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污水的回收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08273发布日期:2018-08-21 12:58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造纸污水的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造纸行业作为我国电力、化工、钢铁、煤炭、石油、食品、纺织等几大耗水大户中的一员,节约用水始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老百姓对环保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造纸工业废水的排放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

目前造纸企业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集水井沉砂,然后通过80~100目的斜筛网过滤,回收的浆回到制浆系统中回用,过滤后的部分白水回到制浆碎浆,大部分白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的初沉、厌氧、好氧处理后,经二沉池澄清后纳管排放,具体工艺流程详见附图1。

这种传统的处理方式存在以下明显的缺点:

一、斜筛网过滤后的白水中仍然含有大量的细小纤维,在经过初沉池加药沉淀时产生大量的初沉污泥,此部分污泥需要压滤机压干运出厂外,初沉池用药量大,运行费用高,纤维流失量大。

二、斜筛过滤后的白水浓度较高,仍含有不少细小纤维,只能用在制浆碎解用水,不能代替部分清水使用,使得制浆造纸生产的吨纸清水耗用居高不下,废水排放达10吨纸以上,污水处理负荷重。

三、到初沉中的白水含砂量较高,在厌氧处理及好氧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沉砂现象,需要定期清砂。

综上,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造纸污水的回收利用方法,该方法能够降低吨纸清水耗用,减少废水排放,回用水合理分级使用,同时有效降低进污水系统ss含量,减轻污水处理负荷,有效降低污水的加药费用,减少厌氧钙化及好氧沉砂的问题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污水的回收利用方法。本发明通过污水多盘回收机代替传统的过滤斜筛,使进污水前的白水中纤维能够最大化的回收,同时对多盘白水回收机产生超清白水、清白水、浊白水分级再次利用,从而实现清水吨纸耗用下降,初沉池污泥量下降,污水处理负荷降低,运行费用降低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造纸污水的回收利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制浆造纸车间产生的废水经粗/细格栅过滤,以除去大颗粒的悬浮物,同时避免对后续设备造成损坏;

(2)过滤后的生产废水再经集水井初步沉砂,用以进一步除去比重较大的悬浮物以及杂质;

(3)沉砂处理后的废水与贮浆塔送过来的浓浆混合进入多盘白水回收机,在多盘白水回收机的盘片上形成稳定的浆层,废水通过浆层过滤,过滤后的白水再经过分配阀形成超清白水、清白水和浊白水;

(4)所述的超清白水经泵送到造纸车间网部清水槽,代替清水,使用到网部的低压喷淋和高压喷淋水;

(5)所述的清白水经泵送到制浆车间清白水池,代替清水的补水;

(6)所述的浊白水,一部分经泵送到制浆车间碎浆补水用,多余部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优选的,步骤(3)中多盘白水回收机的盘片上的垫层浆的目数为500目以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收废水中的纤维和部分细小填料。

优选的,步骤(3)废水经浆层过滤后,多盘白水回收机盘片上的浆被剥离,形成回收浆。

更优选的,所述回收浆经泵送至制浆卸料塔,经制浆筛选、除砂后有效除去回收浆中的杂质,所述杂质包括砂粒和热融胶。

优选的,步骤(6)中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

优选的,所述多余部分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步骤包括:

(a)先进入调节池,然后调节池出水进入初沉池,并投加聚合氯化铝,固含量为10wt%的所述聚合氯化铝溶液添加量为初沉池中污水的0.05wt%,再经斜筛过滤;本发明由于在污水前端用多盘白水回收机,绝大部分的细小纤维填料得到有效回收,因此,在初沉池处理时无需添加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铝添加量减少50%;

(b)过滤后的废水进入厌氧池,通过厌氧污泥中的厌氧生物进行厌氧生物降解处理,得到厌氧降解废水;因多盘回收机的回收过滤作用,生成的过滤白水ss大幅下降,使得污水处理的初沉池中加入聚合氯铝的用量减少一半以上,经初沉池处理后的水相对清洁,含结垢的化学离子大幅减少,对厌氧的钙化问题发生有减缓作用;

(c)厌氧降解废水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池内由于好氧污泥中的好氧生物和曝气装置产生的氧气共同作用进一步进行好氧生物降解处理;由于在多盘白水回收机处已把白水中含有的细小纤维和部分砂粒进行回收,回收效率达95%以上,回收的细小纤维和砂粒到制浆车间进行除砂,砂粒被低浓除渣器除去,排到车间外,细小纤维则用于抄成纸张,减少好氧沉砂的问题;

(d)好氧降解后的废水在二沉池中进行沉降,固液分离,达标废水纳管排放。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传统的多盘白水回收机是安装在造纸车间,只能回收造纸车间的多余白水中纤维,并不能回收制浆车间的白水中的纤维,本发明的方案是把多盘白水回收机安装在污水处理的最前端,同时回收制浆造纸车间的所有白水,并取消低效率的污水回收斜筛。

2)本发明多盘白水回收机的盘片上形成的垫层浆,目数可达500目以上,比传统的100目斜筛过滤效果要好得多,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收废水中的纤维和部分细小填料。

3)本发明通过多盘白水回收机产生超清白水、清白水、浊白水这三种水,送回车间不同的位置使用,实现了白水的有效分级再利用;超清白水和清白水可以代替部分清水使用,使吨纸的清水耗量显著下降;

4)本发明的制浆车间使用不了的多余浊白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由于纤维已大量回收,初沉池中的加药量可以大大减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5)本发明的多盘白水回收机比传统的斜网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到污水的出水水质更稳定,对污水系统的冲击负荷小,能保证污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中造纸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2本发明造纸污水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

以目前30吨/小时产量的高强瓦楞纸机为例,按照说明书附图图2所示的污水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图。

将制浆造纸车间产生的废水(300吨/小时)经粗/细格栅过滤,把废水中存在的塑料片等杂物捞出。

经过粗/细格栅过滤后的生产废水再经集水井初步沉砂,用以进一步除去比重较大的悬浮物以及杂质。

沉砂后的废水与制浆贮浆塔送过来的浓浆混合进入多盘白水回收机,在多盘的盘片上形成一个稳定的浆层,废水通过浆层过滤,过滤后得到白水量约为500吨/小时;再经过多盘的分配阀形成超清白水(30ppm以下)、清白水(100ppm以下)、浊白水(500ppm以下)。

本发明盘片上的垫层浆的目数可达500目以上,比传统100目斜筛过滤效果要好得多(传统斜筛过滤效率在70%左右),能够最大限度地回收废水中的纤维和部分细小填料,经计算,本发明废水中的纤维回收率达95~98%以上。

盘片上的垫层浆经剥离后形成回收浆,回收浆经泵送到制浆卸料塔,经制浆筛选、除砂后有效除去回收浆中的砂粒、热融胶等杂质。

产生的超清白水的量约为100吨/时(500*20%=100吨/小时),ss含量为30~40ppm,完全能代替纸机网部的高低压喷水,因此,使用经泵送到造纸车间网部清水槽,代替清水,使用到网部的低压喷淋和高压喷淋水。

产生的清白水量约为250吨/时(500*50%=250吨/时),可以补充到制浆浓缩多盘的清白水池中,代替清白水池的清水补水,完全不用补清水,此部分清水消耗量约50吨/时。

产生的浊白水量约为150吨/时(500*30%=150吨/时),此部分水ss含量最高,可以部分补充到制浆车间碎浆机白水池中,既解决碎浆机白水不足的问题,同时把浊白水中的少量纤维直接用掉。多余部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相对于常规30吨/小时产量生产高强瓦楞纸工艺(参见图1),原来耗清水量为10吨水/吨纸,则300吨清水/小时。

本发明通过有效利用超清白水和清白水,清水的使用量从300吨/小时下降到150吨/小时,即吨纸用清水量从10吨水/吨纸下降到5吨水/吨纸。如果以每吨清水的取水费用为0.5元/吨,则每小时节约费用为375元/小时,每年节约取清水费用54万元。

制浆车间使用不了的多余浊白水先进入调节池,然后调节池出水进入初沉池,并投加聚合氯化铝,固含量为10wt%的所述聚合氯化铝溶液添加量为初沉池中污水的0.05wt%,再经斜筛过滤。

本发明由于在污水前端用多盘白水回收机,绝大部分的细小纤维填料得到有效回收,因此,在初沉池处理时初沉池中的加药量可以减少50%以上,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进入污水处理的原水量5000吨/天计,按常规斜筛过滤,污水初沉池液体聚合氯化铝添加量为0.1%(固含量为10%),每天添加5吨,加药费用约3000元/天(液体聚合氯化铝按600元/吨)。聚丙烯酰胺添加量为1~3ppm,每天添加0.015吨,加药费用180元,共计每天3180元,年加药费95.4万元(按300天计)。

而本发明初沉池中的聚丙烯酰胺完全可以不用加,聚合氯化铝添加量减少50%,每天的加药费用从3180元降到1500元,年节省加药费50.4万元。

初沉池中过滤后的固体物进入污泥池,最后进行污泥浓缩利用。

过滤后的废水进入厌氧池,通过厌氧污泥中的厌氧生物进行厌氧生物降解处理,得到厌氧降解废水;厌氧降解废水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池内由于好氧污泥中的好氧生物和曝气装置产生的氧气共同作用进一步进行好氧生物降解处理。

最后,废水在二沉池中进行沉降,固液分离,达标废水纳管排放。

按上述实施例计算,本发明共可节约费用54万元+50.4万元=104.4万元,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