部也可采用泥沟设计,污泥用宽度1m的括/吸泥联合机排出,沟内沉泥由联合机的排泥泵排入污泥池或排回污水集水池。

本实用新型进水的絮凝、溶气,可以采用目前行业内、气浮工艺中已应用的各种方法,如压力溶气法、涡凹溶气法和扩散溶气法等。

实施例2

见图7、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出水采用双堰集水槽,在容器1两侧壁3和整流板2之间分别设有作为溢流堰的集水槽4,容器1的前端设有涡凹溶气区c,底部为一道纵向集泥排泥沟10。

工作时,污水由泵输送,在管路中完成混药后进入涡凹溶气区c底部,与高速叶轮提供的微细气泡混合后进入容器1,污泥颗粒因微细气泡产生的浮力上升到污水液面、形成泥层,由安装于容器1后部刮泥阻水坡6上的括泥机扫出分离桶、落入集泥池(或桶)。污水在中间分离区a内沿容器1的长度方向平流并降流(平/降混合流),再从整流板2底下进入两侧出水区b,完成分散/升流后,从与容器1等长的作为出水堰的集水槽的两个侧壁流入集水槽内,进入后续净化工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