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污水沉淀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4924发布日期:2019-03-30 09:5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无动力污水沉淀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污水沉淀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乡镇现在生活污水近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的水体中。生活污水中大量的污染物质会加重受纳水体的污染物质浓度,超出水体自净能力,造成水体水质恶化。按目前的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是城镇集中处理的污水厂使用设备,一般可以达到生化二级处理工艺,但是这些大型的生化二级处理设备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过高,并且运行管理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维护,难以在乡镇大面积使用推广。因此,现在对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适应性强的生物污水处理设备有很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动力污水沉淀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低,并且无需专业人员维护。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无动力污水沉淀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填料、排气系统,所述的罐体为圆柱形,还包括沉淀槽和回流系统;所述的罐体的底部连接沉淀槽,所述的沉淀槽为锥形结构,沉淀槽的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所述的罐体和沉淀槽连接处设有进水管道,所述的进水管道为环形结构,分别通过多个进水支管与罐体连通,环形进水;进水管道对应的罐体内区域为进水区域,所述的进水区域下方为沉淀槽,上方为填料区,所述的填料填充在所述的填料区;

所述的填料区上方设有回流系统;

所述的回流系统上方为气液分离区;

所述的罐体顶部设有外凸起的罐顶,所述的罐顶与罐体连接处设有环形的溢流排水槽,所述的溢流排水槽连接排水管;所述的溢流排水槽位于气液分离区的顶部;

所述的气液分离区内设排气系统,所述的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的顶部安装在罐顶最高处。

其中,所述的排气系统还包括集气环形圈,所述的集气环形圈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罩体,集气环形圈安装在气液分离区的罐体内壁,并且位于溢流排水槽下方,集气环形圈的半圆形罩体朝向罐体内,集气环形圈的罩体上分布有多个进气孔,集气环形圈的罩体与罐体内壁形成一圈环形的集气区域,集气区域通过排气支管与排气管连通,所述的排气管的下端位于罐顶内,并在溢流排水槽上方。

进一步的,所说的罐体内还包括分水器,所述的分水器为半球形,球面朝向,分水器顶部为水平顶,分水器位于所述的集气环形圈围成的环形区域内,分水器的轴心线与罐体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分水器的球面与集气环形圈的罩体形成环形的上升水流通道。

优选的,所述的回流系统包括环形的回流排水管,所述的回流排水管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口,回流排水管通过回流管与进水管道连接。

所述的回流管位于罐体外部,回流管上设有阀门。

本发明提供的无动力污水沉淀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进水先进行沉淀,然后进入上方填料区,在填料内的厌氧微生物作用下,将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物质,然后进入配套的好氧处理设施中,使污水中有机物在好氧状态下进一步降解。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无特殊选材要求,制造成本低。

(2)利用水力学原理,借助水的高低压差完成进水、排水,无需外加动力,方便、高效地实现无动力稳定运行。

(3)无需自动化程序控制和人工手动控制,运行成本低,适合在广大乡镇地区推广,处理小规模的分散型村镇污水。

(4)根据实际运行流量、工艺参数值可调节各组件的尺寸,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公开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无动力污水沉淀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填料2、沉淀槽4、排气系统和回流系统;罐体1的大小根据水量的大小设计。

所述的罐体1为圆柱形,罐体1的底部连接沉淀槽4,所述的沉淀槽4为锥形结构,沉淀槽4的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5;所述的罐体1和沉淀槽4连接处设有进水管道13,所述的进水管道13为环形结构,分别通过多个进水支管与罐体1连通,环形进水;进水管道13对应的罐体1内区域为进水区域,所述的进水区域下方为沉淀槽4,上方为填料区,所述的填料12填充在所述的填料区;填料12用于承载厌氧生物。

所述的填料区上方设有回流系统,所述的回流系统包括环形的回流排水管10,所述的回流排水管10上开设有多个排水口,回流排水管10通过回流管11与进水管道13连接;所述的回流管11位于罐体1外部,回流管11上设有阀门。回流系统将填料区上方的水和部分排出的厌氧生物回流到填料区内。

所述的回流排水管10上方为气液分离区;厌氧生物产生的气体需要及时排出,因此在填料区上方的气液分离区内其他从水中分离出来。

所述的罐体1顶部设有外凸起的罐顶2,所述的罐顶2与罐体1连接处设有环形的溢流排水槽6,所述的溢流排水槽6连接排水管7;所述的溢流排水槽6位于气液分离区的顶部;厌氧生物处理过的污水。分离出气体后,从溢流排水槽6中排出。

所述的气液分离区内设排气系统,所述的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3,所述的排气管3的顶部安装在罐顶2最高处。

所述的排气系统还包括集气环形圈8,所述的集气环形圈8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罩体,集气环形圈8安装在气液分离区的罐体1内壁,并且位于溢流排水槽6下方,集气环形圈8的半圆形罩体朝向罐体1内,集气环形圈8的罩体上分布有多个进气孔,集气环形圈8的罩体与罐体1内壁形成一圈环形的集气区域,集气区域通过排气支管9与排气管3连通,所述的排气管3的下端位于罐顶2内,并在溢流排水槽6上方。

集气环形圈8收集气液分离区内分离出的气体,设计成外凸的半圆形面,主要是增加与水体接触面。

为了将气体排出以及出水均匀,所说的罐体1内还包括分水器14,所述的分水器14为半球形,球面朝向,分水器14顶部为水平顶,分水器14位于所述的集气环形圈8围成的环形区域内,分水器14的轴心线与罐体1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分水器14的球面与集气环形圈8的罩体形成环形的上升水流通道。污水经过上升水流通道挤压可以加快排出气体。

该无动力污水沉淀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工作中主要依靠水的高低压差来工作。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污水沉淀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罐体、填料、排气系统,罐体为圆柱形罐体的底部连接沉淀槽,沉淀槽的底部设有污泥排出口;罐体和沉淀槽连接处设有进水管道,进水管道为环形结构,进水区域上方为填料区,填料区上方设有回流系统,回流系统上方为气液分离区;罐顶与罐体连接处设有环形的溢流排水槽,气液分离区内设排气系统,所述的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的顶部安装在罐顶最高处。本发明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无需外加动力,方便、高效地实现无动力稳定运行。运行成本低,适合在广大乡镇地区推广,处理小规模的分散型村镇污水。

技术研发人员:林君锋;杜普利;崔喜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君锋
技术研发日:2018.12.19
技术公布日:2019.03.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