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泵站排水强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0891发布日期:2018-11-13 23:3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雨水泵站排水强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水泵站排水强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截污工程的逐渐推进,城市河道、湖泊周边的点源污染逐渐减少,但仍旧存在雨污混接,雨水泵站放江等外源污染。雨水泵站是指设置于雨水管道系统中或城市低洼地带,用以排除城区雨水的泵站。雨水泵站不仅可以防积水,还可供水。若暴雨来袭,处在城市低洼地带的雨水泵站,作用举足轻重。

雨水泵站主要用于收集相应排水片区的地表径流,其面临严峻的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降雨形成的初期径流含有大量污染物,有些污染物(如BOD5)的浓度与城市污水厂的进水水质相近,某些重金属含量超过城市污水厂的进水。同时,由于雨污分流遗留问题及居民偷排乱排等,大多雨水泵站还存在雨污混流问题,尤其进入雨季,频繁的强降雨天气导致大量雨水夹杂着污水、垃圾冲进下游,对下游水体带来严重污染威胁。此外,水域水系互相连通,管道及暗涵中的淤积物质,在暴雨冲刷下,也可能重新回到水体,增加治理难度。

当前应用于初期雨水污染相对成熟的技术工艺包括真空收集装置、末段净化技术、智能分流技术等,利用混凝、沉淀原理去除雨水中污染物。真空收集系统可不受河岸走向和坡度的限制,整个系统处于密封状态,输送流速较大和持续负压,可以防止污水泄漏,减少污染物在管道中沉淀淤积,且异味或臭气较少,系统基本不需清掏维护,常适用于滨河区域。初期雨水末端净化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并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率。颗粒分离器作为雨水末端净化处理设备,通过滤网过滤、重力沉降和吸附的方式来分离雨水中的泥沙、漂浮物和油脂等污染物,其在城市公园、居住小区及各种旅游区的生态工程建设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然而,上述技术大多针对小流量、低污染的初期雨水污染,主要降解指标为SS、COD等污染物,尚无专门应用于泵站尤其是存在雨污混流泵站的工艺或设施,针对泵站排水中含有的N、P等富营养物质及有机污染问题亦缺乏一定的应对机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泵站排水强化处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雨水泵站排出水的初期处理系统无法处理N、P等富营养物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泵站排水强化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中的L形浮床体,所述浮床体的一端连接污水排出口所在的岸边使得污水排出口被L形浮床体半包围,所述浮床体上种植净水植物,所述浮床体下方悬挂人工水草和隔水生物膜,所述隔水生物膜位于人浮床体的外侧,所述浮床体与河岸围成的空间内设置若干台水车增氧机和人工水草单元,所述人工水草单元和水车增氧机交替设置。

所述外侧是指距离污水排出口较远的一侧。所述防水隔膜的主要作用是尽量包围、隔离排出的污水,使得污水不会四处扩散,顺着浮床体流出。

所述隔水生物膜人工水草都是现有技术,可市购,其中隔水生物膜也叫做MBR膜。

优选地,所述水车增氧机中每两台形成一排,每一排水车增氧机和人工水草单元交替设置。

优选地,所述人工水草单元为若干人工水草排列形成。

更优选地,所述人工水草单元中的人工水草排列形成矩形。

更优选地,所述矩形的长度8~12米,宽度为4~6米。

更优选地,所述矩形中每平方米的人工水草的个数为15~30个。

优选地,所述净水植物选自狐尾藻、香菇草等。

优选地,所述浮床体的两侧通过固定桩固定在河道中。

优选地,所述水车增氧机横向设置,使得水车增氧机排出的水流与污水的刘向垂直。

所述固定桩下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河道中。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雨水泵站排水强化处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能够对排出污水中含有SS、COD污染物以及含有N、P等富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得到处理;对于大流量的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生物挂膜可以有效的使得污水在浮床形成的导流渠道中流动。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浮床体

101 人工水草

102 固定桩

103 隔水生物膜

104 净水植物

2 人工水草单元

3 水车增氧机

4 污水排出口

5 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泵站排水强化处理系统,主要设置在河道中,对排向河道的污水进行处理。其包括设置在污水排出口处的L形浮床体1,所述浮床体1的一端连接污水排出口4所在的岸边使得污水排出口4被L形浮床体半包围,形成导流渠道100m长×6m宽,所述浮床体1为现有技术,可以市购,通过将浮床体排列形成L形,其主要目的是对排出的污水形成包围,不至于四处扩散,提高对污水的处理能力。所述浮床体的两侧通过固定桩102固定在河道中。所述固定桩102可以采用钢管。

所述浮床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例如,采用浮床框架可以采用PE管道,栽培基质采用鱼网和土壤混合。

所述浮床体1上种植净水植物104,所述净水植物101选自狐尾藻、香菇草等。通过植物生长过程中对N、P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植物根系等对水体中SS、COD及有机物的吸附降解作用,富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最终通过植物体收获的形式,将N、P等营养物质以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从水体移出。

所述浮床体下方悬挂人工水草101和隔水生物膜103,所述隔水生物膜103位于人浮床体的外侧。所述人工水草可以形成几列。隔水生物膜以有特殊围观结构和功能的新型填料为载体,由大量的微生物固着在飘带上形成生物膜而构成,主要通过填料的吸附、促沉以及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所述浮床体1的两侧通过固定桩102固定在河道中。所述固定桩102下端通过固定装置5固定在河道中。固定装置可以采用石笼。

所述浮床体1与河岸围成间的空间内设置若干台水车增氧机3和人工水草单元2,所述人工水草单元和增氧机交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车增氧机中每两台形成一排,每一排水车增氧机3和人工水草单元2交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与污水排出口4最近的水车增氧机3,自排放口至导流渠出口隔45m。一排中两台水车增氧机之间间隔4~6m,水车式增氧机运转产生的水流与污水排放方向垂直,两者相互对撞产生水花,形成一套完整的水车对冲系统。水车式增氧机通过发挥机械搅水作用,激起强烈的水花和水雾,加速空气中的氧气向水中溶解,提升水底水面的DO交换,3m区域内为高富氧区域。使泵站排水充分富氧的同时,水流不断形成循环,延长排水停留时间。间歇性的开启时通过好氧细菌的硝化作用转化氨氮,高富氧状态有助于聚磷菌对磷的吸附聚集,关闭时厌氧细菌产生的反硝化作用将氮转化为氮气,实现除氮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人工水草单元为若干人工水草排列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矩形,所述矩形的长度10m,宽度为4.5m。更优选地,所述矩形中每平方米的人工水草的个数为15~30个。

所述人工水草单元和水车增氧机的个数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而调节。

经过曝气增氧后的泵站排水通过与此处人工水草广泛接触,在人工水草上微生物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水中富营养物质、有机污染物等得以二次削减,来水得到深度净化。

人工水草选用目前国内外最先进、最有效的生态修复挂膜填料产品超细纤维人工水草,其草体茎叶由超细纤维纱条组成,形态逼真。在河湖水域里像天然沉水植物一样,竖立“生长”在水体里,占居水体空间大,具有巨大的微生物附着表面积,可以为微生物提供8000平方米/立方米以上的生存空间,远远高于国内外其他人工水草。此外,超细纤维人工水草有极强的抗老化性,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其净化作用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春夏秋冬一样发挥作用。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