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9576发布日期:2018-12-11 22:5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商圈、办公场所、高档住宅、公园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景观水体需求,如何有效、经济地处理并维持景观水体的水质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探索景观水处理方法的途径中,经历了从模仿游泳池水处理的循环过滤法,到模仿污水处理的投放菌种法和曝气法,至目前人们已意识到建立并完善景观水体的水生生态系统使景观水体具有自净功能才是景观水处理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

目前国内生态法景观水处理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野生水体中生物物种种类及群落比例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在景观水体中按比例种植各种水生植物、投放菌种及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水草的生长会吸收水体中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但水下草坪的使用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水下草坪光合作用需要阳光,因此水体在投放水下草坪前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同时,稳定的菌落也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并能将部分对水体有毒性的物质转化为无害或可被水生植物安全利用的物质。

野生环境中未受污染的水体都有一个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它们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景观水体中若能建立其类似于自然环境中完善的生态系统,则可完全实现景观水的自净;但是由于多数人工景观水体场地小、生态系统单一、难以形成完整的动植物、乃至微生物参与的分解净化链,往往投入巨大的成本打造的人工生态净化系统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且维护成本较高。

对于多数无无力花高昂的成本和维护费用的景观水体管理方来讲,通过适当、简单的人工干预,用较低成本建立植物和微生物稳定且良性的循环是较为现实的办法。

有鉴于此,亟需一种制造、安装改造、维护等成本均可控的经济、有效的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或处理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简便、高效净化景观水体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较低制造、安装和维护成本的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包括:

底座,设于景观水体上方或边缘,其整体为带有槽体的直板或曲板,所述槽体开口朝上;

凸台,其为中空的长方形或半圆形,有若干个,交错的均匀设于槽体两侧壁;所述部分凸台内设有光合细菌投放盒;所述带有光合细菌投放盒的凸台侧壁开设数个有直径不大于2mm的通孔;凸台不仅使本装置的结构强度得以加强,对种植在其中的植物也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使植物能稳定生长,既有助于水的净化,还使景观水体更加绿意盎然;而光合细菌在光照厌氧和无光照有氧的条件下均能进行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处理,在凸台内设置光合细菌投放盒,适量投放菌种液,凸台上的通孔设置使菌种也能缓慢的被消耗释放,有效减少投放量和频次。

过滤填料,其为蜂窝煤状,铺设于槽体内,其蜂窝状通孔朝向与底座内的水流方向一致;所述过滤填料的材料组分包括:泡沫塑料颗粒10-20wt%、铁粉4-5wt%、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5-10wt%,无烟煤20-30wt%,硅藻泥20-30wt%,煤渣10-15wt%,水泥10-30wt%;其制作方法为:将煤渣和水泥按比例加水搅拌均匀,投入铁粉、无烟煤、硅藻泥、泡沫塑料颗粒搅拌均匀,再投入碳化玉米芯粉和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搅拌均匀,将混合料倒入模具,在0.5-2kg/cm2压力下制成蜂窝煤状,常温下自然干燥或热风烘干;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无烟煤和水泥混和作为粘结剂和填料,为过滤填料提供了坚固且疏松多孔的骨架;泡沫塑料颗粒、碳化玉米芯粉、硅藻泥复合形成的稳定多孔结构有着较好的过滤效果,同时也能为硝化细菌的稳定附着等提供良好的环境,铁粉锈化后,不仅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凝聚成团,对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护盖,其为硬质材料,与底座的槽体相匹配,安装于槽体上方;护盖将过滤填料封装于槽体内,保护过滤填料不被人为破坏,同时也使本装置结构强度更高,整体更为美观,对底座形状进行适应性的设计,辅以一定的表面装饰,能使本发明与景观水体融为一体,不破坏景观水体整体的观赏性。

排水孔,其设于所述护盖一端;

滤棉,设于所述护盖另一端;其与所述槽体内空间相连通;

所述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白天持续运行,夜间间歇性运行。如此使微生物的有氧分解和无氧分解交替进行,使净化更高效、彻底。

优选的是,所述滤棉和排水孔处分别设有进水泵和排水泵,所述景观水自进水泵抽屉至滤棉后,经过滤棉初滤、过滤填料过滤后,用排水泵将水从排水孔抽出回到景观内。

优选的是,所述景观水自水泵抽屉至底座内后,从排水孔流出回到景观内。

优选的是,所述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可由废旧衣物、废弃渔网及其他织物抽丝或切碎制得。

优选的是,所述护盖为格栅或网格状的透明或半透明材质。透明或半透明材质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如考虑到结构强度或制造成本等原因,采用不透明的材质,适当加大栅格上的缝隙宽度也是可以的。

优选的是,所述泡沫塑料颗粒可自废弃的硬质或半硬质泡沫塑料包装经破碎而得。

优选的是,所述泡沫塑料粒径不大于0.2mm。

优选的是,所述过滤填料应每隔1-2年更换,所述滤棉应至少每3天刷洗一次。

优选的是,所述凸台内可种有清洁水体作用的小型观赏植物或,尤以匍匐生或具有气生根的观赏植物为佳。

优选的是,所述过滤填料的间隙内可种植水草。

优选的是,所述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在投入使用一个月后,具有稳定的水体净化能力。以硝化细菌为代表的微生物处理菌群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后能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

本发明的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外型美观,改造施工和安装成本低,可与景观水体融为一体,不破坏整体景观;凸台内的植物使景观水体有更大的景观塑造空间。

2、对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的水体如雨水也有很好的过滤作用,使景观水体可采用雨水、部分轻污染的生活污水等作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

3、通过槽体内凸台的交错设计,控制水的流速及方向,使水在装置内曲线运动,大大延长了水流出装置的路径,增加水与植物、微生物和过滤填料的接触面积和时间,强化了水的净化效果;光合细菌投放盒的设置可有效减小光合细菌菌种液的投放量,降低成本。

4、利用低成本的工农业产品作为过滤填料的主要原材料,废物利用,成本低廉,易于处理,降低了生产成本,对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有填料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盖上护盖后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

一种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包括:

底座1,设于景观水体上方或边缘,其整体为带有槽体101的直板或曲板,所述槽体开口朝上;

凸台2,其为中空的长方形或半圆形,有若干个,交错的均匀设于槽体101两侧壁;所述部分凸台内设有光合细菌投放盒201所述带有光合细菌投放盒的凸台侧壁开设数个有直径不大于2mm的通孔202;

过滤填料3,其为蜂窝煤状,铺设于槽体内,其蜂窝状通孔朝向与底座内的水流方向一致;所述过滤填料的材料组分包括:泡沫塑料颗粒15份、铁粉5份、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10份,无烟煤20份,硅藻泥20份,煤渣10份,水泥20份;

护盖4,其为硬质材料,与底座的槽体相匹配,安装于槽体101上方;

排水孔5,其设于所述护盖4一端;

滤棉6,设于所述护盖4另一端;其与所述槽体101内空间相连通;

所述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白天持续运行,夜间间歇性运行。

所述滤棉6和排水孔5处分别设有进水泵601和排水泵501,水自进水泵601抽屉至滤棉5后,经过滤棉6初滤、过滤填料3过滤后,用排水泵501将水从排水孔抽出回到景观内,排水泵501应优先抽取上层水。

所述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可由废旧衣物、废弃渔网及其他织物抽丝或切碎制得。

所述护盖4为格栅或网格状的透明或半透明材质。

所述泡沫塑料颗粒可自废弃的硬质或半硬质泡沫塑料包装经破碎而得。

所述泡沫塑料粒径不大于0.2mm。

所述过滤填料3应每隔1-2年更换,所述滤棉应至少每3天刷洗一次。

所述凸台2内可种有清洁水体作用的小型观赏植物或,尤以匍匐生或具有气生根的观赏植物为佳。

所述过滤填料3的间隙内可种植水草。

所述高有机废物含量景观水体的净化装置在投入使用一个月后,具有稳定的水体净化能力。

实施例2

实施例中的过滤填料制作方法为:其制作方法为:将煤渣和水泥按比例加水搅拌均匀,投入铁粉、无烟煤、硅藻泥、泡沫塑料颗粒搅拌均匀,再投入碳化玉米芯粉和植物纤维或化学纤维,搅拌均匀,将混合料倒入模具,在1kg/cm2压力下制成蜂窝煤状,常温下自然干燥或热风烘干;

实施例3

施工及安装方法:

一、可直接安装架设于景观水体墙体内壁或墙体上方。

二、在景观水体边沿挖出适合于底座安装的沟,将槽体1置于坑内,将沟边填平;将过滤填料顺次平铺于槽体内,放入水草,盖上槽体网盖7;在凸台2内种上选定的植物,填土压实,以起到压实固定底座1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用于放置光合细菌投放盒的部分凸台无需填土。

实施例4

初期使用方法:

安装好以后,开启水泵从景观水体内抽水,保证水能没过所有过滤填料,堵住出水孔,浸泡24小时,控制水泵进水量,使水泵进水和装置出水能达到平衡;必要时可调整出水孔高度和大小;另外水泵进水如果过于清澈,有机物含量过低,稳定有效的微生物群落建立则需要更长时间;在稳定有效的微生物群落未建立前,可增大光合细菌投放量以保证净化效果。

实施例5

本装置运行35天后,在投放光合细菌的情况下,测其净化效果:

从景观水体内提取的水样生化需氧量(bod)为1465mg/l,从出水孔提取的水样生化需氧量(bod)为67mg/l,下降了95%以上。

实施例6

雨季时,将地面雨水导入实施例1的装置中,测得未过滤雨水的悬浮物浓度为479mg/l,而在出水孔附近采集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38mg/l,可作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

实施例7

滤棉应每1-3天刷洗一次;

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发现过滤填料的表面附着层较厚,影响过滤和净化效果,可将滤料取出进行刷洗,冲洗时注意不可采用高压水,不可短时间内多次刷洗,一次刷洗尽量彻底。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