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结晶软化的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0839发布日期:2018-10-19 21:2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结晶软化的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水处理领域中,经常进行水处理的水体包括有循环冷却水排污水、 RO浓水、反洗水、UFRO反洗水、树脂塔再生水、矿山水、地下苦咸水、近岸海咸水、化工废水、重金属废水、轻工业废水等,在进行水处理之前常先进行预处理,然后再入膜浓缩、后处理。

但是传统的水处理系统中常采用沉淀池、高密池、V型滤池等,占地面积大,未能实现全自动,难以在现场实现实时水处理,且废水中的COD污染物对软化反应造成干扰,影响水体的软化效果,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结晶软化的水处理系统,各处理装置的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无需大规模土建施工,可在水处理现场使用,软化效率高,并能副产CaCO3晶粒等产物,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用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氧化结晶软化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按照使用顺序包括依次连接的水体收集容器、臭氧催化处理装置、CaCO3结晶装置、脱SiO2装置、脱镁装置、浓缩过滤装置和后处理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体收集容器与所述臭氧催化处理装置之间设有第一流量控制器和若干个水体进水泵,若干个所述水体进水泵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水体收集容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水体进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催化处理装置的水体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催化处理装置包括臭氧发生器和臭氧催化流化床,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入端连接有液氧供应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的臭氧输入端连接,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的水体输入端与所述水体收集容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的水体输出端与所述CaCO3结晶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的底部置有催化剂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臭氧催化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pH 值的第一pH变送器、用于监测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ORP值的第一ORP变送器、若干个催化回流泵以及若干个第二流量控制器,所述催化回流泵的输入端与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连接,所述催化回流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的水体回流输入端连接;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设置于臭氧催化流化床水体输入端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CaCO3结晶装置包括空气供应器和软化结晶流化床,所述空气供应器的输出端置于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的内部;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的水体输入端与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的水体输出端连接,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的输出端与所述脱SiO2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的底部置有CaCO3结晶诱导因子。

进一步地,所述CaCO3结晶装置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pH值的第二pH变送器、用于监测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ORP值的第二ORP变送器、若干个软化回流泵以及若干个第三流量控制器,所述软化回流泵的输入端与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连接,所述软化回流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的水体回流输入端连接;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设置于软化结晶流化床的水体输入端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脱SiO2装置包括脱SiO2槽体、用于搅拌所述脱SiO2槽体内部水体的第一搅拌装置以及用于监测所述脱SiO2槽体pH值的第三pH变送器;所述脱镁装置包括脱镁槽体和用于搅拌所述脱镁槽体内部水体的第二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浓缩过滤装置包括浓缩槽体、用于搅拌所述浓缩槽体内部水体的第三搅拌装置、连接于所述浓缩槽体输出端的微滤膜装置,所述微滤膜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后处理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浓缩槽体输出端与所述微滤膜装置之间设有第四流量控制器和若干个微滤进水泵,若干个所述微滤进水泵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浓缩槽体的输出端连接,若干个所述微滤进水泵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四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滤膜装置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稳槽体、软化槽体和超滤系统,所述水稳槽体与所述软化槽体之间设有第五流量控制器和若干个水稳提升泵,若干个所述水稳提升泵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水稳槽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水稳提升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软化槽体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化槽体与所述超滤系统之间设有第六流量控制器和若干个超滤进水泵,若干个所述超滤进水泵的输入端均与软化槽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若干个所述超滤进水泵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六流量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超滤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的各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无需大规模土建施工,可在水处理现场使用,提高了水体的软化效率,软化效率可达95%,并降低了软化成本,延长了后续过滤装置的使用寿命,能除去水体中的钙离子并副产CaCO3晶粒,可循环用于烟气脱硫剂等,还能除去水体中的硅和镁,并副产Mg(OH)2,经过干滤后成干粉,可循环用于水处理剂,提高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不仅减少了软化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成本,还实现了软化污泥的综合利用,使处理后的水体水质稳定,提高了水的软化稳定性,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水体收集容器、11—第一流量控制器、12—水体进水泵、2—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1—臭氧发生器、22—臭氧催化流化床、221—催化剂颗粒、23—液氧供应器、24—第一pH变送器、25—第一ORP变送器、26—催化回流泵、27—第二流量控制器、3—CaCO3结晶装置、31—空气供应器、32 —软化结晶流化床、321—CaCO3结晶诱导因子、33—第二pH变送器、34—第二ORP变送器、35—软化回流泵、36—第三流量控制器、4—脱SiO2装置、41 —脱SiO2槽体、42—第一搅拌装置、43—第三pH变送器、5—脱镁装置、51 —脱镁槽体、52—第二搅拌装置、6—浓缩过滤装置、61—浓缩槽体、62—第三搅拌装置、63—微滤膜装置、64—第四流量控制器、65—微滤进水泵、7—后处理装置、71—水稳槽体、72—软化槽体、73—超滤系统、74—第五流量控制器、75—水稳提升泵、76—第六流量控制器、77—超滤进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一种氧化结晶软化的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系统按照使用顺序包括依次连接的水体收集容器1、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CaCO3结晶装置3、脱SiO2装置4、脱镁装置5、浓缩过滤装置6和后处理装置7。

本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各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无需大规模土建施工,可在水处理现场使用;通过设置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和CaCO3结晶装置3,提高了水体的软化效率,软化效率可达95%,并降低了软化成本,延长了后续过滤装置的使用寿命;而通过设置CaCO3结晶装置3,能除去水体中的钙离子并副产CaCO3晶粒,可循环用于烟气脱硫剂等,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而通过设置脱SiO2装置4和脱镁装置5,能除去水体中的硅和镁,并副产Mg(OH)2,经过干滤后成干粉,可循环用于水处理剂,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软化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成本,还实现了软化污泥的综合利用;通过设置浓缩过滤装置6,能对水体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净化,提高水体的水质和稳定性;通过设置后处理装置7,能提高了水的软化稳定性,使处理后的水体水质稳定,实用性高,该水处理系统可适用于北方严寒冰封季节及南方多雨高地下水位区域。另外,本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还包括PLC控制器,该PLC控制器分别与水体收集容器1、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CaCO3结晶装置3、脱SiO2装置4、脱镁装置5、浓缩过滤装置6和后处理装置7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体收集容器1与所述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之间设有第一流量控制器11和若干个水体进水泵12,若干个所述水体进水泵12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水体收集容器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11的输入端分别与若干个所述水体进水泵1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11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的水体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在水体收集容器1与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之间设置第一流量控制器11和若干个水体进水泵12,能有效地将水体收集容器1中的待处理水体通过水体进水泵12泵进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中进行臭氧催化处理,并通过第一流量控制器11对泵进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的水体流量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等控制,该第一流量控制器11有实时显示水体流量的功能,并有可调整流量的阀门,使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高,可控处理,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包括臭氧发生器21和臭氧催化流化床22,所述臭氧发生器21的输入端连接有液氧供应器23,所述臭氧发生器21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臭氧输入端连接,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水体输入端与所述水体收集容器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水体输出端与所述CaCO3结晶装置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底部置有催化剂颗粒221。

本实施例的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通过设置臭氧发生器21和臭氧催化流化床 22,且臭氧催化流化床22内置催化剂颗粒221,能使臭氧催化流化床22内形成催化剂颗粒221、臭氧、废水的三相流体化,有效降低水体中的COD值,提高水体中硬度的脱除率,水处理效果佳;而在臭氧催化流化床22内设催化剂颗粒 221,该催化剂颗粒221为臭氧催化剂,能使臭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利用羟基自由基与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应,破坏RO 浓水、循环冷却水等水体中的阻垢剂,使后续脱硅脱镁的软化反应更顺利地进行,实用性高。更为具体地,所述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的水体输入端与第一流量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pH值的第一pH变送器24、用于监测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ORP值的第一ORP 变送器25、若干个催化回流泵26以及若干个第二流量控制器27,所述催化回流泵26的输入端与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连接,所述催化回流泵2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2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27 的输出端与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水体回流输入端连接;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设置于臭氧催化流化床22水体输入端的下方。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pH变送器24和第一ORP变送器25,能实时监控臭氧催化流化床22内的pH值和ORP值,进而对臭氧催化流化床22内的水体臭氧催化进行调控;而设置的催化回流泵26,能从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上部抽出上方的水体,并回流至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下方,使得水体能与臭氧催化流化床22底部的催化剂进行臭氧催化,促进了水体的臭氧催化效率和臭氧催化效果,而第二流量控制器27对回流至臭氧催化流化床22中的水体流量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等控制,该第二流量控制器27有实时显示水体流量的功能,并有可调整流量的阀门,使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高,可控处理;而将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设置于臭氧催化流化床22水体输入端的下方,水体液面达到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水体回流输出端的位置便通过催化回流泵26实现回流,能避免臭氧催化流化床22中的水体回流至水体收集容器1中,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CaCO3结晶装置3包括空气供应器31和软化结晶流化床32,所述空气供应器31的输出端置于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内部;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水体输入端与所述臭氧催化流化床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水体输出端与所述脱SiO2装置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 32的底部置有CaCO3结晶诱导因子321。

本实施例的CaCO3结晶装置3通过设置空气供应器31和软化结晶流化床32,且软化结晶流化床32内置CaCO3结晶诱导因子321,并加入软化剂、水,能使软化结晶流化床32内形成CaCO3结晶诱导因子321、软化剂、水及空气形成多相流体化,能提高水体的pH值,产生数量庞大而粒径微细的悬浮物,控制反应物浓度在介稳区,并配合一定的水力条件,能使载体流体化,使无机污染物在载体表面形成CaCO3结晶,形成的CaCO3晶粒可循环用于烟气脱硫剂,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而在软化结晶流化床32内设CaCO3结晶诱导因子321,该CaCO3结晶诱导因子321为NaOH和Na2CO3,可提高水体的pH值,产生数量庞大而粒径微细的悬浮物,控制反应物浓度在介稳区,并配合一定的水力条件,能使载体流体化,使无机污染物在载体表面形成CaCO3结晶,形成的CaCO3晶粒可循环用于烟气脱硫剂,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CaCO3结晶装置3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 32pH值的第二pH变送器33、用于监测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32ORP值的第二ORP变送器34、若干个软化回流泵35以及若干个第三流量控制器36,所述软化回流泵35的输入端与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连接,所述软化回流泵 3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流量控制器3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流量控制器36的输出端与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水体回流输入端连接;所述软化结晶流化床 32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设置于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水体输入端的下方。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pH变送器33和第二ORP变送器34,能实时监控软化结晶流化床32内的pH值和ORP值,进而对软化结晶流化床32内的水体软化结晶进程进行调控;而设置的软化回流泵35,能从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上部抽出上方的水体,并回流至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下方,使得水体能与软化结晶流化床 32底部的CaCO3结晶诱导因子321进行结晶处理,促进了水体的软化结晶效率和软化结晶效果,而第三流量控制器36对回流至软化结晶流化床32底部中的水体流量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等控制,该第三流量控制器36有实时显示水体流量的功能,并有可调整流量的阀门,使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高,可控处理;而将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水体回流输出端设置于软化结晶流化床32水体输入端的下方,水体液面达到软化结晶流化床32的水体回流输出端的位置便通过软化回流泵35实现回流,能避免软化结晶流化床32中的水体回流至臭氧催化处理装置2中,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脱SiO2装置4包括脱SiO2槽体41、用于搅拌所述脱SiO2槽体41内部水体的第一搅拌装置42以及用于监测所述脱SiO2槽体41pH值的第三pH 变送器43;所述脱镁装置5包括脱镁槽体51和用于搅拌所述脱镁槽体51内部水体的第二搅拌装置52。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脱SiO2槽体41和第一搅拌装置42,加入浓缩槽中浓缩副产的Mg(OH)2,通过第一搅拌装置42对水体进行搅拌,水中的SiO2被Mg(OH)2吸附偶合沉淀,无需额外添加MgCl2,物料循环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且利用副产的Mg(OH)2对水体的脱硅率更佳;并通过设置第三pH变送器43,能实时监测脱SiO2槽体41中的pH值,实时性佳,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脱镁槽体51和第二搅拌装置52,加入NaOH调节脱镁槽体 51中的pH值为8-9,并加入助剂,通过第二搅拌装置52对水体进行搅拌,促进 Mg(OH)2的大量生产,产生的Mg(OH)2经过干滤得到干粉,可循环用于水处理剂,可循环加入至脱SiO2槽体41中对SiO2进行吸附偶合沉淀,资源利用率高,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浓缩过滤装置6包括浓缩槽体61、用于搅拌所述浓缩槽体61内部水体的第三搅拌装置62、连接于所述浓缩槽体61输出端的微滤膜装置 63,所述微滤膜装置63的输出端与所述后处理装置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浓缩槽体61输出端与所述微滤膜装置63之间设有第四流量控制器64和若干个微滤进水泵65,若干个所述微滤进水泵65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浓缩槽体61的输出端连接,若干个所述微滤进水泵65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四流量控制器6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流量控制器64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滤膜装置63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浓缩槽体61、第三搅拌装置62、微滤膜装置63,将在脱镁槽体51中生成的Mg(OH)2浓缩过滤,第一搅拌装置42对水体进行搅拌,促进水体均匀,在微滤膜装置63中实现水体的脱镁,过滤得到的Mg(OH)2经过干滤得到干粉,可循环用于水处理剂,可循环加入至脱SiO2槽体41中对SiO2进行吸附偶合沉淀,资源利用率高;而通过在浓缩槽体61与微滤膜装置63之间设置第四流量控制器64和微滤进水泵65,能有效地将浓缩槽体61中的水体通过微滤进水泵 65泵进微滤膜装置63中进行微滤处理,并通过第四流量控制器64对泵进微滤膜装置63的水体流量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等控制,该第四流量控制器64有实时显示水体流量的功能,并有可调整流量的阀门,使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高,可控处理,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处理装置7包括依次连接的水稳槽体71、软化槽体72 和超滤系统73,所述水稳槽体71与所述软化槽体72之间设有第五流量控制器74 和若干个水稳提升泵75,若干个所述水稳提升泵75的输入端均与所述水稳槽体7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水稳提升泵7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流量控制器7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流量控制器74的输出端与所述软化槽体72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水稳槽体71与软化槽体72之间设置第五流量控制器74和水稳提升泵75,能有效地将水稳槽体71中的水体通过水稳提升泵75泵进软化槽体72中进行软化处理,并通过第五流量控制器74对泵进软化槽体72的水体流量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等控制,该第五流量控制器74有实时显示水体流量的功能,并有可调整流量的阀门,使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高,可控处理,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软化槽体72与所述超滤系统73之间设有第六流量控制器 76和若干个超滤进水泵77,若干个所述超滤进水泵77的输入端均与软化槽体72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若干个所述超滤进水泵77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六流量控制器7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流量控制器76的输出端与所述超滤系统73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在软化槽体72与超滤系统73之间设置第六流量控制器76和超滤进水泵77,能有效地将软化槽体72中的水体通过超滤进水泵77泵进超滤系统73中进行超滤处理,并通过第六流量控制器76对泵进超滤系统73的水体流量进行实时监控、调整等控制,该第六流量控制器76有实时显示水体流量的功能,并有可调整流量的阀门,使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高,可控处理,实用性高。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