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淤泥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6155发布日期:2018-10-02 19:3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道淤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河道清理的淤泥都在堆场中对方,淤泥堆场经过地基处理,解决其长期沼泽状态的问题后可用于建设、景观、农田利用的土地,而这一地基处理过程就是淤泥固结排水的过程,淤泥黏粒含量高,透水性差,在自重作用下的固结时间长,如何更好的处理河道淤泥,对河道的管理和规划有着重大的影响。

而现有的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固结效果较差,消耗时间多,不能很好的进行河道淤泥的处理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淤泥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所述工作箱上端固定连接有机顶箱,所述工作箱前方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口,所述机顶箱前方表面活动连接有维修门,所述机顶箱内部固定连接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下端固定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下方活动连接有储泥盒,所述储泥盒右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储泥盒下端固定连接有导轮,所述储泥盒下方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下方固定连接有震荡机,所述工作箱与机顶箱之间固定连接有隔热板。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右侧设置有排气阀,且其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自动开关。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与机顶箱通过出风管进行空气的交流,其余部分由隔热板封闭。

优选的,所述储泥盒通过导轮与工作箱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泥盒通过导轮与工作箱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通过设置震荡机可通过弹簧使储泥盒震荡,能很好的增加固化的效率,且使淤泥固化的程度更加的高,通过设置热风机,可以有效的为固化淤泥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使固化的速度更加的快,通过设置弹簧,可以有效的缓冲震荡机的震荡频率,使其更加的合理有效,达到增加固结效果和缩短时间,从而更好的进行河道淤泥的处理工作的目的。

(2)本发明通过设置工作箱右侧有排气阀,且其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自动开关,能有效的降低内部的工作压强,增加工作的安全性,设置工作箱与机顶箱通过出风管进行空气的交流,其余部分由隔热板封闭,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能很好的保障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设置震荡机为可通过弹簧使储泥盒震荡,能有效的传递动能,提高处理的效率,设置储泥盒通过导轮与工作箱活动连接,增加装卸的方便性,降低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源插口;2-工作箱;3-维修门;4-机顶箱;5-控制面板;6-密封板;7-把手;8-支撑底座;9-弹簧;10-排气阀;11-出风管;12-热风机;13-隔热板;14-储泥盒;15-导轮;16-震荡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淤泥处理装置,包括工作箱2,所述工作箱2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底座8,所述工作箱2上端固定连接有机顶箱4,所述工作箱2前方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左侧下方固定连接有电源插口1,所述机顶箱4前方表面活动连接有维修门3,所述机顶箱4内部固定连接有热风机12,所述热风机12下端固定连接有出风管11,所述出风管11下方活动连接有储泥盒14,所述储泥盒14右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6,所述密封板6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所述储泥盒14下端固定连接有导轮15,所述储泥盒14下方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下方固定连接有震荡机16,所述工作箱2与机顶箱4之间固定连接有隔热板13。

所述工作箱2右侧设置有排气阀10,且其会随着压力的变化自动开关,能有效的降低内部的工作压强,增加工作的安全性,所述工作箱2与机顶箱4通过出风管11进行空气的交流,其余部分由隔热板13封闭,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工作的效率,同时能很好的保障内部零件的使用寿命,所述震荡机16设为可通过弹簧9使储泥盒14震荡,能有效的传递动能,提高处理的效率,所述储泥盒14通过导轮15与工作箱2活动连接,增加装卸的方便性,降低操作难度。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各个零件按图示组装固定,通过电源插口1与外部电源连接,然后通过把手7将储泥盒14拉出,将淤泥倒入储泥盒14,为淤泥的固结工作提供必要的容器,再推回,然后通过控制面板5启动本装置,热风机12和震荡机16正常工作,热风机12通过出风管11向工作箱2提供热源,然后震荡机16弹簧9使储泥盒14震荡,增加固结的效率,处理工作完成后,关闭本装置,将储泥盒14拉出,倒出内部处理后的淤泥。

隔热板13采用一种无机隔热板材料制备,采用较强的有机碱六甲基磷酰三胺可促进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表面结构的解体,偶氮二甲酰胺能促进水玻璃的水解,两者协同作用,使地质聚合物的形成过程更快、反应更充分。体系中的水玻璃能抑制羟基自由基的形成和分解,影响发泡效率,加入的发泡催化剂,可与水可产生大量的原子氧,在加入双氧水后会提高双氧水的发泡效率。稳泡剂可增加液膜的强度和弹性,提高泡沫的稳定性。在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多性能更好的辅助材料,包括硅化锰粉末、坡缕石粉末、柠檬酸渣、空心陶瓷颗粒。其中,特别地加入了空心陶瓷颗粒,同时,本发明的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具有封闭式隔热孔,因而使得制备的隔热板保温隔热性能好,通过发泡剂复合后形成的低密度结构还可以节约成本减轻重量,使得材料的导热系数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得无机复合隔热板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无机隔热板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8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步骤2、向上述混合液加入2份六甲基磷酰三胺和1份偶氮二甲酰胺、1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搅拌均匀得到地质聚合物浆体;

步骤3、将5份双氧水、0.5份发泡催化剂氯酸钠和0.5稳泡剂六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加入地质聚合物浆体中,搅拌3min得到发泡浆体;

步骤4、将上述发泡浆料搅拌后混合料放入模具中,在混合料中间加入玻璃纤维网格布,或

在混合料两侧加入玻璃纤维网格布;

步骤5、刮平模具表面,待自然风干或加热烘干后即成型得到无机隔热板材料。

所述的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按照重量配比称量90份硅酸盐水泥、20空心陶瓷、17份坡缕石粉末、3份柠檬酸渣,将上述原料混合后在600℃下焙烧30min;

步骤2、将回转式热脱附器内的轻油燃烧器启动,使回转式热脱附器炉膛温度达到600℃左右,炉膛内充满轻油燃烧高温烟气;

步骤3、将焙烧的原料经皮带输送机和无轴螺旋给料机连续的、均匀的送入回转式热脱附器内,焙烧的原料入炉后,通过炉体的转动使炉内的原料与脱附剂混合,除去原料中的有害物质,原料在炉内的时间为40min;

步骤4、原料在回转炉内经过热脱附处理后,经过喷湿除尘降温后由回转式出渣机排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

实施例2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7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余制备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6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余制备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5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余制备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4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余制备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3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余制备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9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余制备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10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余制备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11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余制备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步骤1、室温下将把1份聚丙烯纤维置于25份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120份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8份水玻璃,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其余制备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制备的步骤1中,还计入了20份羟基磷灰石,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1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隔热板材料制备的步骤1中,不再加入聚丙烯纤维,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隔热板材料制备的步骤1中,加入等量的石棉纤维取代聚丙烯纤维,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隔热板材料制备的步骤2中,不再加入六甲基磷酰三胺,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隔热板材料制备的步骤2中,不再加入偶氮二甲酰胺,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隔热板材料制备的步骤2中,六甲基磷酰三胺、偶氮二甲酰胺质量配比为1:2,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隔热板材料制备的步骤2中,六甲基磷酰三胺、偶氮二甲酰胺质量配比为1:1,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7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制备的步骤1中,硅酸盐水泥和空心陶瓷质量比1:1,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8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制备的步骤1中,硅酸盐水泥和空心陶瓷质量比2:9,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9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隔热板材料制备的步骤1中,不再加入水玻璃而是加入等量的水,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对照例10

与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制备的步骤1中,不再加入空心陶瓷,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选取制备得到的隔热板复合材料分别进行性能检测,采用gb/t22588-2008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系数或导热系数

测试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无机隔热板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材料在国家标准测试条件下,导热系数越低,说明隔热效果好,反之,效果越差;实施例2到实施例10,分别改变无机隔热板材料中各个原料组成的配比,尽管有一定隔热效果,但不如实施例1的效果好,即在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水玻璃质量配比为10:1,其他配料用量固定时,隔热效果最好;对照例1至对照例2石棉纤维取代聚丙烯纤维,隔热效果明显下降,说明改性纤维的性质对材料的合成产生重要影响;对照例3至对照例6,使用单一激发催化剂并改变六甲基磷酰三胺、偶氮二甲酰胺质量配比,合成的材料导热系数依然较高,说明双组份激发催化剂效果更好;对照例7到对照例8改变硅酸盐水泥和空心陶瓷的用量和配比,效果也不好,说明空心陶瓷的用量对材料改性有重要作用;对照例9和例10不再加入硅化锰粉末和空心陶瓷,隔热效果明显降低,说明硅化锰粉末和空心陶瓷对材料的导热性影响较大;因此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无机隔热板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申请人发现,改性硅酸盐陶瓷复合水泥粉制备的步骤1中,还加入了羟基磷灰石,对于整体的保温效果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导热系数仅仅有0.015w/(k.m),隔热效果十分优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