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滤净水处理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3821发布日期:2018-10-13 01:3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市政净水处理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供水水厂的水处理工艺主要是由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和消毒组成的常规处理工艺,对水中嗅和味、铁、锰等指标的去除能力有限。随着供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常规水处理工艺也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人们对供应的给水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供水水厂的水处理工艺主要是由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和消毒组成的常规处理工艺。随着水污染日益严重,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水体,饮用水水源受到日趋广泛的污染。传统的混凝、过滤、消毒等自来水工艺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浊度、色度为主。水的深度处理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我国在饮用水深化处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老水厂均未采用深度处理,只有部分新水厂采用了深度处理。人们开发了许多技术如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和活性炭联用和各种膜技术等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

纳滤技术是从反渗透技术中分离出来的一种膜分离技术,是超低压反渗透技术的延续和发展分支。一般认为,纳滤膜存在着纳米级的细孔,且截留率大于95%的最小分子约为1mm,所以近几年来这种膜分离技术被命为:Nanofiltration,简称:NF,中文译为:纳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纳滤膜被称为超低压反渗透膜(L P R O:Low Press ureReverseOsmosis)或称选择性反渗透膜或松散反渗透膜。

在温度较高的夏天,细菌的增长速度惊人,虽然纳滤膜有截除细菌的功能,但是细菌的尸体及脱落物质体积更小,其穿过反渗透膜后,在受到光照的作用下,细菌又会复活,因此,纳滤膜的清洗成为一个问题,同时现有技术中,供水系统净水效果一般,且供水均为单线供水系统,单供水系统损坏,必须停下维修,给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纳滤净水处理供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滤净水处理供水系统,包括供水管、原水箱、增压泵、纯水箱、出水管,所述供水管连接原水箱进水口,所述原水箱出水口连接增压泵,还包括过滤装置、应急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砂过滤器、第一活性碳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纳滤过滤装置,以及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水泵、第二活性炭过滤器、旁路电磁阀,所述砂过滤器与增压泵之间设有第四单向阀,所述砂过滤器的出水口上连接有低压开关,低压开关经三通分两路,一路连接第一电磁阀、另一路连接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连接第一活性炭过滤器的进水口,第一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和第二电磁阀均通过一三通连接保安过滤器的进水口,保安过滤器出水口经第一单向阀连接第三电磁阀的进水口,第三电磁阀的出水口再经三通分两路,一路连接水泵的进水口,另一路连接第二单向阀;水泵的出水口连接纳滤膜过滤装置的进水口,纳滤膜过滤装置的废水出口连接废水排水管,而纳滤膜过滤装置的纯水出口上装有逆止阀,而该逆止阀则连接一高压开关;高压开关通过一三通分两路,一路连接纯水箱,另一路则连接第二活性炭过滤器进水口,第二活性炭过滤器则也通过一三通分两路,一路连接旁路电磁阀,另一路连接出水管,旁路电磁阀则连接在第二单向阀;

所述应急过滤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应急砂过滤器、应急活性碳过滤器、应急保安过滤器、应急纳滤过滤装置,所述应急活性碳过滤器进水口与增压泵之间通设有一第三单向阀,所述应急纳滤过滤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

优选地,所述纳滤膜过滤装置由四道纳滤膜串联组成。

优选地,所述应急砂过滤器、应急活性碳过滤器、应急保安过滤器、应急纳滤过滤装置,分别与砂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纳滤过滤装置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原水箱体呈纵向设置,箱体由储水区和沉淀区组成,沉淀区在储水区的下方,储水区和沉淀区由锥形隔板分开,沉淀区底部呈倒锥体形,锥形隔板的端部与箱体内壁间有一定间隙,沉淀区底部中心设有排污口,储水区设有一进出水管,部分进出水管呈纵向设置且处于储水区中心,进出水管上端开口连通自来水管,进出水管下端开口于储水区下部的箱体立面,呈纵向设置的部分进出水管上间隔设有若干个进出水孔。

优选地,所述进出水管呈L型,其纵向段上端开口位于箱体顶部,其水平段下端开口于储水区下部且伸出箱体外。

优选地,所述隔板顶部设有一顶部孔,锥形隔板顶部内设有一平板,平板上设有若干平板孔,顶部孔与若干平板孔都呈错位设置。

优选地,低于所述间隙的沉淀区内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块导流板,若干块导流板呈同一斜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保安过滤器内部装有PP棉滤芯。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包括依次串联的砂过滤器、第一活性碳过滤器、保安过滤器、纳滤过滤装置,经过过滤装置后的水,能够达到饮用水标准,过滤彻底。

2、本实用新型需要对纳滤膜进水杀菌时,关闭掉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使得第一活性炭过滤器断路,即从砂过滤器流出的水直接进入保安过滤器,然后到纳滤膜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其中由于没有经过第一活性炭过滤器42,到达纳滤膜过滤装置中的水中会含有余氯,余氯可以对纳滤膜进行杀菌,并且最终制的纯水中也含有余氯,可以进一步对纯水箱进行杀菌,从而有效解决纯水箱的微生物污染问题。当制水结束后,关闭第三电磁阀、开启旁路电磁阀,在水泵驱动下,这时,纯水箱中的纯水经第二活性炭过滤器回流到纳滤膜过滤装置中,对纳滤膜进行冲洗,置换出纳滤膜过滤装置中的含有余氯的水,最终使得纳滤膜过滤装置进水侧和出水侧均是纯水。

3、本实用新型在过滤装置出现损坏需要检修时,为了维持正常的供水功能,通过在增压泵与出水管之间设有与过滤装置并联的应急过滤装置,应急过滤装置一端通过输水管道与增压泵接,另一端通过输水管道与出水管相接,通过在增压泵与出水管之间并联应急过滤装置,供水系统实现两路供水,即正常情况下通过滤装置进行供水,在应急或检修状态下通过应急过滤装置进行供水,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供水系统采用两路供水,可以方便地通过切换水流线路来进行应急供水或不停水检修,保证生产线在供水系统检修或部分损坏时仍能正常运行,使用方便。

4、目前所用的水箱需人工定时清洗,费时费力传统的是在水箱底部设类似清洁刷之类装置,通过清洁刷的人工转动实现清洗,然这种设计使用不方便,因长期使用清洁刷本身也有污染,且一旦清洁刷损坏就没有清洁效果,工作可靠性较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储水区和沉淀区互不干扰,储水区水体平静,设置两个锥面使沉淀物分别自动向沉淀区和清污口集中;又由于在储水区和沉淀区之间设置了两个通道,并在第一通道下部设置了若干导流板,使沉淀区在排污时自动产生旋转涡流,而且清水多向进入,提高清污速度,清洁效果好,使用方便、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原水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水管;2、原水箱,21、储水区,211、进出水管,2111、进出水孔,22、沉淀区,221、沉淀区底部,223、排污口,224、导流板,23、隔板,231、锥孔,232、平板,2321、平板孔,24、间隙;3、增压泵,31、第三单向阀,32、第四单向阀;4、过滤装置,40、旁路电磁阀,41、砂过滤器,411、低压开关,42、第一活性碳过滤器,43、保安过滤器,431第一单向阀,433、第二单向阀,44、纳滤膜过滤装置,441、纳滤膜,442、逆止阀,443、高压开关,45、第一电磁阀,46、第二电磁阀,47、第三电磁阀,48、水泵,49、第二活性炭过滤器;5、应急过滤装置,51、应急砂过滤器,52、应急活性碳过滤器,53、应急保安过滤器,54、应急纳滤过滤装置;6、纯水箱;7、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纳滤净水处理供水系统,主要包括市政自来水供水管1、原水箱2、增压泵3、过滤装置4、应急过滤装置5、纯水箱6、出水管7。

其中市政自来水供水管1连接储水箱2的进水口,原水箱2的出水口连接增压泵3;原水箱2呈纵向设置,箱体由储水区21和沉淀区22组成,沉淀区设置在储水区的下方,储水区和沉淀区由隔板23分开,隔板23为锥形设置,沉淀区底部221呈倒锥体形(整个沉淀区纵向中心截面呈菱形),隔板23的端部与原水箱2箱体内壁间有间隙24形成储水区与沉淀区的第一通道,储水区21设有一进出水管211,部分进出水管211呈纵向设置且处于储水区中心,进出水管上端开口连通自来水管,进出水管下端开口于储水区下部的箱体立面(实现向外供水),呈纵向设置的部分进出水管上间隔设有若干个进出水孔2111,确保储水区21在进水、出水中水体相对平静。

进出水管呈L型,即进出水管由纵向段和水平段组成,其纵向段上端开口位于箱体顶部,其水平段下端开口于储水区下部且伸出箱体外。隔板23的锥顶部分设有锥孔231,隔板23顶部内设有一平板232,平板232上设有若干平板孔2321,是储水区21和沉淀区22的第二通道,锥孔231与若干平板孔2321都呈错位设置,这样可减少对沉淀区22的扰动,沉淀区底部中心设有排污口223。

低于间隙24的沉淀区22内壁上间隔设有若干块导流板224,若干块导流板224呈同一斜向设置,这样在排污时,清水进入沉淀区后与污水混合并自动形成旋转涡流,利于沉淀物向其底部中心的清污口集中,再加上第二通道清水的进入,形成排污时清水的多向流入,提高清污效果。

过滤装置4包括砂过滤器41、第一活性碳过滤器42、保安过滤器43、纳滤膜过滤装置44、第一电磁阀45、第二电磁阀46、第三电磁阀47、水泵48、第二活性炭过滤器49、旁路电磁阀40;其中,增压泵3连接在储水箱2与砂过滤器41之间,砂过滤器41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保安过滤器43内部装有PP棉滤芯,起到防止石英砂、活性炭颗粒等进入纳滤膜过滤装置44;

经过保安过滤器43过滤后的水进入纳滤膜过滤装置44,经过纳滤膜过滤装置44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管道输送至下一道废水处理工序或者直接排放。

纳滤膜过滤装置44由四道纳滤膜441串联组成,纳滤膜441串联的数目不宜过多,否则需要很大的压差才能保证水流通过所有的纳滤膜441,这样一来容易击穿第一道纳滤膜441;纳滤膜441串联的数目也不宜过少,否则达不到过滤的效果。

上述的砂过滤器41的出水口上连接有低压开关411,低压开关411经三通412分两路,一路连接第一电磁阀45、另一路连接第二电磁阀46,第一电磁阀45连接第一活性炭过滤器42的进水口,第一活性炭过滤器42的出水口和第二电磁阀46均通过一三通421连接保安过滤器43的进水口,保安过滤器43的出水口经第一单向阀431连接第三电磁阀47的进水口,第三电磁阀47的出水口再经三通432分两路,一路连接水泵48的进水口,另一路连接第二单向阀433。水泵48的出水口连接纳滤膜过滤装置44的进水口,纳滤膜过滤装置44的废水出口连接废水排水管,而纳滤膜过滤装置44的纯水出口上装有逆止阀442,而该逆止阀442则连接一高压开关443。高压开关443通过一三通444分两路,一路连接纯水箱8,另一路则连接第二活性炭过滤器49进水口,第二活性炭过滤器49则也通过一三通491分两路,一路连接旁路电磁阀40,另一路连接出水管7,旁路电磁阀40则连接在第二单向阀433。另外,低压开关411、高压开关443、第一电磁阀45、第二电磁阀46、第三电磁阀47、水泵48、旁路电磁阀40均电连接在控制装置(图中未画出)上,由控制装置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原理:

正常过滤情况下,打开第一电磁阀45、第三电磁阀47、关闭第二电磁阀46、旁路电磁阀40,这时的制水过程和以往的直饮水机一样,砂过滤器41、第一活性碳过滤器42、保安过滤器43、纳滤膜过滤装置44,最后再进入纯水箱6。

当需要对纳滤膜441进水杀菌时,关闭掉第一电磁阀45,打开第二电磁阀46,使得第一活性炭过滤器42断路,即从砂过滤器41流出的水直接进入保安过滤器43,然后到纳滤膜过滤装置44进行过滤,其中由于没有经过第一活性炭过滤器42,到达纳滤膜过滤装置44中的水中会含有余氯,余氯可以对纳滤膜进行杀菌,并且最终制的纯水中也含有余氯,可以进一步对纯水箱6进行杀菌,从而有效解决纯水箱的微生物污染问题。

当制水结束后,关闭第三电磁阀47、开启旁路电磁阀40,在水泵400驱动下,这时,纯水箱6中的纯水经第二活性炭过滤器49回流到纳滤膜过滤装置44中,对纳滤膜进行冲洗,置换出纳滤膜过滤装置44中的含有余氯的水,最终使得纳滤膜过滤装置44进水侧和出水侧均是纯水。

考虑到当过滤装置4出现损坏需要检修时,为了维持正常的供水功能,在所述增压泵3与出水管7之间设有与过滤装置4并联的应急过滤装置5,应急过滤装置5一端通过输水管道与增压泵3相接,另一端通过输水管道与出水管7相接。

所述应急过滤装置5包括通过输水管道串联的应急砂过滤器51、应急活性碳过滤器52、应急保安过滤器53,应急纳滤过滤装置54,经过应急过滤装置5过滤后的水质能达到饮用水的需求,由于应急过滤装置5仅在出现非常情况时做应急供水用,因此在应急过滤装置5中去除了不必要的元件,降低了供水系统的制造成本;通过在增压泵3与出水管7之间并联应急过滤装置5,供水系统实现两路供水,即正常情况下通过滤装置4进行供水,在应急或检修状态下通过应急过滤装置5进行供水,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供水系统采用两路供水,可以方便地通过切换水流线路来进行应急供水或不停水检修,保证生产线在供水系统检修或部分损坏时仍能正常运行,使用方便。

在增压泵3与应急砂过滤器51直接设置有一第三单向阀31、增压泵3与砂过滤器41之间这有第四单向阀32,但正常情况下供水时,打开第四单向阀32,关闭第三单向阀31,但需要维修时,打开第三单向阀31,关闭第四单向阀32,实现过滤装置与应急过滤装置的切换。

上述的应急砂过滤器51、应急活性碳过滤器52、应急保安过滤器53,应急纳滤过滤装置54的结构均与砂过滤器41、活性碳过滤器42、保安过滤器43,纳滤过滤装置44的结构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