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滤芯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9310发布日期:2019-01-18 23:2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滤芯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处理系统以及控制方法及滤芯结构。



背景技术: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净水处理技术,超滤膜滤芯对于泥沙、细菌、病毒、胶体、有机物等污染物具有良好的截留效果。市场上应用广泛的超滤膜滤芯是外压式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多采用单进单出的“死端”过滤形式,一端进水,经超滤膜过滤后产出净水。由于水压在组件内分布不均,距离进水口越远,水压越低,水流速和流量越小,流动状态越差,污染物极易附着在膜丝表面,膜污染更加严重,导致寿命较短,组件更换频次很高,而且没有冲洗管路,需要将滤芯拆开进行人工冲洗,清洗难度很大,导致售后成本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滤芯结构,以解决现有滤芯存在的寿命短、更换频次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腔室,每个所述腔室内均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水处理系统能够形成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构造为能够将所述至少两个腔室切换接入所述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第一腔室上设置有第一水口和第二水口,所述第一水口和所述第二水口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下游侧空间连通,

所述第二腔室上设置有第三水口和第四水口,所述第三水口和所述第四水口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过滤结构下游侧空间连通,

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支路、第一排废支路和第一净化水支路,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切换单元和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进水支路和所述第一排废支路在所述第一水口和第三水口之间切换连通,所述第二切换单元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水口或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还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冲洗水支路,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三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水口和所述第四水口在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和所述冲洗水支路之间切换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的废水口连接第二排废支路,所述冲洗水支路与所述第二排废支路连通;和/或,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储水装置,所述冲洗水支路与所述储水装置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上设置有第五水口,所述第五水口和所述第一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的过滤结构的同一侧空间连通,

所述第二腔室上设置有第六水口,所述第六水口和所述第三水口与所述第二腔室的过滤结构的同一侧空间连通,

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排废支路,所述切换装置还包括第四切换单元,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三排废支路在所述第五水口和所述第六水口之间切换连通。

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冲洗模式,

在所述第一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连通;

在所述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

在所述第二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连通;

在所述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冲洗模式,

在所述第一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连通;

在所述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冲洗水支路连通;

在所述第二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四水口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连通;

在所述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水口与所述冲洗水支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三冲洗模式和第四冲洗模式,

在所述第三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支路与所述第三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四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三排废支路与所述第六水口连通;

在所述第四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口连通,控制所述第四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三排废支路与所述第五水口连通。

再一方面,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滤芯结构,构成如上述水处理系统中的第一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分隔结构,所述分隔结构将所述外壳内部分隔成所述至少两个腔室,每个所述腔室内均设置有过滤结构。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滤瓶以及设置在所述滤瓶的开口端的第一端部结构,所述第一水口、第二水口、第三水口和第四水口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结构上,所述分隔结构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外壳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滤瓶的侧壁相连,以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优选地,所述滤芯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滤瓶中的膜壳,所述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膜壳中,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膜壳和所述过滤结构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

优选地,所述膜壳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以及设置在筒状结构的一开口端的第二端部结构,所述第二端部结构上设置有第一口和第二口,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二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四水口连通,所述分隔板的一端的部分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部结构相连以将所述第一口和所述第二口隔开,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瓶的封闭端相连,所述筒状结构的另一开口端与所述滤瓶的封闭端之间具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筒状结构上设置有过水通孔;和/或,

所述筒状结构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槽结构。

优选地,所述凸起和/或凹槽结构沿螺旋线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五水口和所述第六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结构上,

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膜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相连,所述第一分隔部将所述第五水口和所述第一水口隔开;和/或,

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设置在所述膜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相连,所述第二分隔部将所述第六水口和所述第三水口隔开。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部包括第一半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一半圆筒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板,在所述第一半圆筒状结构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分流板的径向内端位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膜壳之间;和/或,

所述第二分隔部包括第二半圆筒状结构,所述第二半圆筒状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分流板,在所述第二半圆筒状结构的径向上,所述第二分流板的径向内端位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膜壳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水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及滤芯结构,通过切换装置构将第一过滤装置中的至少两个腔室切换接入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当其中一个腔室作为制水腔使用时,另一腔室可作为冲洗腔使用,且制水腔和冲洗腔可以互换,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清洗,不再需要对第一过滤装置拆卸进行人工冲洗,降低了清洗的难度,节约了后续的维护成本,同时延长了第一过滤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该水处理系统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滤芯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示出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滤芯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3示出应用图1所示滤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应用图1所示滤芯结构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应用图1所示滤芯结构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图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滤芯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8示出本发明图7所示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滤芯结构的横剖视图;

图9示出应用图7所示滤芯结构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应用图7所示滤芯结构的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应用图7所示滤芯结构的第六实施例提供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图9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排废支路;2、第二排废支路;21、废水比电磁阀;3、第三排废支路;4、用户取水支路;41、鹅颈龙头;5、储水支路;51、储水装置;6、第一净化水支路;61、第三过滤装置;62、稳压泵;7、第二净化水支路;71、逆止阀;72、第四过滤装置;8、进水支路;9、冲洗水支路;

10、第一过滤装置;10-1、第一腔室;10-11、第一分隔部;10-111、第一半圆筒状结构;10-112、第一分流板;10-2、第二腔室;10-21、第二分隔部;10-211、第二半圆筒状结构;10-212、第二分流板;10-3、外壳;10-31、分隔结构;10-32、滤瓶;10-33、第一端部结构;10-331、第一水口;10-332、第二水口;10-333、第三水口;10-334、第四水口;10-335、第五水口;10-336、第六水口;10-4、过滤结构;10-5、膜壳;10-51、筒状结构;10-511、过水通孔;10-52、第二端部结构;10-521、第一口;10-522、第二口;10-53、超滤膜丝;10-54、封头;

20、第二过滤装置;

30、切换装置;30-1、第一切换单元;30-2、第二切换单元;30-3、第三切换单元;30-4、第四切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参考图1和图3所示,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0,例如第一过滤装置10包括超滤膜滤芯,所述第一过滤装置10包括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腔室,每个所述腔室内均设置有过滤结构10-4,所述水处理系统能够形成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切换装置30,所述切换装置30构造为能够将所述至少两个腔室切换接入所述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即,切换装置30可以将腔室接入制水流路,也可以将腔室接入冲洗流路,例如第一过滤装置10包括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通过切换装置30使得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切换接入制水流路和冲洗流路,从而能够实现对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冲洗,结构简单合理,易于清洗,不再需要对第一过滤装置10拆卸进行人工冲洗,降低了清洗的难度,节约了后续的维护成本,同时延长了第一过滤装置10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该水处理系统的使用寿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滤芯结构,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滤芯结构构成上述的第一过滤装置10,包括外壳10-3,所述外壳10-3内部设置有分隔结构10-31,所述分隔结构10-31将所述外壳10-3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例如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每个所述腔室内均设置有过滤结构10-4,使得每个腔室均能对水进行过滤达到净化水的效果。

参考图1和图2所示,外壳10-3包括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滤瓶10-32以及设置在所述滤瓶10-32的开口端的第一端部结构10-33,所述第一水口10-331、第二水口10-332、第三水口10-333和第四水口10-33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0-33上,所述分隔结构10-31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沿所述滤瓶10-32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滤瓶10-32的侧壁相连,以将所述外壳10-3的内腔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保证流经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水互不干扰。

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滤芯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滤瓶10-32中的膜壳10-5,所述过滤结构10-4设置在所述膜壳10-5中,优选地,过滤结构10-4包括超滤膜丝10-53,超滤膜丝10-53的一端采用浇筑或其它固定方式形成封头10-54,所述分隔板穿过封头10-54将所述膜壳10-5和所述过滤结构10-4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0-1中,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0-2中,以实现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的相互独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膜壳10-5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10-51以及设置在筒状结构10-51的其中一开口端的第二端部结构10-52,需要说明的是,该筒状结构10-51可以为圆筒结构、方筒结构或多边形筒结构等,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0-52上设置有第一口10-521和第二口10-522,所述第一口10-521与所述第二水口10-332连通,所述第二口10-522与所述第四水口10-334连通,优选第二端部结构10-52位于膜壳10-5的靠近第一端部结构10-33的一侧,使得第一口10-521与第二水口10-332、第二口10-522与第四水口10-334的连通更加方便,进而使得该滤芯结构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所述分隔板的一端的部分结构与所述第二端部结构10-52相连以将所述第一口10-521和所述第二口10-522隔开,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滤瓶10-32的封闭端相连,从而避免第一口10-521与第二口10-522的连通,有效保证第一腔室10-1与第二腔室10-2之间的相互独立,所述筒状结构10-51的另一开口端与所述滤瓶10-32的封闭端之间具有间距,方便第一腔室10-1中的水以及第二腔室10-2中的水的流通。需要说明的是,分隔板与第二端部结构10-52、分隔板与滤瓶10-32的封闭端、第二端部结构10-52与第一端部结构10-33、第二端部结构10-52与筒状结构10-51的连接方式包括卡扣连接、密封圈连接、螺纹连接、粘接连接、焊接连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以确保该滤芯结构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地保证水流在第一腔室10-1与第二腔室10-2之间的相互独立,避免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内的水流之间的相互影响。

优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筒状结构10-51上设置有过水通孔10-511,使得水流能够从筒状结构10-51流出,以进一步确保水流分别在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内部的顺畅流通,更加优选地,筒状结构10-51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和/或凹槽结构,所述凸起和/或凹槽结构优选沿螺旋线方向延伸,如此,可以增大水流在筒状结构内的扰动状态,提高水流冲刷膜丝的激烈程度,改善清洗效果,减小膜丝的污染程度。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水口10-331和第二水口10-332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一腔室10-1内的过滤结构10-4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一腔室10-1内的过滤结构10-4下游侧空间连通,使得水流能够从第一水口10-331进入第一腔室10-1,经过滤结构10-4过滤后从第二水口10-332流出第一腔室10-1,或者,从第二水口10-332进入第一腔室10-1,经过滤结构10-4过滤后从第一水口10-331流出第一腔室10-1,从而实现对流经第一腔室10-1的水的过滤,达到净化水的效果。

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与第一腔室10-1类似地,第三水口10-333和第四水口10-334两者之一与所述第二腔室10-2内的过滤结构10-4上游侧空间连通,两者另一与所述第二腔室10-2内的过滤结构10-4下游侧空间连通,从而实现对流经第二腔室10-2的水进行过滤达到净化水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腔室10-1内以及第二腔室10-2内可以形成外压式过滤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内压式过滤结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在第一腔室10-1内以及第二腔室10-2内形成外压式过滤结构时,若第一腔室10-1为制水腔,第二腔室10-2为冲洗腔,则第一水口10-331为原水进口,第二水口10-332为净化水出口,第四水口10-334为冲洗水进口,第三水口10-333为废水出口,若第一腔室10-1为冲洗腔,第二腔室10-2为制水腔,则第三水口10-333为原水进口,第四水口10-334为净化水出口,第二水口10-332为冲洗水进口,第一水口10-331为废水出口。

而当在第一腔室10-1内以及第二腔室10-2内形成内压式过滤结构时,若第一腔室10-1为制水腔,第二腔室10-2为冲洗腔,则第二水口10-332为原水进口,第一水口10-331为净化水出口,第三水口10-333为冲洗水进口,第四水口10-334为废水出口,若第一腔室10-1为冲洗腔,第二腔室10-2为制水腔,则第四水口10-334为原水进口,第三水口10-333为净化水出口,第一水口10-331为冲洗水进口,第二水口10-332为废水出口。

参考图3和图6所示,所述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支路8、第一排废支路1和第一净化水支路6,所述切换装置30包括第一切换单元30-1和第二切换单元30-2,第一切换单元30-1和第二切换单元30-2例如为变向阀,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用于将所述进水支路8和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在所述第一水口10-331和第三水口10-333之间切换连通,即第一切换单元30-1可以使得进水支路8与第一水口10-331连通的同时,使得第一排废支路1与第三水口10-333连通,或者,使得第一排废支路1与第一水口10-331连通的同时,使得进水支路8与第三水口10-333连通;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构造为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第四水口10-334连通、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6连通、所述第四水口10-334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6连通。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第四水口10-334连通时,可以利用净化后的水对滤芯结构进行反冲洗(后面有具体介绍)。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示,该水处理系统的第一净化支路6上还设置有第三过滤装置61和稳压装置,稳压装置例如为稳压泵62,第三过滤装置61例如包括活性炭滤芯,进一步对经过第一过滤装置10处理后的净水进行净化处理,稳压泵62对该水处理系统进行稳压,以确保该水处理系统中有足够的水压,保证该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该水处理系统的用户取水端设置有鹅颈龙头41,为用户取水提供便利。

参考图3和图6所示,上述水处理系统具有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冲洗模式。

在第一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进水支路8与所述第一水口10-33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6连通,此时,原水经进水支路8通过第一水口10-331进入第一腔室10-1,通过第一腔室10-1对原水进行过滤生成净水,经过第一腔室10-1处理后的净水通过第二水口10-332进入第一净化水支路6,供用户使用。

在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8与所述第一水口10-33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第四水口10-334连通,此时,经过第一腔室10-1过滤后的净水从第二水口10-332排出,然后经过第四水口10-334进入第二腔室10-2内,对第二腔室10-2内的滤芯结构进行反冲洗,然后通过第三水口10-333经过第一排废支路1排出该水处理系统,完成对第二腔室10-2内的滤芯结构的反冲洗。

在第二制水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进水支路8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四水口10-334与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6连通,此时,通过第二腔室10-2对原水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净水供用户使用。

在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一水口10-331连通,将所述进水支路8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第四水口10-334连通,此时,通过第二腔室10-2对原水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净水,然后用该净水对第一腔室10-1内的滤芯结构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废水通过第一排废支路1排出。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对滤芯结构进行反冲洗的水不局限于利用净化水,还可以利用其它的水,例如可以利用原水,或者是利用水系统中的其他支路上的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冲洗水支路9和与该冲洗水支路9相连通的储水装置51,储水装置51例如为压力水桶,该储水装置51可以为用户提供短暂的临时用水,储水装置51可以经储水支路5接入第一净化水支路6,或者,如图4所示,第一净化水支路6的出水口与第二过滤装置20的进水口连通,第二过滤装置20的废水口与第二排废支路2相连通,排出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0后产生的废水,第二过滤装置20的净水口与第二净化水支路7连通,在第二净化水支路7靠近第二过滤装置20的位置设置有逆止阀71,在第一制水模式下,在水流方向上,在第二净化水支路7上的逆止阀71之后设置有储水支路5,逆止阀71可有效阻止第二净化水支路7上的水倒流进入第二过滤装置20。储水装置51也可用于为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提供冲洗水,用于冲洗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所述切换装置30还包括第三切换单元30-3,所述第三切换单元30-3用于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和所述第四水口10-334在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6和所述冲洗水支路9之间切换连通。

在第一制水模式下,通过第一腔室10-1过滤得到的净水,一部分供用户使用,另一部分储存在储水装置51中,在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四水口10-334与所述冲洗水支路9连通,通过储水装置51为第二腔室10-2的冲洗提供冲洗水,对第二腔室10-2进行冲洗;在第二制水模式下,通过第二腔室10-2过滤得到净水,一部分供用户使用,另一部分储存在储水装置51中,在第二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一水口10-331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二水口10-332与所述冲洗水支路9连通,通过储水装置51为第一腔室10-1的冲洗提供冲洗水,对第一腔室10-1进行冲洗。需要注意的是,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冲洗模式和第一制水模式可同时运行也可不同时运行,第二冲洗模式和第二制水模式可同时运行也可不同时运行,当需要对第一腔室10-1或第二腔室10-2进行冲洗时,该水处理系统同时进行制水,并不会影响用户的用水,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所述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装置20,第二过滤装置20例如包括反渗透膜滤芯,进一步对经过第一过滤装置10处理后得到的净水进行净化处理,使用户得到更好水质的用水。所述第一净化水支路6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0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装置20的废水口连接第二排废支路2,在第二排废支路2上设置有废水比电磁阀21,优选为可调废水比电磁阀21,以更好地控制废水比,确保该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所述冲洗水支路9与所述第二排废支路2连通,利用第二过滤装置20产生的废水为第一冲洗模式和第二冲洗模式提供冲洗水,合理利用废水,避免浪费净水对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进行冲洗,节约用水。

此时,在第一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第一排废支路1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控制所述第二切换单元30-2将所述第四水口10-334与所述冲洗水支路9连通,通过第一腔室10-1对原水进行过滤得到净水,净水经过第一净化水支路6进入第二过滤装置20进行再次的处理,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0得到的二次净水用于供用户使用,经过第二过滤装置20产生的二次废水通过第二排废支路2进入冲洗水支路9,用作冲洗第二腔室10-2的冲洗水,冲洗水通过第四水口10-334进入第二腔室10-2,通过第三水口10-333从第二腔室10-2排出,然后经过第一排废支路1排出,完成对第二腔室10-2的冲洗。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冲洗模式下,第一制水模式同样处于运行状态,以保证用户的用水。第二冲洗模式与第一冲洗模式的基本原理相同,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图7和8所示,为了实现对第一过滤装置10内的过滤结构的正冲洗,第一过滤装置10还包括位于第一端部结构10-33上的第五水口10-335和第六水口10-336,第五水口10-335设置于第一腔室10-1上,第五水口10-335和所述第一水口10-331与所述第一腔室10-1的过滤结构10-4的同一侧空间连通,第六水口10-336位于第二腔室10-2上,所述第六水口10-336和所述第三水口10-333与所述第二腔室10-2的过滤结构10-4的同一侧空间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0-1内设置有第一分隔部10-11,第二腔室10-2内设置有第二分隔部10-21,所述第一分隔部10-11设置在所述膜壳10-5与所述外壳10-3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0-33相连,所述第一分隔部10-11将所述第五水口10-335和所述第一水口10-331隔开,以确保在第四冲洗模式(后面有具体介绍)下更好地完成对第一腔室10-1的冲洗,所述第二分隔部10-21设置在所述膜壳10-5与所述外壳10-3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0-33相连,所述第二分隔部10-21将所述第六水口10-336和所述第三水口10-333隔开,以确保在第三冲洗模式(后面有具体介绍)下更好地完成对第二腔室10-2的冲洗。

参考图7和8所示,所述第一分隔部10-11包括第一半圆筒状结构10-111,所述第一半圆筒状结构10-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0-33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分流板10-112,在所述第一半圆筒状结构10-111的径向上,所述第一分流板10-112的径向内端位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膜壳10-5之间,以更好地确保水流通过第一水口10-331进入第一腔室10-1后,由于第一板圆筒状结构10-51的存在,使得水流先经过过水通孔10-511进入过滤结构10-4内,然后对超滤膜丝10-53进行冲洗,由于第一分流板10-112位于分隔板和膜壳10-5之间,使得水流更好地由第一分流板10-112与膜壳10-5的空间流过,然后通过第五水口10-335从第一腔室10-1流出,完成对第一腔室10-1中的过滤结构10-4的冲洗。所述第二分隔部10-21包括第二半圆筒状结构10-211,所述第二半圆筒状结构10-2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结构10-33相连,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分流板10-212,在所述第二半圆筒状结构10-211的径向上,所述第二分流板10-212的径向内端位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膜壳10-5之间,第二圆筒状结构10-51相对于第二腔室10-2的作用与第一筒状结构10-51相对于第一腔室10-1的作用相同,不再赘述。

一种应用上述第一过滤装置10的水处理系统,参考图9和图12所示,该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三排废支路3,所述切换装置30还包括第四切换单元30-4,所述第四切换单元30-4用于将所述第三排废支路3在所述第五水口10-335和所述第六水口10-336之间切换连通,该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第二冲洗模式、第三冲洗模式和第四冲洗模式,第一制水模式、第二制水模式、第一冲洗模式和第二冲洗模式的基本原理与图3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原理基本相同,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采用该结构的第一过滤装置10时,第一冲洗模式和第二冲洗模式可以是利用净水进行冲洗(参考图9),也可以利用储水装置51内的水进行冲洗(参考图10),还可以利用第二过滤装置20排出的废水进行冲洗(参考图11)。

在所述第三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进水支路8与所述第三水口10-333连通,控制所述第四切换单元30-4将所述第三排废支路3与所述第六水口10-336连通,通过第三水口10-333进水,第六水口10-336出水,对第二腔室10-2中的超滤膜丝10-53进行正冲洗。

在所述第四冲洗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切换单元30-1将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水口10-331连通,控制所述第四切换单元30-4将所述第三排废支路3与所述第五水口10-335连通,通过第一水口10-331进水,然后通过第五水口10-335出水,对第一腔室10-1中的超滤膜丝10-53进行正冲洗。

优选地,参考图3至5、9至11所示,该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第四过滤装置72,位于第二净化水支路7上,以更好地确保用户的用水的水质,第四过滤装置72例如为后置滤芯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