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5297发布日期:2018-08-29 01:3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用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发展快速,对温室大棚内种植的农作物进行灌溉时往往采用直接从自然界抽取灌溉用水,或者直接接入自来水等进行灌溉。这些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水源中往往存在泥沙等杂物,容易造成灌溉设备的堵塞等问题;

第二,水源中还可能存在消毒剂(氯化物等)、致病菌、微生物等,对农作物的会存在一定的毒害作用。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除去水源中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的大棚用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棚用水存在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包括主体、安装于主体之上的顶棚、第一过滤机构、抬升机构、光敏物消除机构、杀菌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和储水槽,其中,

顶棚包括两支架和一圆弧形的拱形架,两支架分别安装在主体两侧,主体一侧的支架上开设有出气孔和第一通孔,拱形架安装在支架上,以使顶棚与主体形成一植物培养室;

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入水管、第一滤槽和第一水槽,入水管一端接入水源,入水管另一端连通至第一滤槽顶部,第一滤槽底部与第一水槽底部连通,第一滤槽内装有若干鹅卵石,以使水内沉淀不能进入至第一水槽内,第一滤槽以及第一水槽均安装在主体外;

抬升机构包括水泵和泵水水管,水泵连通在泵水水管上,水泵的输入端通过泵水水管连通至第一水槽内;

光敏物消除机构包括第二水槽和第一出水管,第二水槽安装在主体顶部,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泵水水管且泵水水管穿过第一通孔,拱形架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不会阻挡太阳光照射,第一出水管一端安装在第二水槽底部且与第二水槽连通;

杀菌机构包括杀菌槽和紫外线发生器,杀菌槽安装在支架上且杀菌槽不阻挡出气孔,第一出水管另一端连通至杀菌槽顶部,杀菌槽顶面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水槽底面所在位置,紫外线发生器安装在杀菌槽内壁上,以向位于杀菌槽内的水发射紫外线光;

第二过滤机构包括第二滤槽、连通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二滤槽安装在主体上且位于杀菌槽正下方,连通管顶端连通至杀菌槽底部,连通管底端连通至第二滤槽,第二出水管一端与第二滤槽底部连通,在第二滤槽内安装有滤芯,在滤芯内装有活性炭,从连通管落入的水必须进过滤芯后进入至第二出水管;

储水槽安装在主体内部且储水槽顶面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滤槽底面所在位置,第二出水管穿过主体且连通至储水槽;

本方案中,设置第一过滤机构、光敏物消除机构、杀菌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分别用以除去大棚用水中的泥沙、光敏型杀菌剂(如氯化物)、微生物和细小微粒;第一滤槽中的鹅卵石相互层叠,形成若干弯曲水道,水通过水道往下流动,而泥沙等较大杂质被鹅卵石截留,因此,避免了水中的泥沙等对水泵造成破坏;光敏物消除机构利用透过拱形架的太阳光照射,以达到分解光敏型消毒剂的目的,分解后产生的气体类物质可以通过出气孔排出到大棚外,特别地,为达到更加效果,还可以在光敏物消除机构中加入催化剂(详见发表于《中国环境科学》2016,36(8)的《太阳光下水中2,4,6三氯酚的光解机制研究》);杀菌机构通过紫外线照射能够杀灭水中残留的致病菌和微生物;第二过滤机构中的活性炭,依靠其吸附力可以将水中残留的细小颗粒除去;最终得到储水槽中无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的大棚用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清除了大棚用水中残留的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保证了用水安全;

2)整个系统由于引入光敏物消除机构,利用太阳光清除消毒剂,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同时利用大棚顶部空间设置光敏物消除机构,在不影响大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提高了大棚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B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C处放大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体100、顶棚200、拱形架210、支架220、出气孔230、入水管310、第一滤槽320、第一水槽330、水泵410、泵水水管420、第二水槽510、第一出水管520、杀菌槽610、紫外线发射器620、第二滤槽710、连接管720、第二出水管730、储水槽800、第一滑轨910、第一浮板920、自复位开关930、按动部931、第二滑轨1010、第二浮板1020、支撑杆1030、弹簧1040、阀体1050、阀片1060、带动杆1070、安装环1080、第三滑轨1110、第三浮板112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大棚用水处理系统,包括主体100、安装于主体100 之上的顶棚200、第一过滤机构、抬升机构、光敏物消除机构、杀菌机构、第二过滤机构和储水槽800,其中,

顶棚200包括两支架220和一圆弧形的拱形架210,两支架220分别安装在主体100 两侧,主体100一侧的支架220上开设有出气孔230和第一通孔,拱形架210安装在支架 220上,以使顶棚200与主体100形成一植物培养室;

第一过滤机构包括入水管310、第一滤槽320和第一水槽330,入水管310一端接入水源,入水管310另一端连通至第一滤槽320顶部,第一滤槽320底部与第一水槽330底部连通,第一滤槽320内装有若干鹅卵石,以使水内沉淀不能进入至第一水槽330内,第一滤槽320以及第一水槽330均安装在主体100外;

抬升机构包括水泵410和泵水水管420,水泵410连通在泵水水管420上,水泵410 的输入端通过泵水水管420连通至第一水槽330内;

光敏物消除机构包括第二水槽510和第一出水管520,第二水槽510安装在主体100 顶部,水泵410的输出端通过泵水水管420且泵水水管420穿过第一通孔,拱形架21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不会阻挡太阳光照射,第一出水管520一端安装在第二水槽510底部且与第二水槽510连通;

杀菌机构包括杀菌槽610和紫外线发生器,杀菌槽610安装在支架220上且杀菌槽610 不阻挡出气孔230,第一出水管520另一端连通至杀菌槽610顶部,杀菌槽610顶面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水槽510底面所在位置,紫外线发生器安装在杀菌槽610内壁上,以向位于杀菌槽610内的水发射紫外线光;

第二过滤机构包括第二滤槽710、连通管和第二出水管730,第二滤槽710安装在主体100上且位于杀菌槽610正下方,连通管顶端连通至杀菌槽610底部,连通管底端连通至第二滤槽710,第二出水管730一端与第二滤槽710底部连通,在第二滤槽710内安装有滤芯,在滤芯内装有活性炭,从连通管落入的水必须进过滤芯后进入至第二出水管730;

储水槽800安装在主体100内部且储水槽800顶面所在位置低于第二滤槽710底面所在位置,第二出水管730穿过主体100且连通至储水槽800;

其中,设置第一过滤机构、光敏物消除机构、杀菌机构和第二过滤机构,分别用以除去大棚用水中的泥沙、光敏型杀菌剂(如氯化物)、微生物和细小微粒;第一滤槽320中的鹅卵石相互层叠,形成若干弯曲水道,水通过水道往下流动,而泥沙等较大杂质被鹅卵石截留,因此,避免了水中的泥沙等对水泵410造成破坏;光敏物消除机构利用透过拱形架210的太阳光照射,以达到分解光敏型消毒剂的目的,分解后产生的气体类物质可以通过出气孔230排出到大棚外,特别地,为达到更加效果,还可以在光敏物消除机构中加入催化剂(详见发表于《中国环境科学》2016,36(8)的《太阳光下水中2,4,6三氯酚的光解机制研究》);杀菌机构通过紫外线照射能够杀灭水中残留的致病菌和微生物;第二过滤机构中的活性炭,依靠其吸附力可以将水中残留的细小颗粒除去;最终得到储水槽800中无泥沙、消毒剂、致病菌、微生物等的大棚用水。

优选地,为了实现对抬升机构的水泵410进行自动控制,本系统还包括第一开闭机构,第一开闭机构包括第一滑轨910、第一浮板920和自复位开关930,第一滑轨910安装在第二水槽510内壁且靠近第一过滤机构,第一浮板920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一滑轨910 上,在第一滑轨910导向下第一浮板920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一浮板920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自复位开关930安装在第二水槽510内壁上且位于第一浮板920的正上方,自复位开关930的按动部931竖直朝下,自复位开关930一端与5v电源接通,自复位开关 930另一端连接至一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一驱动器与水泵410电连接;其中,仅当第二水槽510内水满时第一浮板920挤压自复位开关930的按动部931且自复位开关930闭合。

优选地,为了实现对第一出水管520的开闭实现自动控制,本系统还包括第二开闭机构,第一出水管520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二开闭机构包括第二滑轨1010、第二浮板1020、支撑杆1030、弹簧1040、阀体1050、阀片1060、带动杆1070和安装环1080,第二滑轨 1010安装在杀菌槽610内壁上,第二浮板1020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二滑轨1010上,在第二滑轨1010的导向下第二浮板1020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二浮板1020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支撑杆1030一端安装在第二浮板1020顶面上,支撑杆1030另一端竖直向上延伸且支撑杆1030连接至一弹簧1040一端,弹簧1040另一端连接至一带动杆1070一端,带动杆1070另一端伸入至阀体1050内,阀体1050通过安装环1080安装在第一出水管520 的第三通孔内阀体1050上开设有阀孔,第一出水管520必须经过阀孔,水在阀孔内的流动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在阀体1050内安装有用于开闭阀孔的阀片1060,在阀体1050的导向下阀片1060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阀片1060底面与带动杆1070固定;仅当杀菌槽610内水满后弹簧1040被压缩且阀片1060关闭阀孔;当杀菌槽610内水未满时阀片1060 关闭打开阀孔。

优选地,为了实现对第二出水管730的开闭实现自动控制,本系统还包括第三开闭机构,第三开闭机构包括第三滑轨1110和第三浮板1120,第三滑轨1110安装在储水槽800 内壁上,第三浮板1120一端能滑动地安装在第三滑轨1110上,在第三滑轨1110导向下第三浮板1120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第三浮板1120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第三浮板1120 位于第二出水管730正下方,仅当储水槽800内水满后第三浮板1120关闭第二出水管730。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入水管310接入待处理水,经过第一滤槽320除去水中的泥沙等较大颗粒杂质,除去较大颗粒杂质的水进入第一水槽330,经水泵410抬升到第二水槽 510除去水中的光敏型杀菌剂,除去杀菌剂的水经过第一出水管520进入杀菌槽610,除去残留的致病菌和微生物,除去致病菌和微生物的水经连通管进入第二滤槽710,除去其中的微小颗粒,最后除去泥沙、杀菌剂、致病菌、微生物等的水进入储水槽800。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