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类制剂及其强化生物膜法治理河道污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8708发布日期:2018-12-19 06:0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酶类制剂及其强化生物膜法治理河道污水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酶类制剂及其强化生物膜法治理河道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具有供应水源、保护环境和开展旅游等功能。近年来我国河道污染形势严峻,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被直接排入河流中。

生物修复技术以其高效性、实用性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热点。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本发明采用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对河道污水进行治理,即通过投加酶制剂增强水体中原有土著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从而改善河道水质。该方法避免了投菌法、清淤调水、护砌法等污水处理技术所带来的二次污染和环境风险。

目前已使用的酶制剂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投加剂量较大,投加工艺复杂;②所使用的制剂均依赖国外进口,其成本较高,对我国污染河道的适应性和长效性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污水处理应用的酶制剂投加量大,投加工艺复杂以及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酶类制剂及其强化生物膜法治理河道污水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酶类制剂,包括按质量比等比例混合的木瓜蛋白酶、硫氰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所述木瓜蛋白酶、硫氰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纯度均大于98%。

一种酶类制剂强化生物膜法治理河道污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按比例将木瓜蛋白酶、硫氰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混合均匀,得到复合酶制剂;

第二步,采用连续式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污水,复合酶制剂采用多点分散投加的方式,每间隔1-1.5m设一个投加点,投加浓度为0.7mg/l,水力停留时间为5小时。

所述污水的ph为4-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酶制剂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投加量小。

2.本发明的酶制剂强化生物膜法治理河道污水应用范围广,可处理污水的ph值范围为4-11。

3.本发明的酶制剂可以使河道污水中的codcr和氨氮的去除率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连续式生物膜反应器试验装置图;

其中:1-生物膜反应器;2-生物膜载体;3-水泵;4-进水槽;5-流量计;6-气泵;7-出水接收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装置采用连续式生物膜反应器,分别设置两个有机玻璃生物膜反应器a和b,体积为45l,反应器中填料为组合纤维填料。在反应器内装入污水厂污水模拟河道污水。在反应器b中投加0.7mg/l复合酶制剂,a中不投加任何酶制剂,作为对照组。

本发明采用的填料是上海石化环保器材厂生产的组合纤维填料,其型号为zv-150-80。该填料由软性纤维束、高分子聚合环片、支撑套管、中心绳组成。软性纤维束用独特的穿孔固定方式均匀分布在塑料环片的周边,丝束不会脱落,同时避免了填料中心结团的现象,改善了中心供氧,塑料环片中间雪花状针刺样结构又能起良好的布水、布气作用,使该填料具有传质效果好、氧利用率高,不堵塞、耐冲击、处理稳定等优点。

本发明进水codcr平均值为234.1mg/l,总氮平均值为38.9mg/l,氨氮平均值为34.8mg/l,溶解氧平均值1.8mg/l。将溶液体系的初始ph值调整为4.0~11.0,溶液体系的初始温度为20~25℃,水力停留时间为5小时,c/n=5。

b反应器比a反应器(对照)挂膜速度快,污染指标去除率有较大提高。挂膜成熟后,a和b反应器内的生物量分别为550.3codcr.g纤维-1和790.6codcr.g纤维-1,说明复合酶制剂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强化生物膜法。

实施例1

酶制剂采用市场出售的木瓜蛋白酶、硫氰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按重量等比例混合,纯度大于98%。进行混合时,木瓜蛋白酶、硫氰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质量比采用(1.1~1.0):(1.1~1.0):(1.1~1.0),投加时,复合酶制剂的浓度为0.7mg/l。

装置采用连续式生物膜反应器,在反应器b中投加0.7mg/l复合酶制剂,a中不投加任何酶制剂,作为对照组。

运行稳定后反应器a、b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68.9%,87.8%;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45.6%,62.7%。

实施例2

将溶液体系的初始ph值调整为5.0,其他同实施例1。

运行稳定后反应器a、b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69.2%,89.3%;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45.8%,65.9%。

实施例3

将溶液体系的初始ph值调整为6.0,其他同实施例1。

运行稳定后反应器a、b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69.4%,90.5%;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48.9%,66.3%。

实施例4

将溶液体系的初始ph值调整为7.0,其他同实施例1。

运行稳定后反应器a、b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69.2%,91.8%;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50.5%,69.1%。

实施例5

将溶液体系的初始ph值调整为8.0,其他同实施例1。

运行稳定后反应器a、b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70.9%,91.0%;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51.6%,69.8%。

实施例6

将溶液体系的初始ph值调整为9.0,其他同实施例1。

运行稳定后反应器a、b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65.5%,90.8%;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50.3%,69.7%。

实施例7

将溶液体系的初始ph值调整为10.0,其他同实施例1。

运行稳定后反应器a、b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65.9%,91.2%;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46.6%,68.6%。

实施例8

将溶液体系的初始ph值调整为11.0,其他同实施例1。

运行稳定后反应器a、b对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62.2%,89.5%;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43.9%,69.1%。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酶类制剂及其强化生物膜法治理河道污水的方法,属于污水治理技术领域,可解决现有污水处理应用的酶制剂投加量大,投加工艺复杂以及成本高的问题,所述酶类制剂,包括按质量比等比例混合的木瓜蛋白酶、硫氰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纯度均大于98%。酶类制剂强化生物膜法治理河道污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按比例将木瓜蛋白酶、硫氰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混合均匀,得到复合酶制剂;第二步,复合酶制剂采用多点分散投加的方式,每间隔1‑1.5m设一个投加点,投加浓度为0.7mg/L。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投加量小。

技术研发人员:郭改梅;张弛;张锐;王立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原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8.15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