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1804发布日期:2018-10-31 00:13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的概念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雨水的流动会带动市政道路表面上的杂物,这些杂物会堵塞排水管道,同时在夏季时,城市的热岛效应会使得居住人员感到十分炎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雨水的流动会带动市政道路表面上的杂物,这些杂物会堵塞排水管道,同时在夏季时,城市的热岛效应会使得居住人员感到十分炎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城市道路、溢流孔和蓄水槽,所述城市道路的边缘处固定有边缘石块,且边缘石块上预留有进水口,所述边缘石块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部的底端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上方放置有人工填料层,且人工填料层的上方放置有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上方设置有浮水层,且浮水层的内部放置有植物本体,所述溢流孔设置在固定槽上,所述蓄水槽设置在固定槽的外侧,且蓄水槽与连接管道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均匀分布在边缘石块上,且进水口的底端与城市道路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过滤网,且进水口的高度小于边缘石块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浮水层上表面的水平高度小于溢流孔底端的水平高度。

优选的,所述溢流孔均匀分布在固定槽的两侧,且溢流孔关于固定槽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蓄水槽的形状结构为“凹”字形结构,且蓄水槽的最底端与连接管道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在城市道路的边缘设置有边缘石块,且边缘石块上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设置会过滤掉一些较大的杂物,从而防止这些杂物堵塞市政雨水管道,造成雨水的排泄不畅,在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植物本体,植物本体的设置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从进水口流入到浮水层中,并且从固定槽两侧的溢流孔中流出,最后从蓄水槽流入到市政雨水管道中,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降雨量较大带来的排水不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城市道路,2、边缘石块,3、进水口,301、过滤网,4、固定槽,5、砾石层,6、人工填料层,7、土壤层,8、浮水层,9、植物本体,10、溢流孔,11、蓄水槽,12、连接管道,13、市政雨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城市道路1、溢流孔10和蓄水槽11,城市道路1的边缘处固定有边缘石块2,且边缘石块2上预留有进水口3,边缘石块2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槽4,且固定槽4内部的底端放置有砾石层5,进水口3均匀分布在边缘石块2上,且进水口3的底端与城市道路1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进水口3可以排泄掉城市道路1上多余的雨水,进水口3上设置有过滤网301,且进水口3的高度小于边缘石块2的高度,过滤网301的设置可以过滤掉一些较大的杂物,从而防止这些杂物堵塞市政雨水管道13,造成排泄不畅,砾石层5的上方放置有人工填料层6,且人工填料层6的上方放置有土壤层7,土壤层7的上方设置有浮水层8,且浮水层8的内部放置有植物本体9,浮水层8上表面的水平高度小于溢流孔10底端的水平高度,这样水不会从溢流孔10中流出,溢流孔10设置在固定槽4上,溢流孔10均匀分布在固定槽4的两侧,且溢流孔10关于固定槽4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溢流孔10的设置可以对多余的雨水进行排泄,蓄水槽11设置在固定槽4的外侧,且蓄水槽11与连接管道12相连接,蓄水槽11的形状结构为“凹”字形结构,且蓄水槽11的最底端与连接管道12相连接,蓄水槽11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降雨量过大带来的危害,连接管道12与市政雨水管道13相连接。

工作原理:首先在固定槽4中种上植物本体9,这样可以极大的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并且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当处于梅雨季节,降雨量较大时,雨水会从城市道路1流到边缘石块2处,并且从边缘石块2中的进水口3流入到固定槽4中,进水口3中的过滤网301过滤掉一些较大的杂物,防止这些杂物堵塞市政雨水管道13,造成排泄不畅,当降雨量较大时,固定槽4中的雨水上表面超过固定槽4上的溢流孔10时,雨水从溢流孔10流入到蓄水槽11中,并且最终经由连接管道12流入到市政雨水管道13中,这就是该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的使用方法,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