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0543发布日期:2019-03-09 00:1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镇生活污水主要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如住宅、学校、医院、商店及公共场所等,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及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既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同时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

目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处理法、生物降解法、化学处理法等,其中物理处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生物降解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是污水中呈溶液、胶体以及微细悬浮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化学处理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传值作用来分离、去除污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上这些污水处理方法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磷等的处理效率低,处理水质难以保证,无法达到城镇污水净化处理的水质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包含进水泵站、格栅井、调节池、气浮机、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mbr膜池、中水池、污泥池和设备间;

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并列设置于污泥池的一侧;

所述好氧池设置于厌氧池和缺氧池远离污泥池的一侧;

所述mbr膜池和调节池并列设置于好氧池远离厌氧池和缺氧池的一侧。

所述格栅井设置于mbr膜池远离好氧池的一侧;

所述中水池设置于格栅井远离mbr膜池的一侧及调节池远离好氧池的一侧;

所述进水泵站设置于mbr膜池、格栅井及中水池附近;

所述设备间设置于中水池附近;

所述气浮机设置于污泥池附近;

所述进水泵站的进水口与第一污水管道的出水口相连,用于将城镇生活污水排入进水泵站,在所述进水泵站中设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一提升泵通过第二污水管道与格栅井相连,所述格栅井设置于调节池上部,且格栅井上端与调节池上端平齐,在所述调节池中设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第二提升泵通过第三污水管道与气浮机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气浮机的出水口通过第四污水管道与厌氧池相连,所述厌氧池与缺氧池相连,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相连,所述好氧池与mbr膜池相连,所述mbr膜池通过自吸泵与中水池相连,所述中水池与排水管道相连,将净化处理过的水排出。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污泥池通过第一污泥管道分别与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mbr膜池相连,在所述污泥池中还设有污泥泵,所述污泥泵通过第二污泥管道将污泥池中的污泥排出并外运;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设备间中设有鼓风机和加药设备,所述鼓风机通过空气管道分别与好氧池和mbr膜池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mbr膜池中还设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通过回流管道与缺氧池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空气管道包含第一空气支管道,第二空气支管道和空气主管道,所述空气主管道一端与鼓风机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空气支管道和第二空气支管道相连;

所述第一空气支管道与设置于好氧池底部的曝气管道相连,在所述曝气管道上设有若干个曝气喷头;

所述第二空气支管道与设置于mbr膜池中的mbr膜生物反应器上的曝气槽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mbr膜生物反应器通过第一水管与自吸泵相连,所述自吸泵通过第二水管与中水池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设备间中还设有plc控制柜,所述plc控制柜分别与气浮机、鼓风机、加药设备、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回流泵及自吸泵电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自吸泵设置于mbr膜池或中水池的顶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及mbr膜池相连两池之间的水平落差至少为0.1m,以保证相连两池之间呈自流状态。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格栅井的栅距为1mm~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mbr污水处理工艺,污水经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处理流入mbr膜池,在mbr膜生物反应器的作用下能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保证出水水质;

(2)mbr的膜截留作用使生长缓慢的硝化菌不流失,浓度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了对氨氮的去除率;

(3)mbr的膜截留作用使废水中的胶体、大分子被截留下来,生化反应中微生物的大分子代谢物也被截留在反应器内,这将有助于对微生物的驯化,这样水力停留时间短,但污泥停留时间大大延长,从而使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去除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污水净化处理站平面布局图;

图2为本发明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二;

图4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本发明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进水泵站;2、格栅井;3、调节池;4、气浮机;5、厌氧池;6、缺氧池;7、好氧池;8、mbr膜池;8.1、mbr膜生物反应器;9、中水池;10、污泥池;10.1、污泥泵;11、设备间;11.1、鼓风机;11.2、加药设备;12.1、第一污水管道;12.2、第二污水管道;12.3、第三污水管道;13.1、第一提升泵;13.2、第二提升泵;14.1、第一污泥管道;14.2、第二污泥管道;15、空气管道;15.1、第一空气支管道;15.2、第二空气支管道;15.3、空气主管道;16、回流泵;17、回流管;18、排水管道;19、自吸泵;20.1、第一水管;20.2、第二水管;21、曝气管道;21.1、曝气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泵站1、格栅井2、调节池3、气浮机4、厌氧池5、缺氧池6、好氧池7、mbr膜池8、中水池9、污泥池10及设备间11,其中:

厌氧池5和缺氧池6并列设置于污泥池10的一侧;

好氧池7设置于厌氧池5和缺氧池6远离污泥池10的一侧;

mbr膜池8和调节池3并列设置于好氧池7远离厌氧池5和缺氧池6的一侧。

格栅井2设置于mbr膜池8远离好氧池7的一侧;

中水池9设置于格栅井2远离mbr膜池8的一侧及调节池3远离好氧池7的一侧;

进水泵站1设置于mbr膜池8、格栅井2及中水池9附近;

设备间11设置于中水池9附近;

气浮机4设置于污泥池10附近;

进水泵站1的进水口与第一污水管道12.1的出水口相连,用于将城镇生活污水排入进水泵站1,在进水泵站1中设有第一提升泵13.1,第一提升泵13.1通过第二污水管道12.2与格栅井2相连,格栅井2设置于调节池3上部,且格栅井2上端与调节池3上端平齐,在调节池3中设有第二提升泵13.2,第二提升泵13.2通过第三污水管道12.3与气浮机4的进水口相连,气浮机4的出水口通过第四污水管道12.4与厌氧池5相连,厌氧池5与缺氧池6相连,缺氧池6与好氧池7相连,好氧池7与mbr膜池8相连,mbr膜池8通过自吸泵19与中水池9相连,中水池9与排水管道18相连,将净化处理过的水排出。

污泥池10通过第一污泥管道14.1分别与厌氧池5、缺氧池6、好氧池7及mbr膜池8相连,在污泥池10中还设有污泥泵10.1,污泥泵10.1通过第二污泥管道14.2将污泥池10中的污泥排出并外运;

在设备间11中设有鼓风机11.1和加药设备11.2,鼓风机11.1通过空气管道15分别与好氧池7和mbr膜池8相连。

在mbr膜池8中还设有回流泵16,回流泵16通过回流管道17与缺氧池6相连。

空气管道15包含第一空气支管道15.1、第二空气支管道15.2和空气主管道15.3,空气主管道15.3一端与鼓风机11.1相连,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空气支管道15.1和第二空气支管道15.2相连;

如图4所示,第一空气支管道15.1与设置于好氧池7底部的曝气管道21相连,在曝气管道21上设有若干个曝气喷头21.1;

第二空气支管道15.2与设置于mbr膜8中的mbr膜生物反应器8.1上的曝气槽(图中未示出)相连。

mbr膜生物反应器8.1通过第一水管20.1与自吸泵19相连,如图5所示,自吸泵19通过第二水管20.2与中水池9相连。

在设备间11中还设有plc控制柜(图中未示出),所述plc控制柜分别与气浮机4、鼓风机11.1、加药设备11.2、第一提升泵13.1、第二提升泵13.2、回流泵16及自吸泵19电连接,以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其中,自吸泵19设置于mbr膜池8或中水池9的顶部。

其中,厌氧池5、缺氧池6、好氧池7及mbr膜池8相连两池之间的水平落差至少为0.1m,以保证相连两池之间呈自流状态。

其中,格栅井2的栅距为3mm,用于拦截直径大于3mm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保证后续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经格栅井1处理过的生活污水汇集于调节池3中,使污水在调节池3中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同时调节池3处于厌氧环境,对污水进行厌氧发酵,提升污水的可生化性,为污水进入生化池作准备。

其中,调节池3中的污水经第二提升泵13.2输送至气浮机4中,气浮机4在水中能产生大量的微细气泡,使污水与微细气泡混合形成气水混合物,由于气水混合物与液体之间的密度不平衡,产生一个垂直向上的压力,使气水混合物上浮,在上浮过程中微细气泡附着在固体悬浮物上,将固体悬浮物托到水面,并在气泡的支撑下维持在水面上,浮在水面上的固体悬浮物间歇性的刮到渣槽中排出池外,而经处理后的污水通过第四污水管道12.4输送至厌氧池5中。

其中,厌氧池5处于厌氧状态,可以使有机物发生水解、酸化,并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强化分解高分子有机物,有效地使污水中的大量难分解的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物质,降低cod、bod,同时能够有效除去部分磷;

经厌氧池5处理过的污水流入缺氧池6中,缺氧池6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发生反硝化反应,生成氮气释放到大气中,完成脱氮;

经缺氧池6处理过的污水流入好氧池7,在好氧池7中好氧菌是以水中溶解的氧为电子受体,以碳源为电子供体进行有氧呼吸,最终产物以co2和水为主,氨、氮在有氧环境中,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作用下发生硝化反应,转化成硝态氮;

经好氧池7处理过的污水流入mbr膜池8中,在mbr膜池8中设有mbr膜生物反应器8.1,在自吸泵19的抽吸作用下,清水透过mbr膜生物反应器8.1上的膜丝表面的微孔,进入自吸泵19并通过第二水管20.2排入中水池9中,同时为了防止mbr膜生物反应器8.1上的膜丝表面积累污泥,在mbr膜生物反应器8.1底部设有曝气槽(图中未示出),鼓风机11.1通过第二空气支管道15.2经曝气槽向mbr膜生物反应器8.1曝气,对mbr膜生物反应器8.1上的膜丝进行冲刷,以保持膜丝表面的清洁。

其中,污泥池10用于储存来自厌氧池5、缺氧池6、好氧池7和mbr膜池8中的污泥,并定期通过污泥池10中的污泥泵10.1将池中的污泥排出并外运处理。

其中,经mbr膜池8处理过污水通过自吸泵19输送到中水池9中,此时中水池9中的水符合水质排放标准,通过排水管道18进行自流排放,亦可用于mbr膜池8的反洗或进行农田灌溉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应用在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