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3738发布日期:2018-06-27 21:33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隧道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公路与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不断向山区延伸,隧道建设工程急剧增多,在隧道作业和使用过程中,有着大量的生产污水产生,因此开展隧道污水处理研究对隧道区污染控制、生态和环境保护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为避免隧道污水对有限的自然生态环境部造成破坏,隧道污水要经过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外排,特别是隧道在建于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时更应做好环境保护,因此隧道污水处理已经作为隧道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通常是将污水集中后引流至就近的城市排水系统,这一方式无法及时将洁净的水还原到地下,对地下水资源的补充不及时;而且,隧道污水均流至城市排水系统,增加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污水处理系统,可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且有利于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本发明的隧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的底部设有沥青路面,所述沥青路面的两侧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连通竖向导管,各所述竖向导管的与横向导管连通,还包括设于隧道本体外侧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库,所述横向导管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污水处理库的进口端连通;

所述污水处理库中设有依次连通的沉淀池、兼氧池、好氧池和生态净化集水池,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隧道污水过滤池,以及与所述兼氧池连通的径流水处理单元;

所述隧道污水过滤池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过滤孔大于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孔,且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方;所述隧道污水过滤池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滤渣收集箱和第二滤渣收集箱,且所述第一滤渣收集箱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端部齐平,所述第二滤渣收集箱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端部的齐平;

所述径流水处理单元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碎石垫层、过滤层和透水混凝土层和地下排水管路;所述生态净化集水池通过第六管道与所述好氧池连通,且所述第六管道上设有第四泵体;所述生态净化集水池内设有种植水藻的种植格栅,所述种植格栅内设有用于吸附氮磷的吸附网,所述生态净化集水池的底部设有喷气管,所述喷气管上设有若干喷气头。

进一步,所述横向导管倾斜于水平面向下设置,且横向导管的封闭端高于其开口端。

进一步,所述隧道污水过滤池内设有过滤网清洗装置,所述过滤网清洗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一喷头以及设置在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二喷头;所述第一喷头连接有第一清洗管,所述第二喷头连接有第二清洗管,所述第一清洗管和第二清洗管均通过一回流管连接至所述沉淀池,所述回流管上设有第五泵体。

进一步,所述隧道污水过滤池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沉淀池连通,且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二阀体,所述沉淀池内设有用于过滤絮状物的第三过滤网。

进一步,所述兼氧池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沉淀池连通,通过第四管道与所述地下排水管路连通,且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泵体,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三阀体;所述兼氧池内设有第一填料,所述兼氧池的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盘。

进一步,所述第一填料包括第二支撑杆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二纤维束。

进一步,所述好氧池通过第五管道与所述兼氧池连通,且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三泵体;所述好氧池内设有第二填料,所述好氧池的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盘。

进一步,所述第二填料包括第二支撑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二纤维束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用于将所述第二纤维束罩在其中的笼体。

进一步,所述污水处理库中还设有污泥池,所述污泥池通过第三管道与沉淀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泵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隧道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增设污水处理库,汇集到横向导管的隧道污水流至污水处理库中进行处理,处理后即可直接排至外界,从而可将污水还原成洁净水,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避免环境破坏,而且,由于无需集中到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处理,有利于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污水处理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隧道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隧道本体101,所述隧道本体101的底部设有沥青路面102,所述沥青路面102的两侧设有集水槽103,所述集水槽103的底部连通竖向导管104,各所述竖向导管104的与横向导管105连通,还包括设于隧道本体101外侧用于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库,所述横向导管105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污水处理库的进口端连通;集水槽103的开口处可设有滤网,以过滤体积较大的固体物质,防止堵塞;通过增设污水处理库,汇集到横向导管105的隧道污水流至污水处理库中进行处理,处理后即可直接排至外界,从而可将污水还原成洁净水,及时补充地下水资源,避免环境破坏,而且,由于无需集中到城市排水系统进行处理,有利于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导管105倾斜于水平面向下设置,且横向导管105的封闭端高于其开口端;横向导管105的倾斜角度可为10°-20°,以充分利用污水的重力进行导流;此时污水处理库优选为地下室结构;当然,通过设置水泵,污水处理库也可以为地上建筑。

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水处理库设有依次连通的沉淀池2、兼氧池4、好氧池5和生态净化集水池6,与所述沉淀池2连通的隧道污水过滤池1,以及与所述兼氧池4连通的径流水处理单元3。从横向导管105流出的隧道污水首先进入隧道污水过滤池1;污水处理库首先利用隧道污水过滤池1对隧道使用而产生的隧道污水进行过滤,利用径流水处理单元3对径流水进行自然渗透过滤,然后将经过滤的隧道污水和径流水汇合通过兼氧池4对废水进行兼氧生化处理,再通过好氧池5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对水体进行净化,最后将经进化处理后的水体排放到生态净化集水池6进行储存,并同时利用水生物对水体中残留的氮磷进行进一步净化,可以有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保证了出水水质,以便于后续利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污水过滤池1内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21,所述第一过滤网11的过滤孔大于第二过滤网121的过滤孔,且所述第一过滤网11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网121的上方。其中,第一过滤网11可对污水中的大块粒杂质进行过滤,第二过滤网121可对污水中的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可提高过滤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污水过滤池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滤渣收集箱13和第二滤渣收集箱14,且所述第一滤渣收集箱13的底部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1的下端部齐平,所述第二滤渣收集箱14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过滤网121下端部的齐平,第一滤渣收集箱13和第二滤渣收集箱14可以用于收集经第一过滤网11和第二过滤网121截留下来的杂质,第一滤渣收集箱13和第二滤渣收集箱14上设有可拆卸的盖体,可在不拆卸过滤网的情况下对截留下来的杂质进行及时清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污水过滤池1内设有过滤网清洗装置,所述过滤网清洗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11下方的第一喷头以及设置在第二过滤网121下方的第二喷头。所述第一喷头连接有第一清洗管15,所述第二喷头连接有第二清洗管16,所述第一清洗管15和第二清洗管16均通过一回流管H连接至所述沉淀池2,所述回流管H上设有第五泵体H1。过滤网冲洗装置可定期对过滤网进行反向冲洗,以防止过滤网发生堵塞,可提高清理效率的同时提高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径流水处理单元3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透水砖31、碎石垫层32、过滤层33和透水混凝土层34和地下排水管路35,通过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理念对径流水进行自然渗透过滤,同时还加快了建筑径流水下渗速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隧道污水过滤池1通过第一管道A与所述沉淀池2连通,且所述第一管道A上设有第二阀体A1,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用于过滤絮状物的第三过滤网21。

本实施例中,所述兼氧池4通过第二管道B与所述沉淀池2连通,通过第四管道D与所述地下排水管路35连通,且所述第二管道B上设有第一泵体B1,所述第四管道D上设有第三阀体D1;所述兼氧池4内设有第一填料41,所述兼氧池4的底部设有第一曝气盘42。其中,所述第一填料41包括第二支撑杆51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511上的第二纤维束512,所述纤维束5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好氧池5通过第五管道E与所述兼氧池4连通,且所述第五管道E上设有第三泵体E1;所述好氧池5内设有第二填料51,所述好氧池5的底部设有第二曝气盘52。其中,所述第二填料51包括第二支撑杆51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杆511上的第二纤维束512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杆511上的用于将所述第二纤维束512罩在其中的笼体513,所述笼体513为若干圆环组成的球体,可用于对气泡进行切割,以提高溶氧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生态净化集水池6通过第六管道F与所述好氧池5连通,且所述第六管道F上设有第四泵体F1;所述生态净化集水池6内设有种植水藻的种植格栅7,所述种植格栅7内设有用于吸附氮磷的吸附网72,所述生态净化集水池6的底部设有喷气管8,所述喷气管8上设有若干喷气头81。所述喷气管通过第七管道G与一空气泵连通,所述第七管道G上设有第四阀体G1。

水藻具有料号的除磷、脱碳和取臭的作用,可对水体中残留的氮磷进行进一步净化,同时还可以改善生态净化集水池6中水体的清澈度。并且,所述种植格栅7内设有吸附网72,可用于吸附水中氮磷元素,并将其提供给水藻。

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植格栅7通过纤维缆绳71与一浮床9连接,以便于定时打捞种植格栅7,及时对其中的水藻进行清理。所述浮床9上设有种植床91,所述种植床91上开设有种植槽92;所述种植槽92内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种植孔93,所述种植槽92的两侧壁上设有护栏94。种植床91可用于种植水生植物,一方面可以吸收水体富营养源和重金属矿物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观赏性。

所述污水处理库还设有污泥池24,可以定期将沉淀池2中沉淀下来的污泥排至污泥池24中进行清除,泥池上方均设有可拆卸的盖体,方便对过滤网和污泥池24内部进行清洁。所述污泥池24通过第三管道C与沉淀池2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C上设有第二泵体C1。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