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4007发布日期:2019-03-14 00:43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日益凸显,一直影响着城市环境及其建设,如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在城市化推进的进程中,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污染会更加的严重,影响更加的恶劣。

污水处理厂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首先将污水集中到污水处理厂,然后利用一定的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一般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都大同小异,都是将污水排入城管网的污水井,经过提升泵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然后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中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较为单一,主要采用沉砂池、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的结合,污水处理步骤大概是:格栅→沉砂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加氯气消毒→排放到自然水体,利用曝气装置向曝气池内供氧,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将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污染物变成co2和h2o,曝气池内微生物在反应过后与进水一起流入二次沉淀池,微生物后沉在池底,并通过管道和泵回送到曝气池前端与新流入的污水混合;二次沉淀池上面澄清的处理水则通过出水堰排放;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出水水质要求能达到一级b标准,虽然曝气沉淀处理技术成熟,效果稳定,但是由于较为单一,能够处理污染物的类别较少,无法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同时沉砂池、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的环节中存在诸多构筑物、阀门和管线,占地面积大且能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够提高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同时对污水处理厂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生活污水经过城市管网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蓄水池中,依次经过细格栅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以及沉砂池沉降分离去除污水中的砂粒,通过进水流量井对进水进行计量、配水至cass反应池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脱氮除磷;

s2、流经cass反应池的污水再次经过进水流量井进行计量并通过提升泵房配水至混合搅拌池,混合搅拌池内依次分段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加入混凝剂后与进水快速搅拌,加入絮凝剂后与进水慢速搅拌后进入高效沉淀池;

s3、高效沉淀池随着水流流进的方向分为预沉区和斜管沉淀区,预沉区斜和斜管沉淀区下方为浓缩区;在混合搅拌池内结成的絮凝体慢速地在预沉区发生沉淀,未沉淀的絮凝体进入斜管沉淀区完成沉淀过程;沉淀后的絮凝体在浓缩区累积成污泥并浓缩,通过高效沉淀池上部的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纤维转盘滤布滤池;

s4、纤维转盘滤布滤池通过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将澄清水中的固体颗粒截留在滤布介质表面形成滤渣层,对滤渣层起过滤作用;

s5、流经纤维转盘滤布滤池的澄清水进入紫外消毒池,利用波段在275-200nm处的强紫外c光照射流水进行杀菌处理后经尾水泵房排放至自然水体中。

其中,所述步骤s2中提升泵房中设置由变频电机驱动的变频水泵进行进水提升。

其中,所述步骤s2中cass反应池与混合搅拌池之间还设置有中间调节池;用于调整cass反应池滗水流量与高效沉淀池进水流量之间的差值。

其中,所述步骤s2中的混合搅拌池内设置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固定在搅拌轴上下两层的桨叶;所述搅拌轴由可拆卸连接的两轴段构成;所述搅拌轴上端与池顶的连接横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下端与池底同样通过轴承固定连接;轴承外端套设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轴承套。

其中,所述同一层桨叶设置为2个;所述桨叶与搅拌轴倾斜固定,斜插入水面;所述搅拌器旋转时带动桨叶旋转与水面产生切割,桨叶与水面的切割角大于90℃;上下两层的桨叶间隔交错设置。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混合搅拌池内的混凝段加入液体pac作为混凝剂,在絮凝段加入pam作为絮凝剂。

其中,所述步骤s3中浓缩区由上至下分为两层,一层为浓缩一区位于高效沉淀池下方排泥斗上部,经泵提升至cass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另一层为浓缩二区位于排泥斗下部,由泵排出至污泥处理系统。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中添加了混合搅拌池、高效沉淀池和纤维转盘滤布滤池等后续处理工艺,使得处理后的污水排放符合1级a标准出水;混合搅拌池和高效沉淀池的配合,能够促进污水中悬浮颗粒絮凝和加速沉淀;纤维转盘滤布滤池省去了诸多构筑物、阀门和管线等,相较于传统的滤池,占地面积小,运行自动化程度高;同时利用添加的这些后续工艺能够替换常规污水处理中污水提升泵、污泥压滤机等大功率高耗能的设备,符合污水处理厂节能环保的要求。

2、本发明改进了混合搅拌池中的搅拌器,利用两段相互连接的段轴构成搅拌轴,减少了搅拌轴的垂直度误差;对搅拌器的桨叶进行重新设计,改变搅拌桨叶的折角方向,使搅拌液体流态由下压改为上翻,使作用于搅拌轴上的轴向力的方向有向上压改为向下拉,使主传动装置受力更为合理,搅拌器的传动转动更为稳定。

3、本发明改进了传统的提升泵房的潜水泵,采用变频电机驱动的变频水泵,通过对电机的变频来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对水泵的流量扬程等技术参数的调整,起到控制的作用,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混合搅拌池的正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高效沉淀池和排泥斗的正剖视图。

1、搅拌器;2、搅拌轴;21、轴承;22、轴承套;3、轴段;4、桨叶;41、连接横梁;51、浓缩一区;52、浓缩二区;6、排泥斗;71、预沉区;72、斜管沉淀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生活污水经过城市管网汇集到污水处理厂蓄水池中,依次经过细格栅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以及沉砂池沉降分离去除污水中的砂粒,通过进水流量井对进水进行计量、配水至cass反应池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脱氮除磷;

s2、流经cass反应池的污水再次经过进水流量井进行计量并通过提升泵房配水至混合搅拌池,混合搅拌池内依次分段投加混凝剂和絮凝剂,加入混凝剂后,经搅拌器搅拌泥渣、原水和药剂快速凝聚反应,再加入絮凝剂后,降低搅拌器搅拌速度,使原水与药剂发生慢速絮凝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凝体后进入高效沉淀池;

s3、高效沉淀池随着水流流进的方向分为预沉区71和斜管沉淀区72,预沉区72和斜管沉淀区72下方为浓缩区;在混合搅拌池内结成的絮凝体慢速地在预沉区71发生沉淀,未沉淀的絮凝体进入斜管沉淀区72完成沉淀过程;沉淀后的絮凝体在浓缩区累积成污泥并浓缩,通过高效沉淀池上部的澄清水通过集水槽收集进入纤维转盘滤布滤池;

s4、纤维转盘滤布滤池通过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将澄清水中的固体颗粒截留在滤布介质表面形成滤渣层,对滤渣层起过滤作用;

s5、流经纤维转盘滤布滤池的澄清水进入紫外消毒池,利用波段在275-200nm处的强紫外c光照射流水进行杀菌处理后经尾水泵房排放至自然水体中,当澄清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其它病原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紫外c光辐射后,其细胞中的核酸结构遭到破坏,失去复制能力或失去活性,从而杀灭水中的微生物,达到消毒和净化的目的优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cass反应池与混合搅拌池之间还设置有中间调节池;用于调整cass反应池滗水流量与高效沉淀池进水流量之间的差值,当cass池的滗水流量大于高效沉淀池的进水流量时,可在后端高效沉淀池和纤维转盘滤布滤池连续进水的情况下,通过中间调节池存储水量差额。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提升泵房中设置由变频电机驱动的变频水泵进行进水提升。

参见图2和图3,图3中箭头方向为搅拌轴2的旋转方向,所述步骤s2中的混合搅拌池内设置搅拌器1;所述搅拌器1包括搅拌轴2和固定在搅拌轴2的上下两层的桨叶4;所述搅拌轴2由可拆卸连接的两轴段3构成;所述搅拌轴2上端与池顶的连接横梁41通过轴承21固定连接,下端与池底同样通过轴承41固定连接;轴承21外端套设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轴承套22。

进一步的,所述同一层桨叶4设置为2个;所述桨叶4与搅拌轴2倾斜固定,斜插入水面;所述搅拌器1旋转时带动桨叶4旋转与水面产生切割,桨叶4与水面的切割角大于90℃;此时桨叶4使进水的流态由下压改为上翻,使作用于搅拌轴2上的轴向力的方向有向上压改为向下拉;上下两层的桨叶4间隔交错设置;所述桨叶4外缘线速度为1~5m/s,所述桨叶4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搅拌轴2的直径根据具体的污水处理设计流量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混合搅拌池内的混凝段加入液体pac作为混凝剂,在絮凝段加入pam作为絮凝剂。

参见图4,所述步骤s3中浓缩区由上至下分为两层,一层为浓缩一区51位于高效沉淀池下方排泥斗6上部,经泵提升至cass反应池进水端以循环利用,另一层为浓缩二区52位于排泥斗6下部,由泵排出至污泥处理系统。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