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87059发布日期:2019-02-01 19:2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集约化养殖在国内外迅速发展,由集约化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和污水而导致的恶臭、水体富营养化、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对于养殖场污水的治理,目前尚缺乏可被养殖户普遍接受的工艺,而且该类污水的处理难度很大。现有的畜牧业养殖场大都是将禽畜粪便直接排入池塘或江河,而这些受污染的水源在汛期随雨水冲入河道,对地面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危及畜禽自身及人体健康,是我国湖泊和近海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养殖污水的处理按其处理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其中,物理法主要是通过机械、物理的方法去除水中悬浮物质和有害气体,常见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泡沫分离、逆渗透、吸附等;化学法主要是氧化处理、絮凝剂中和混凝等,这些方法进行的养殖污水处理收到水域面积影响,只能停留在表面,尤其是所有的有害物质只是通过混凝沉积池底,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去除,水质环境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虽然还有生物处理的方式,如生物滤池去除氨氮和有机物的效果比较好,其中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进行组合,可以充分利用厌氧、兼性厌氧、好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有机物、氮和磷等作为微生物的营养被微生物利用,最终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或合成细胞物质而作为污泥由水中分离,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可降低处理成本同时,达到排放标准。但是要通过沉降过程实现微生物的完全分离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害健康的微生物有时会连同废水一起进入环境,造成污染。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快速发展,在饲料中添加锌、铜等重金属元素较为普遍,例如,使用高铜作为猪的促生长饲料添加剂也已相当普遍。适当重金属元素能改善畜禽的生长性能,为畜禽生产带来良好的生长效益。然而,高剂量重金属饲料添加剂的大部分重金属会随畜禽粪便排出体外,例如,进入畜禽体内90%的铜和90~95%的锌从粪便中排出,直接导致畜禽粪便及养殖场污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据报道,中国每年在饲料中使用的重金属元素添加剂为15~18万吨,其中大约有10万吨重金属未被利用而排出畜禽体外。当农田长期灌溉养殖场污水或沼液,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会产生积累,从而对土壤性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抑制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作物产量与品质;而作物也可能过多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被动物和人类食用后,最终将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单位处理量和处理效率高、去污用微生物的生长存活期长、系统抗负荷能力强、制剂使用量小且投入成本低、运行和管理费用低廉、净化效果好的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分子内部分布均匀、交联密度小、交联点多、溶胀度大、稳定性和吸附性好、生物利用率和实用价值高的絮凝剂。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絮凝剂,其特征在于:包含,a)一种可流动的,形成凝胶的聚氨基酸,上述聚氨基酸的分子量为3000~5000;b)一种生物学活性均聚多糖,上述均聚多糖是以聚氨基酸重量的10~15%的重量存在于絮凝剂中;c)上述一种生物学活性均聚多糖与一种聚氨基酸在促进剂存在的环境下,形成一种水凝胶。聚氨基酸与纤维素发生缩聚,可以形成表面疏松多孔的水凝胶,其溶胀性能、稳定性和吸附性能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水凝胶结构中的o-h、-cooh等基团,在吸附的同时存在络合、离子交换等多种形式的凝聚,且属于可再生、可自然降解的绿色材料。作为优选,生物学活性均聚多糖为纤维素,聚氨基酸为聚天冬氨酸,聚天冬氨酸分子中α与β构型的比例为55:2~3。聚天冬氨酸中β分子构型的存在,能大大降低聚氨基酸与纤维素缩聚反应所需的最小活化能,导致缩聚的速率加快,同时分子构型上的差异,使得产物分子链间的交联程度发生差异,可得到致密程度更为松散、分子分布更加均匀的空间网状结构,从而增大了水凝胶的溶胀空间。作为优选,促进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2重量份的戊二醛、0.045~0.065重量份的3-吲哚丁酸和0.033~0.038重量份的2-噻吩甲醛。加入3-吲哚丁酸和2-噻吩甲醛作为促进剂,在聚天冬氨酸中的-cooh与纤维素中的o-h发生缩聚,-nh2与o-h之间电子取代时,交联点越多,水凝胶的溶胀度越大,利用聚天冬氨酸主链结构中的酰胺键与促进剂中的分子基团凝聚,最终在形成的三维网格结构内部出现分子基团作为支撑物,扩大了内部的孔道,使得水凝胶内部空间增大,增加了溶胀度的同时,减小了交联密度,使金属离子可以更容易地进入水溶胶分子结构内部,与内部基团发生络合,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形成络合,增加其吸附络合性能,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并且增加了水凝胶具有对酸、光的稳定性,扩增了水凝胶的实用价值。作为优选,絮凝剂的制备步骤如下:按重量比为1:10~12的比例向纤维素中加入浓度为0.05~0.1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在50~55℃下搅拌处理10~15min后,洗去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向预处理过的纤维素中加入10~15倍量的蒸馏水混匀,再添加聚天冬氨酸和促进剂,于70~80℃下搅拌反应3.5~4h,烘干并粉碎,过200~220目筛,即得。本发明中还公开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固液分离:将含有固形物的养殖污水经过固液分离装置,进行渣水分离后,送入酸化池,渣水分离后的滤渣中含水量控制为30~45%,且滤液中无明显固形物,收集的固体物质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通过固液分离可去除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低后续污水处理负荷和成本,并且固液分离还可以防止泵、管道、阀门等的堵塞,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s2.酸化处理:污水流入酸化池后,停留2~3h,调节浓度、ph,进行初级吸附和沉淀,酸化池池底铺设有过滤填料,填料为50~65cm厚度的级配砂石,调节酸度,可沉淀污水中不溶于酸的悬浮物、杂质,同时可将部分长链有机物水解为短链、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后续的可生化性,酸化后废水中的c、n、p、s比更适合微生物生长;s3.厌氧处理:将酸化处理后的污水送入设置有微生物载体的接触填料的厌氧池内,进行厌氧处理6~8h,收集产生的沼气,在厌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和厌氧微生物群体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污水有机物浓度高,且碳、氮比例适中,厌氧处理产气性能较稳定,且污泥量产量低,耗能低,运行成本低;s4.好氧处理: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好氧池,并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好氧处理8~10h,好氧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bod、cod的含量,还可将污水中的有机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磷去除效果较好,同时消除污水的异味;s5.絮凝沉淀:将好氧处理后的上层污水送入沉淀池内,投加絮凝剂,其加药量为3~5g/l,进行混凝沉淀2~3h,投加絮凝剂可以进一步吸附沉淀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和部分微生物,将添加进饲料中而未被消化的金属离子沉淀下来,可避免污水中的金属离子聚集而引起的二次污染;s6.膜过滤处理:将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通过膜生物反应器,经其中的超滤膜过滤后,收集滤液,投加消毒剂消毒处理1~2h后可排放,采用超滤膜过滤可以去除各种维系悬浮物和细菌,避免微生物进入环境,同时进行回收利用,可减少投入成本。作为优选,步骤s2中级配砂石为河砂和沸石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3.5~4:1.5,上述河砂的粒度为0.5~1.5mm,沸石粒度为1.5~2.5mm。作为优选,步骤s3中接触填料采用弹性纤维,其中包含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上述微生物为反硝化菌、硝化菌、酵母菌、乳酸菌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步骤s4中复合微生物制剂中含有亚硝化细菌、硫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假单胞菌中的至少一种。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作为优选,步骤s4中好氧处理期间进行深层充气,通气量为200~250m3/h。作为优选,好氧处理完成后,可将底部活性污泥收集后压滤,所得污泥可做堆肥,滤液可送回到厌氧池和/或好氧池。作为优选,步骤s5中混凝沉淀产生的污泥可定期排放回好氧池做活性污泥或排出系统。作为优选,步骤s6中消毒剂为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膜生物反应器采用高分子膜生物反应器或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加入消毒剂有杀菌、消毒的效果,可将污水中的有害微生物等含量降到最低,降低生物危害。作为优选,膜生物反应器产生的污泥定期排放回厌氧池或补充到好氧池作活性污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中养殖污水在常规厌氧-好氧处理之后,串接膜生物反应器和凝聚沉淀的深度处理,可去除污水中的cod、氮磷有机物、金属离子、微生物等,单位处理量和处理效率高,去污用微生物的生长期和存活期延长,活性污泥循环使用,既实现了养殖污水的净化处理,又提高了资源利用价值;2)本发明中的净化方法可实现氮磷的高效低能耗去除,还具有杀菌消毒效果,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污泥量的产生,系统抗负荷能力强,制剂使用量小且投入成本低,可适应水质的大幅变化,运行简单易控,运行和管理费用低廉,污水净化效果好;3)本发明中制备的聚天冬氨酸-纤维素水凝胶,分子内部分布均匀、交联密度小、交联点多,具有优良的溶胀性、稳定性和吸附性能,在利用功能基团化学吸附的同时,存在络合、离子交换等多种形式的凝聚,生物利用率和实用价值较高,属于可再生、可自然降解的绿色材料。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制聚天冬氨酸-纤维素水凝胶经高温干燥处理后的sem照片;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制聚天冬氨酸-纤维素水凝胶经冷冻干燥处理后的sem照片;图3为本发明的净化系统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絮凝剂,其特征在于:包含,a)一种可流动的,形成凝胶的聚氨基酸,上述聚氨基酸的分子量为3000~5000;b)一种生物学活性均聚多糖,上述均聚多糖是以聚氨基酸重量的10%的重量存在于絮凝剂中;c)上述一种生物学活性均聚多糖与一种聚氨基酸在促进剂存在的环境下,形成一种水凝胶。聚氨基酸与纤维素发生缩聚,可以形成表面疏松多孔的水凝胶,其溶胀性能、稳定性和吸附性能都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水凝胶结构中的o-h、-cooh等基团,在吸附的同时存在络合、离子交换等多种形式的凝聚,且属于可再生、可自然降解的绿色材料。生物学活性均聚多糖为纤维素,聚氨基酸为聚天冬氨酸,聚天冬氨酸分子中α与β构型的比例为55:2。聚天冬氨酸中β分子构型的存在,能大大降低聚氨基酸与纤维素缩聚反应所需的最小活化能,导致缩聚的速率加快,同时分子构型上的差异,使得产物分子链间的交联程度发生差异,可得到致密程度更为松散、分子分布更加均匀的空间网状结构,从而增大了水凝胶的溶胀空间。促进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重量份的戊二醛、0.045重量份的3-吲哚丁酸和0.034重量份的2-噻吩甲醛。加入3-吲哚丁酸和2-噻吩甲醛作为促进剂,在聚天冬氨酸中的-cooh与纤维素中的o-h发生缩聚,-nh2与o-h之间电子取代时,交联点越多,水凝胶的溶胀度越大,利用聚天冬氨酸主链结构中的酰胺键与促进剂中的分子基团凝聚,最终在形成的三维网格结构内部出现分子基团作为支撑物,扩大了内部的孔道,使得水凝胶内部空间增大,增加了溶胀度的同时,减小了交联密度,使金属离子可以更容易地进入水溶胶分子结构内部,与内部基团发生络合,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形成络合,增加其吸附络合性能,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并且增加了水凝胶具有对酸、光的稳定性,扩增了水凝胶的实用价值。絮凝剂的制备步骤如下:按重量比为1:10的比例向纤维素中加入浓度为0.05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在50℃下搅拌处理10min后,洗去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向预处理过的纤维素中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混匀,再添加聚天冬氨酸和促进剂,于70℃下搅拌反应3.5h,烘干并粉碎,过200目筛,即得。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固液分离:将含有固形物的养殖污水经过固液分离装置,进行渣水分离后,送入酸化池,渣水分离后的滤渣中含水量控制为35%,且滤液中无明显固形物,收集的固体物质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通过固液分离可去除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低后续污水处理负荷和成本,并且固液分离还可以防止泵、管道、阀门等的堵塞,可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s2.酸化处理:污水流入酸化池后,停留3h,调节浓度、ph,进行初级吸附和沉淀,酸化池池底铺设有过滤填料,填料为55cm厚度的级配砂石,调节酸度,可沉淀污水中不溶于酸的悬浮物、杂质,同时可将部分长链有机物水解为短链、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后续的可生化性,酸化后废水中的c、n、p、s比更适合微生物生长;s3.厌氧处理:将酸化处理后的污水送入设置有微生物载体的接触填料的厌氧池内,进行厌氧处理6.5h,产生的沼气收集到储气罐,在厌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和厌氧微生物群体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污水有机物浓度高,且碳、氮比例适中,厌氧处理产气性能较稳定,且污泥量产量低,耗能低,运行成本低;s4.好氧处理: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好氧池,并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好氧处理8h,好氧处理可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bod、cod的含量,还可将污水中的有机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磷去除效果较好,同时消除污水的异味;s5.絮凝沉淀:将好氧处理后的上层污水送入沉淀池内,投加絮凝剂,其加药量为3g/l,进行混凝沉淀2.5h,投加絮凝剂可以进一步吸附沉淀污水中的金属离子和部分微生物,将添加进饲料中而未被消化的金属离子沉淀下来,可避免污水中的金属离子聚集而引起的二次污染;s6.膜过滤处理:将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通过膜生物反应器,经其中的超滤膜过滤后,收集滤液,投加消毒剂消毒处理2h后可排放,采用超滤膜过滤可以去除各种维系悬浮物和细菌,避免微生物进入环境,同时进行回收利用,可减少投入成本。步骤s2中级配砂石为河砂和沸石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3.5:1.5,上述河砂的粒度为0.5~1.5mm,沸石粒度为1.5~2.5mm。步骤s3中接触填料采用弹性纤维,其中包含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上述微生物为反硝化菌、硝化菌、酵母菌的任意比例混合。步骤s4中复合微生物制剂中含有亚硝化细菌、硫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任意比例混合。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污水得到净化。步骤s4中好氧处理期间进行深层充气,通气量为200m3/h;好氧处理完成后,可将底部活性污泥收集后压滤,所得污泥可做堆肥,滤液可送回到厌氧池和/或好氧池。步骤s5中混凝沉淀产生的污泥可定期排放回好氧池做活性污泥或排出系统。步骤s6中消毒剂为三氯异氰尿酸,膜生物反应器采用高分子膜生物反应器。加入消毒剂有杀菌、消毒的效果,可将污水中的有害微生物等含量降到最低,降低生物危害。膜生物反应器产生的污泥定期排放回厌氧池或补充到好氧池作活性污泥。实施例2: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固液分离:将含有固形物的养殖污水经过固液分离装置,进行渣水分离后,送入酸化池,渣水分离后的滤渣中含水量控制为43%,收集的固体物质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滤液中无明显固形物;s2.酸化处理:污水流入酸化池后,停留2.5h,调节浓度、ph,其中池底铺设有过滤填料,填料厚度为60cm的级配砂石,进行初级吸附和沉淀,上述级配砂石为河砂和沸石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3.8:1.5,上述河砂的粒度为0.5~1.5mm,沸石粒度为1.5~2.5mm;s3.厌氧处理:将酸化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厌氧池内,其中池内设置有微生物载体的接触填料,进行厌氧处理7.5h,产生的沼气收集到储气罐,上述接触填料采用弹性纤维,其中包含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上述微生物为反硝化菌、硝化菌、酵母菌的任意比例混合;s4.好氧处理: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好氧池,并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进行好氧处理8.5h,上述复合微生物制剂中含有亚硝化细菌、硫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任意比例混合,好氧处理期间进行深层充气,通气量为250m3/h,好氧处理完成后,可将底部活性污泥收集后压滤,所得污泥可做堆肥,滤液可送回到厌氧池和/或好氧池;s5.絮凝沉淀:将好氧处理后的上层污水送入沉淀池内,投加絮凝剂进行混凝沉淀2h,上述絮凝剂为聚天冬氨酸-纤维素水凝胶,其加药量为4.5g/l,混凝沉淀产生的污泥可定期排放回好氧池做活性污泥或排出系统;s6.膜过滤处理:将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通过膜生物反应器,经其中的超滤膜过滤后,收集滤液,投加消毒剂消毒处理1.5h后可排放,上述消毒剂为三氯异氰尿酸,膜生物反应器采用高分子膜生物反应器。步骤s5中絮凝剂的制备步骤如下:按重量比为1:11的比例向纤维素中加入浓度为0.08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在55℃下搅拌处理13min后,洗去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向预处理过的纤维素中加入12倍量的蒸馏水混匀,再添加聚天冬氨酸和促进剂,于75℃下搅拌反应3.5h,烘干并粉碎,过220目筛,即得,上述纤维素是以聚天冬氨酸重量的13.5%的重量存在于絮凝剂中,聚天冬氨酸分子中α与β构型的比例为55:3,促进剂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1.5重量份的戊二醛、0.053重量份的3-吲哚丁酸和0.036重量份的2-噻吩甲醛实施例3: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s1.固液分离:将含有固形物的养殖污水经过固液分离装置,进行渣水分离后,送入酸化池,渣水分离后的滤渣中含水量控制为43%,收集的固体物质可作为有机肥料使用,滤液中无明显固形物;s2.酸化处理:污水流入酸化池后,停留2.5h,调节浓度、ph,其中池底铺设有过滤填料,填料厚度为60cm的级配砂石,进行初级吸附和沉淀,上述级配砂石为河砂和沸石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3.8:1.5,上述河砂的粒度为0.5~1.5mm,沸石粒度为1.5~2.5mm;s3.厌氧处理:将酸化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厌氧池内,其中池内设置有微生物载体的接触填料,进行厌氧处理7.5h,产生的沼气收集到储气罐,上述接触填料采用弹性纤维,其中包含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上述微生物为反硝化菌、硝化菌、酵母菌的任意比例混合;s4.好氧处理:将厌氧处理后的污水送入好氧池,并投加复合微生物制剂和增益剂,进行好氧处理8.5h,上述复合微生物制剂中含有亚硝化细菌、硫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任意比例混合,好氧处理期间进行深层充气,通气量为250m3/h,好氧处理完成后,可将底部活性污泥收集后压滤,所得污泥可做堆肥,滤液可送回到厌氧池和/或好氧池,上述增益剂的添加量为微生物制剂加入量的0.35%,增益剂中含有重量占比3.6%的油酸三乙醇胺和4.8%的硫酸化蓖麻油,增益剂的加入会降低污泥、微生物和污水之间的表面活性,使三元之间能快速接触并发生反应,同时随着净化进行,池底污泥的厚度增加,导致污泥内部环境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增益剂可以协同并深入渗透到活性污泥内部,并携带水分子和氧气进入,改善污泥的内部环境和粘度,使污泥内部的微生物生长期和存活期得到延长,进而增加单位处理量和处理效率,并减少好氧微生物制剂的投入成本;s5.絮凝沉淀:将好氧处理后的上层污水送入沉淀池内,投加絮凝剂进行混凝沉淀2h,上述絮凝剂为聚天冬氨酸-纤维素水凝胶,其加药量为4.5g/l,混凝沉淀产生的污泥可定期排放回好氧池做活性污泥或排出系统;s6.膜过滤处理:将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通过膜生物反应器,经其中的超滤膜过滤后,收集滤液,投加消毒剂消毒处理1.5h后可排放,上述消毒剂为三氯异氰尿酸,膜生物反应器采用高分子膜生物反应器。实施例4:一种养殖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试验,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步骤s5中所用的絮凝剂为聚天冬氨酸-纤维素水凝胶,其制备步骤如下:按重量比为1:11的比例向纤维素中加入浓度为0.08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在55℃下搅拌处理13min后,洗去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向预处理过的纤维素中加入12倍量的蒸馏水混匀,再添加聚天冬氨酸和促进剂,于75℃下搅拌反应3.5h,烘干并粉碎,过220目筛,即得,上述促进剂为1.5重量份的戊二醛,即制备过程中未添加3-吲哚丁酸和2-噻吩甲醛。实施例5:将某养殖场的养殖污水,平均分为4组,分别用实施例2~4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的组别作为试验组1~3,以聚丙烯酰胺作为步骤s5中所用的絮凝剂进行净化处理的组别为对照组,出水水质监测结果如下表1。表1养殖污水净化处理出水水质检测结果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对照组处理前cod/mg·l-17565831256547bod/mg·l-13724381581752氨氮/mg·l-123122554849ss/mg·l-1524554896571cu2+/mg·l-11.80.91.73.5257zn2+/mg·l-11.20.61.52.1287蛔虫卵/个·l-11261529541大肠菌群数/个·ml-12542102673542566由上表可知,试验组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絮凝剂聚天冬氨酸-纤维素水凝胶的效果更好;从试验组1和3的数据分析可知,在制备水凝胶的过程中加入促进剂3-吲哚丁酸和2-噻吩甲醛对最终水质有一定的有益效果;而试验组2的处理效果最优,是由于在处理步骤s4中加入了少量的增益剂,使得微生物的生长期和存活期延长,进而使处理效果向更好的方向推动。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