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及药剂扩散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6092发布日期:2018-07-17 21:2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及药剂扩散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城市建设速度较快,城市雨污管网建设不同步,导致分流不彻底,只能通过实施沿河截污,确保旱天污水不入河。但是城市内部雨污管路梳理不彻底,存在雨水、污水管道混接、错接的问题,雨季仍将会有部分污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进入自然水体,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雨源型河流而言,为防止雨后河道干涸,多会在降雨末期拦截部分雨水作为河道景观用水,而这些拦截的雨水,由于掺杂有汇入的污水,使得雨后水质较差,特别是遇到高温天气极易发生黑臭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以解决河道景观用水汇入污水后水质变差,在高温天气极易发生黑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药剂扩散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药剂扩散系统的技术方案是:药剂扩散系统包括用于贴近河床设置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具有用于与药剂供给装置连通的进药口和用于向河道内施药的出药口。

所述加药管包括主加药管和设置在主加药管上并伸入水下的次加药管,所述次加药管设有至少两个且沿河流方向布置,所述出药口设置在次加药管上。将次加药管伸入水下,提高了河水的恢复速率。

所述出药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次加药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能够对较深的河水进行有效的清理。

所述出药口上设有出药喷头。将药剂从出药喷头喷射出去,有利于药剂的扩散。

相邻两个次加药管的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200m。使相邻两个次加药管在搅拌装置的有效搅拌范围内,使药剂的扩散较为充分。

所述次加药管竖向布置。

所述药剂扩散系统还包括用于搅拌河道中的河水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出药口的下游。搅拌装置能够加快河水中药剂的扩散。

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出药口的下游1.5m~3m的位置。便于药剂在刚出次加药管后,即受到搅拌装置的搅拌作用,使药剂迅速扩散。

所述搅拌装置为太阳能搅拌装置,所述太阳能搅拌装置的旋桨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0~30°,且下游位置旋桨部分的高度高于或等于上游位置旋桨部分的高度。使从上游流下来的药剂能够被推流回去,延长药剂的扩散时间,提高药剂的效率。

所述主加药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加药管分别用于固定在河床的两侧。保证河道较宽时也能够较好的恢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技术方案是: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包括药剂扩散系统,所述药剂扩散系统包括用于贴近河床设置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具有用于与药剂供给装置连通的进药口和用于向河道内施药的出药口。

所述加药管包括主加药管和设置在主加药管上并伸入水下的次加药管,所述次加药管设有至少两个且沿河流方向布置,所述出药口设置在次加药管上。

所述出药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次加药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出药口上设有出药喷头。

相邻两个次加药管的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200m。

所述次加药管竖向布置。

所述药剂扩散系统还包括用于搅拌河道中的河水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出药口的下游。

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出药口的下游1.5m~3m的位置。

所述搅拌装置为太阳能搅拌装置,所述太阳能搅拌装置的旋桨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0~30°,且下游位置旋桨部分的高度高于或等于上游位置旋桨部分的高度。

所述主加药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加药管分别用于固定在河床的两侧。

所述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河岸与加药管的进药口连通的药剂制备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加药管贴紧河床布置,可以减小水流对加药管的冲击以增加加药管的寿命,同时不会影响河道上船只的通过;药剂通过加药管上的出药口喷出,对受污染的河流区域进行原位修复,相对于异位治理技术需要将水体转移至处理设施中,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3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4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7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包括固定在河岸2上以输送药剂的主加药管3,主加药管3设置在河道上游6处,河道上游6和河道下游7之间设有水闸8。主加药管3上设置有次加药管4,主加药管3和次加药管4构成了加药管,次加药管4的数量为三个且沿主加药管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河道中河水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区域大小可以设置一个、两个、四个以上的次加药管;为了较大的提高修复效率,相邻两个主加药管的间隔距离l1小于或等于200m,以保证较好的修复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污染区域的严重程度可以调节相邻两个主加药管的间隔距离,使相邻两个主加药管的间隔距离l1大于200m。

本实施例中,主加药管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加药管3分别固定在河道两侧的河岸2上,以提高污染区域的修复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河道宽度可以在河岸上设置一个、三个以上的主加药管。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还包括与主加药管3的进药口连通用于制备药剂的药剂制备装置1,本实施例中,为提高制备药剂的效率,每个主加药管3对应一个药剂制备装置1,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药剂制备装置可以对应两个以上的加药横管。本实施例中,河水中设有太阳能搅拌装置5,太阳能搅拌装置5构成了搅拌装置,每个出药口的下游均设有太阳能搅拌装置5,即在次加药管4的下游设置太阳能搅拌装置5,太阳能搅拌装置5设置在次加药管4的下游且距离出药口的距离l2为1.5m~3m,以使水流在向下游流动时能够将药剂充分扩散开,在其他实施例中,太阳能搅拌装置设置在次加药管4的下游且距离出药口的距离l2大于3m或小于1.5m;或者太阳能搅拌装置设置在出药口的上游。主加药管3、次加药管4以及太阳能搅拌装置5共同构成了药剂扩散系统。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次加药管4垂直水面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次加药管也可以倾斜的伸入水下。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河水中的深层污染区域也能够被修复,次加药管4伸入河水深处,出药口沿次加药管4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有五个,以提高河水中污染区域的修复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河水的深度和污染严重程度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六个以上的出药口;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药剂的扩散均匀性,在出药口处设有出药喷头41,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出药口处也可以不设置出药喷头。太阳能搅拌装置5通过浮块53悬浮在河水表面上,并通过太阳能板51对太阳能搅拌装置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旋桨52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0~30°,且下游位置的旋桨52的高度高于或等于上游位置的旋桨52的高度,以使旋桨形成的推流能够向上游推进,保证药剂的扩散效率。

本实施例中,药剂制备装置1位于岸上设备用房内,仅用于制备聚丙烯酰胺溶液,聚丙烯酰胺溶液构成了药剂,制备好的聚丙烯酰胺溶液通过主加药管3和次加药管4投加入河水内,其中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浓度控制在0.1%~0.2%。

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具体使用时如下:当河道宽度小于5m时,在河道一侧设置主加药管3和次加药管4,相邻两个次加药管4设置的间距不大于200m,当对应位置水深为0.7m~1.0m时,需在次加药管4的1/3、2/3和远离主加药管3的端部处设置加药喷头41;当水深为1.0m~1.5m,需在次加药管4的1/4、2/4、3/4和远离主加药管3的端部处设置加药喷头41;当水深为1.5m~2.0m,需在次加药管4的1/5、2/5、3/5、4/5和远离主加药管3的端部处设置加药喷头41;当水深为2.0m~2.5m,需在次加药管4的1/6、2/6、3/6、4/6、5/6和远离主加药管3的端部处设置加药喷头41;当水深大于2.5m时,可每隔0.5m布置一处加药喷头41。

当河道宽度大于或等于5m时,需在河道两侧的河岸上均设置主加药管3和次加药管4,河道两侧的次加药管4应相向对称设置,同侧相邻两个次加药管4设置的间距不大于200m,当对应位置水深为0.7m~1.0m时,需在次加药管4的1/3、2/3和远离主加药管3的端部处设置加药喷头41;当水深为1.0m~1.5m,需在次加药管4的1/4、2/4、3/4和远离主加药管3的端部处设置加药喷头41;当水深为1.5m~2.0m,需在次加药管4的1/5、2/5、3/5、4/5和远离主加药管3的端部处设置加药喷头41;当水深为2.0m~2.5m,需在次加药管4的1/6、2/6、3/6、4/6、5/6和远离主加药管3的端部处设置加药喷头41;当水深大于2.5m时,可每隔0.5m布置一处加药喷头41。

下表为本实施例的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水深2m,河宽8m)在雨后运行30分钟,间隔2h后,部分水质监测数据:

本发明的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通过在河岸设置加药横管,并在加药横管上设置深入水下的加药竖管,使药剂对河水的各个方位进行修复,不仅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同时还可以快速有效的降低水体cod、bod5和tp的浓度,保证了雨水蓄水河段的水质和水色。

上述具体实施例1为本发明的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最优实施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结构进行调整或简化,比如采用如下实施方式。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2,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包括药剂扩散系统,所述药剂扩散系统包括用于贴近河床设置的加药管,所述加药管具有用于与药剂供给装置连通的进药口和用于向河道内施药的出药口。加药管贴紧河床布置,可以减小水流对加药管的冲击以增加加药管的寿命,同时不会影响河道上船只的通过;药剂通过加药管上的出药口喷出,对受污染的河流区域进行原位修复,相对于异位治理技术需要将水体转移至处理设施中,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3,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2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加快河水的恢复速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加药管包括主加药管和设置在主加药管上并伸入水下的次加药管,所述次加药管设有至少两个且沿河流方向布置,所述出药口设置在次加药管上。次加药管伸入水下能够对河流较深的位置进行复原,提高了河水的恢复速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设置主加药管,出药口设置在主加药管上。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4,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3的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的加快河水的恢复速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出药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沿次加药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河流深度设置一个次加药管。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5,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2或3或4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药剂更好的扩散,本实施例中,所述出药口上设有出药喷头。在其他实施例中,出药口上可以不设置出药喷头。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6,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3或4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药剂的药效更好,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次加药管的间隔距离小于或等于200m。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次加药管的间隔距离可以大于200m。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7,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3或4的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所述次加药管竖向布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次加药管倾斜布置。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8,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2或3或4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从出药口喷出的药剂扩散的较为均匀,本实施例中,所述药剂扩散系统还包括用于搅拌河道中的河水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出药口的下游。在其他实施例中,搅拌装置可以设置在出药口的上游。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9,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8的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出药口的下游1.5m~3m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搅拌装置可以设置在出药口的下游3m外。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0,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8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使药剂的药效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装置为太阳能搅拌装置,所述太阳能搅拌装置的旋桨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0~30°,且下游位置旋桨部分的高度高于或等于上游位置旋桨部分的高度。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1,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3或4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保证较宽河流能够较好的恢复,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加药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主加药管分别用于固定在河床的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在河床一侧设置主加药管。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2,作为对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2或3或4的进一步优化,为了提高药剂的制备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还包括用于设置在河道两岸与加药管的进药口连通的药剂制备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制备好的药剂储存容器与加药管的进药口连通。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3,如图3所示,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主加药管3上不设置次加药管。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4,如图4所示,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出药口的数量为三个,对应的出药喷头41的数量为三个。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5,如图5所示,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次加药管4的数量为两个且沿主加药管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对应的太阳能搅拌装置5的数量为两个。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6,如图6所示,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河道中不设置太阳能搅拌装置。

本发明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7,如图7所示,与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只在河岸一侧设置主加药管3。

本发明药剂扩散系统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药剂扩散系统与上述蓄水河道雨后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17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药剂扩散系统的结构相同,不予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