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改善湖水水质的湖水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1500发布日期:2019-03-02 01:49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用于改善湖水水质的湖水净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湖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改善湖水水质的湖水净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导致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过量繁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生植物和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呈现绿色或者蓝色,甚至某些藻类还会产生藻毒素,不仅危害水生动物,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潜在的危害作用。

目前,湖水净化处理主要有定期补水、投撒化学药品、投放微生物菌剂等,定期补水是一种物理净化的过程,虽然能起到降低水体由于蒸发渗漏作用而引起的含盐量增加以及稀释水体中有害污染物的浓度,但对于防止水质变坏及水体富营养化只能起到延缓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投撒化学药品虽然可以使湖面在短期内迅速出现清澈的现象,但化学药品会破坏原有湖水的中性环境,对湖中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同时污染物被药物吸附后沉淀至湖底,造成底泥中沉积大量高浓度污泥,严重影响湖底生态环境;投放微生物菌剂虽然对处理固定炭源的工业污水效果较好,但长期大量投放到一个封闭的湖体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上述湖水处理的方法处理效率低、湖水净化效果较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水污染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对污泥作进一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湖水水质的湖水净化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改善湖水水质的湖水净化处理系统,包含进水泵站、配水井、缺氧池、好氧池、回流池、沉淀池、污泥池、设备间、排水渠及出水泵站;

所述缺氧池、好氧池、回流池及沉淀池从左至右依次并列设置在进水泵站及出水泵站左侧;

所述配水井和污泥池并列设置在缺氧池的左侧;

所述设备间设置在缺氧池和污泥池附近;

所述排水渠设置在进水泵站远离沉淀池的一侧;

所述出水泵站设置在沉淀池、进水泵站及排水渠的附近;

所述排水渠一端与湖泊排水堤岸口相连,另一端与进水泵站相连,用于将需要改善水质的湖水排入进水泵站,在所述进水泵站中设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通过第一管道与配水井相连,所述配水井通过第二管道与缺氧池相连,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相连,所述好氧池与回流池相连,所述回流池与沉淀池相连,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三管道与出水泵站相连,在所述出水泵站中设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通过第四管道将净化处理过的湖水重新排回湖中;

所述污泥池通过第五管道分别与缺氧池、好氧池和回流池相连,在所述污泥池中还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过第八管道与污泥脱水车间相连;

所述设备间包含加药室和风机室,在所述加药室中设有加药系统,所述加药系统通过加药管道与沉淀池相连,在所述风机室中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第六管道分别与缺氧池和好氧池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加药系统包含pac加药装置和乙酸钠加药装置,所述加药管道包含第一加药管道和第二加药管道;

所述pac加药装置通过第一加药管道与沉淀池相连,所述乙酸钠加药装置通过第二加药管道与沉淀池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由上至下均依次设有挡板、填料区和第一沉淀区,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的第一沉淀区分别通过第五管道与污泥池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填料区中均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为立体组合式弹性填料,且其材质为聚烯烃类或聚酰胺。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回流池中设有回流泵和第二沉淀区,所述回流泵通过第七管道与缺氧池相连,所述第二沉淀区通过第五管道与污泥池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缺氧池、好氧池和回流池相连两者之间的水平落差至少为0.1m,以保证相连两者之间呈现自流状态。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沉淀池中设有若干个斜管,若干个所述斜管两两之间相互平行且呈等间隔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沉淀池中设置斜管,利用倾斜的平行管道将沉淀池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进而缩短了沉淀时间,提高了处理效率;

(2)在好氧池中设有生物填料,并通过鼓风机为好氧池送入空气,污水流过填料层时有机物被生物膜吸附,并经微生物氧化、分解、吸收,当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内层生物膜由于缺氧,好氧菌死亡,附着力减弱,就会脱落,旧的生物膜脱落后,新的生物膜又会在原来脱落的地方生长起来,使氧化池处理污水的工作处于动态平;

(3)将沉淀的污泥送入污泥脱水车间进行干燥处理后能作为农肥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湖水净化处理站平面布局图;

图2为本发明湖水净化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湖水净化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净化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泵站;1.1、第一提升泵;2、配水井;3、缺氧池;3.1a、挡板;3.1b、填料区;3.1c、第一沉淀区;4、好氧池;5、回流池;5.1、回流泵;5.2、第二沉淀区;6、沉淀池;6.1、斜管;7、污泥池;7.1、污泥泵;8、设备间;8.1、加药室;8.1a、加药系统;8.11a、pac加药装置;8.12a、乙酸钠加药装置;8.2、风机室;8.2a、鼓风机;9、排水渠;10、出水泵站;10.1、第二提升泵;11.1、第一管道;11.2、第二管道;11.3、第三管道;11.4、第四管道;11.5、第五管道;11.6、第六管道;11.7、第七管道;11.8、第八管道;12、脱水车间;13、加药管道;13.1、第一加药管道;13.2、第二加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改善湖水水质的湖水净化处理系统,其包含进水泵站1、配水井2、缺氧池3、好氧池4、回流池5、沉淀池6、污泥池7、设备间8、排水渠9及出水泵站10,其中:

缺氧池3、好氧池4、回流池5及沉淀池6从左至右依次并列设置在进水泵站1及出水泵站10左侧;

配水井2和污泥池7并列设置在缺氧池3的左侧;

设备间8设置在缺氧池3和污泥池7附近;

排水渠9设置在进水泵站1远离沉淀池6的一侧;

出水泵站10设置在沉淀池6、进水泵站1及排水渠9的附近;排水渠9一端与湖泊排水堤岸口相连,另一端与进水泵站1相连,用于将需要改善水质的湖水排入进水泵站1,在进水泵站1中设有第一提升泵1.1,第一提升泵1.1通过第一管道11.1与配水井2相连,配水井2通过第二管道11.2与缺氧池3相连,缺氧池3与好氧池4相连,好氧池4与回流池5相连,回流池5与沉淀池6相连,沉淀池6通过第三管道11.3与出水泵站10相连,在出水泵站10中设有第二提升泵10.1,第二提升泵10.1通过第四管道11.4将净化处理过的湖水重新排回湖中;

污泥池7通过第五管道11.5分别与缺氧池3、好氧池4和回流池5相连,在污泥池7中还设有污泥泵7.1,污泥泵7.1通过第八管道11.8与污泥脱水车间12相连;

设备间8包含加药室8.1和风机室8.2,在加药室8.1中设有加药系统8.1a,加药系统8.1a通过加药管道13与沉淀池6相连,在风机室8.2中设有鼓风机8.2a,鼓风机8.2a通过第六管道11.6分别与缺氧池3和好氧池4相连。

加药系统8.1a包含pac加药装置8.11a和乙酸钠加药装置8.12a,加药管道13包含第一加药管道13.1和第二加药管道13.2;

pac加药装置8.11a通过第一加药管道13.1与沉淀池6相连,乙酸钠加药装置8.12a通过第二加药管道13.2与沉淀池6相连。

如图4所示,缺氧池3和好氧池4由上至下均依次设有挡板3.1a、填料区3.1b和第一沉淀区3.1c,缺氧池3和好氧池4的第一沉淀区3.1c分别通过第五管道11.5与污泥池7相连。

其中,在填料区3.1b中均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生物填料为立体组合式弹性填料,且其材质为聚烯烃类或聚酰胺。

在回流池5中设有回流泵5.1和第二沉淀区5.2,回流泵5.1通过第七管道11.7与缺氧池3相连,第二沉淀区5.2通过第五管道11.5与污泥池7相连。

其中,缺氧池3、好氧池4和回流池5相连两者之间的水平落差至少为0.1m,以保证相连两者之间呈现自流状态。

在沉淀池6中设有若干个斜管6.1,若干个斜管6.1两两之间相互平行且呈等间隔布置。

其中,第一管道11.1、第二管道11.2、第三管道11.3、第四管道11.4、第五管道11.5、第七管道11.7及第八管道11.8用于均匀配水,并于一定周期内将封闭的水体彻底更换,持续循环改善水质。

其中,湖泊中的湖水经排水渠9流入进水泵站1,通过第一提升泵1.1将进水泵站1中的湖水提升至配水井2中;配水井2将进水泵站1中流过来的水进行均匀分配和缓冲,确保后续流经净化池3中的水量相同且流量稳定。

其中,净化池3为整个湖水净化系统的核心,它完成有机物、悬浮物及氮、硫、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缺氧池3在缺氧状态下,能利用池内的反硝化细菌对总氮进行反硝化去除;好氧池4在好氧条件下,当污水流过填料层时,有机物被生物膜吸附并贮存在生物膜中,经过较长的时间被微生物所氧化、分解、吸收,当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内层生物膜由于缺氧,好氧菌死亡,附着力减弱,就会脱落,在接触沉淀池中沉降下来,以污泥的形式排除掉,旧的生物膜脱落后,新的生物膜又会在原来脱落的地方生长起来,使氧化池处理污水的工作处于动态平衡,出水水质稳定,污水得到净化;回流池5通过回流泵5.1将经好氧池4处理过的污水混合液抽到缺氧池3中进行反硝化处理;沉淀池6内设有若干个斜管6.1,斜管6.1加大了水池过水断面的湿周,同时减小水力半径,为此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时,可以大大降低雷诺数re,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另外,在泥渣悬浮层上方安装的斜管组件,使原水中的悬浮物、固化物或经投加混凝后形成絮体矾花,在斜管底侧表面积聚成薄泥层,依靠重力作用滑回泥渣悬浮层,继而沉入集泥斗。

其中,污泥池5用于收集缺氧池3、好氧池4和回流池5中的污泥,并定期通过污泥泵7.1送入污泥脱水车间12进行脱水干燥处理,并将干燥的污泥作为农肥运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应用在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