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霉素的废水处理中提高接触氧化池效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01481发布日期:2019-03-02 01:49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新霉素的废水处理中提高接触氧化池效率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中提高接触氧化池效率的方法,具体为氨基酸废水处理中提高接触氧化池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制药产生的废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由于生物制药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废水排放时的水量和水质变化很大,污水来自于发酵液提取过程及精制过程的离子交换废水、洗罐水、地面冲洗水、层析废水、浓缩废水、结晶废水等。主要是由糖类、蛋白、氨基酸及其他有机酸等构成,富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类特质;b/c大于30%,可生化性好;ph值为酸性。该废水的主要特征为:cod浓度较高,平均在3000—4000mg/l,氨氮浓度也比较高,平均在250—400mg/l。污水站在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中处理氨基酸废水过程中,经常出现废水量大,废水中含有的结晶物难以分离,难以处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氨基酸废水处理中提高接触氧化池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氨基酸废水经过水解酸化池后,进入触氧化池,投加葡萄糖,开启二沉池的回流,开启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同时调整为间歇性进水;

(2)往接触氧化池中投加纯碱,调整接触氧化池内污泥的ph为8-8.5;

(3)对接触氧化池的底部通空气进行曝气,使接触氧化池出水口溶解氧控制为2-4mg/l,即可提高接触氧化池的效率。

所述的步骤(1)中氨基酸废水经过水解酸化池,水中的各类大分子氨基酸分解成氨氮,其中接触氧化池内废水cod浓度为2500-4000mg/l,氨氮浓度为300-500mg/l,总磷为30-50mg/l。

所述的步骤(1)中投加葡萄糖后,控制bod:n:p合适比例为95-105:3-6:1。优选方案中bod:n:p合适比例为100:5:1,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间歇性进水为每隔25-40min进水一次。

所述的步骤(3)中,通空气量为80m³/min

在本发明的工艺中,未添加本申请所述的接触氧化池的技术方案下,车间排水最终在综合调节池混合后cod浓度为2500-4000mg/l,氨氮浓度为200-500mg/l,污水在经过水解酸化池之后,水中的各类大分子氨基酸分解成氨氮,污水进入接触氧化池氨氮的浓度升高,在原水的基础上浓度再上升100mg/l。通过对污泥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根据化验数据显示接触氧化池内对氨氮的去除效率低,基本没有培育出硝化细菌,同时接触氧化池内由于溶氧偏低导致污泥发生丝状菌膨胀,结构松散,在后续的二沉池内难以沉降,大量污泥随着水流流失。出水水质浑浊,出水氨氮浓度达到200mg/l。

本发明工艺流程中接触氧化池是污水处理的核心部分,工作原理为淹没在废水中的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废水在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均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为新的生物膜,从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随水流到二次沉淀池,通过沉淀与水分离,废水得到净化。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气来自水中,空气来自池子底部的布气装置,在气泡上升过程中,一部分氧气溶解在水里。不管是cod的去除,氨氮的去除、还是总磷、总氮的去除都是由接触氧化池内的微生物完成的。接触氧化池内去除氨氮主要是由微生物中的硝化细菌发生硝化反应,硝化细菌在有氧的情况下,把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经过一个月的培养后,接触氧化池内污泥情况好转,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硝化细菌也在逐渐生长,氨氮处理效率得到提升,出水氨氮由以前的200mg/l降低到45mg/l,并在一个星期后出水氨氮维持在10mg/l以下,cod降到200mg/l以下,并且稳定运行60天,在这60天内出水氨氮浓度及各项指标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同时也经受了两次来水氨氮浓度超高的考验,最高氨氮浓度达到700mg/l,未对接触氧化池造成很大的冲击和破坏。现污泥中的硝化细菌数量由以前基本没有的情况下逐渐的增多,氨氮处理能力也在慢慢的上升。目前运行平稳,出水氨氮浓度稳定。解决了高浓度氨氮处理困难的情况,同时色度和混浊度大大改善。降低了环保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针对附图1的工艺流程,车间来水分为两种废水,一种是高浓度废水,一种是洗氨废水。洗氨废水由车间排入污水站洗氨废水格栅井,去除大的悬浮物,以免堵塞泵和阀门,进入洗氨池收集,在由泵提升至脱氨填料塔,控制吹脱条件,对氨进行吹脱后进入综合调节池。高浓度废水由车间排入高浓度废水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后进入综合调节池与吹脱后的洗氨废水进行混合,在此均质均量,混合后的综合废水经过泵提升至絮凝沉淀池内,加入助凝剂及絮凝剂进行沉淀,去除较小的悬浮物。沉淀后的上清液由泵提升至egsb,沉淀物进入污泥储池。经过egsb的废水自流至水解酸化池,在水解酸化池经过微生物反应后流入接触氧化池,在接触氧化池内微生物的作用下去除cod、氨氮等污染物,然后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流入baf,污泥回流至接触氧化池内,废水经过baf处理后达标排放。

对接触氧化池内微生物生长环境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氨氮去除率低主要有几个原因:1、微生物的生长营养不平衡,进接触氧化池废水cod浓度为3600-4000mg/l,氨氮浓度为300-500mg/l,总磷为30-50mg/l,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微生物生长所需碳源略微不足,在此情况下污泥的生长缓慢,且长出的污泥絮体小,沉降性能差。2、溶解氧控制较低,污泥发生丝状菌膨胀,同时较低的溶解氧不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根据理论数据,氧化1g氨氮需要消耗4.17g氧。低浓度的溶解氧达不到硝化反应的条件。3、硝化细菌培养初期需要充足的碱度。4、接触氧化池内污泥流失,污泥龄较短,硝化细菌的污泥龄一般在15-20天,就是一池子污泥完全跟换新的硝化菌需要的时间。如果跑泥严重的话,污泥浓度会降低,同时污泥龄也达不到硝化细菌需要的时间。

针对以上原因,把发生污泥膨胀的污泥全部排走,当污泥浓度降到0.9g/l时重新对污泥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向接触氧化池投加葡萄糖,平衡污泥生长需要的营养比(bod:n:p合适比例为100:5:1);促进污泥的生长,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2、为了使硝化细菌得到最大的保留,由以前的连续进水改为了间歇进水(每隔30min进水一次),同时二沉池的回流24小时开启,开始延长污泥龄,以达到硝化细菌成长所需要的时间;3、投加纯碱,增加碱度(调节系统内污泥的ph为8)。4、保持进水ph值稳定在7-7.5,太低容易消耗纯碱用量,ph高于9在24小时内就可以让微生物失活,同时硝化菌对oh-利于率低于co32-。5、增加曝气量,由原来40m³/min增加到80m³/min,保持第五道出水口溶解氧始终控制在2—4mg/l,防止曝气不足。6、保证池内温度稳定在25-30℃之间,高于37℃会造成污泥失活,且为不可逆,低于15度硝化菌就会降低活性,效率降低。7、根据污泥生长情况,不断摸索调整影响生长因素,保持池内较高的污泥浓度,维持在4000mg/l,保证较多的硝化菌,使污泥活性不断增强。8、加强了对车间排水的监测,避免水中氨氮数据的波动对后续处理单元带来的冲击。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新霉素生产中污水处理的环保问题,解决高浓度氨氮处理困难的情况,污水排放全面达标,做到持续稳定达标运行,降低环保风险。本发明中找到了污水处理中的关键工艺步骤,并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找到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的方法以及提高接触池中硝化细菌的保留时间的方法,实现了水排放全面达标,污水处理持续稳定达标运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