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1757发布日期:2018-11-09 20:26阅读:1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进一步是指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



背景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有集中处理模式、就地处理模式和分散处理模式。分散污水处理介于集中处理和就地处理之间,即将来自单独的住户、组屋以及独立的社区、风景区、城市郊区、水源地区、旅游观光地区的污水在污水产生点附近收集,送至附近的污水处理设施。

目前,分散处理模式有代表型的技术有以下几种。

①地埋式好氧处理池:污水经化粪池半厌氧消化去除粗物质,通过管沟或管道汇入地下池,通过地下好氧处理池多单元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

②生物塘:通过生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植物吸附污水中的N、P,净化水质。

③地沟处理系统:通过土壤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氧化还原、沉淀、土壤微生物吞噬、抗菌素的杀菌作用以及植物的根系对N、P等营养物的吸收,净化水质。

④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兼化粪池和处理为一体,由处理和沉淀处理两部分组成,采用好氧和厌氧交替处理以去除N、P和有机污染物。

上述处理系统有的存在着要增加收集管网或管沟;有的要增加曝气充氧环节,这些都增加了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降低了处理系统正常使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不需要太多的管道施工,可以降低整个工程造价,同时因为管道极少,解决了污水的泄漏问题,使生活污水得到完全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包括池体,从进水端至出水端,所述池体内依次设有酸化初沉池、厌氧过滤室、生物载体流动室以及沉淀室;所述池体顶部设有多个检修孔,所述检修孔上设有拨风管。

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槽体直接由工厂生产并运送到现场安装。

优选方案,所述池体为采用复合玻璃钢材料((FRP))制备成的池体。

优选方案,在槽顶分别设置有槽顶检修孔Ⅰ、槽顶检修孔Ⅱ和槽顶检修孔Ⅲ,在槽顶检修孔Ⅱ上设置有拨风管Ⅰ;在槽顶检修孔Ⅲ上设置有拨风管Ⅱ。

优选方案,所述酸化初沉室进口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下端设置有进水分配渠,进水分配渠下端设置有夹杂物去除斗,酸化初沉室后端隔板上部设置有酸化初沉室出水整流渠,酸化初沉室室内设置有软性纤维填料。

优选方案,所述厌氧过滤室后端隔板上部设置有厌氧过滤室出水整流渠,室内设置有组合式填料。

优选方案,所述生物载体流动室后端隔板上部设置有生物载体流动室出水整流渠,室内设置有聚氨酯悬浮填料。

优选方案,所述沉淀室末端设置有出水口,室内设置有消毒腔。

优选方案,所述槽顶分别设置有槽顶检修孔Ⅰ;槽顶检修孔Ⅱ,在槽顶检修孔Ⅱ上设置有拨风管Ⅰ;槽顶检修孔Ⅲ,在槽顶检修孔Ⅲ上设置有拨风管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在工厂生产线批量生产,现场安装使用方便;②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设有机电设备和机械运动部件,最大限度降低了运行费用和提高了可靠性;③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所培养的微生物可在缺氧环境下生存。

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适用的地区包括水源地区、旅游观光地;城市居住小区;农村居住地区;城市郊区等。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在图中:

1-酸化初沉室;1-1-进水口;1-2-进水分配渠;1-3-夹杂物去除斗;1-4-酸化初沉室出水整流渠;1-5-软性纤维填料;

2-厌氧过滤室;2-1-厌氧过滤室出水整流渠;2-2-组合式填料;

3-生物载体流动室;3-1-生物载体流动室出水整流渠;3-2-聚氨酯悬浮填料;

4-初沉室;4-1-出水口;4-2-消毒腔;

5-槽顶检修孔Ⅰ;

6-槽顶检修孔Ⅱ;6-1-拨风管Ⅰ;

7-槽顶检修孔Ⅲ;7-1-拨风管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由图1和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采用复合玻璃钢(FRP)材料池体,包括用隔板隔开的酸化初沉池1、厌氧过滤室2、生物载体流动室3、沉淀室4。在槽顶分别设置有槽顶检修孔Ⅰ5、槽顶检修孔Ⅱ6、槽顶检修孔Ⅲ7。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槽体直接由工厂生产并运送到现场安装。

具体结构为:

所述酸化初沉室1进口端设置有进水口1-1,进水口下端设置有进水分配渠1-2,进水分配渠下端设置有夹杂物去除斗1-3,酸化初沉室后端隔板上部设置有酸化初沉室出水整流渠1-4,酸化初沉室室内设置有软性纤维填料1-5,软性纤维填料为悬挂式。软性纤维填料纤维束长度120mm,纤维束间距120mm,纤维丝量每束8100根,纤维束密度578束/m3,理论比表面积1235㎡/m3,单位质量1.6kg/m3池,挂膜后质量290kg/m3池。

所述厌氧过滤室2后端隔板上部设置有厌氧过滤室出水整流渠2-1,室内设置有组合式填料2-2,组合式填料为悬挂式,塑料环片直径为75mm,单片填料直径为150mm,单片间距为60mm,池内布置间距为150mm,理论比表面积2600㎡/m3池,单位质量4.5kg/m3池,挂膜后质量360kg/m3池。

所述生物载体流动室3后端隔板上部设置有生物载体流动室出水整流渠3-1,室内设置悬空的上、下钢丝网,并在上、下钢丝网形成的隔室内填充聚氨酯悬浮填料3-2,聚氨酯悬浮填料孔隙率为90~95%,微生物负载量为30g/L,载体规格为30mm立方体,池容填充率为40%。

所述沉淀室4末端设置有出水口4-1,室内设置有消毒腔4-2。

所述槽顶分别设置有槽顶检修孔Ⅰ5;槽顶检修孔Ⅱ6,在槽顶检修孔Ⅱ6上设置有拨风管Ⅰ;槽顶检修孔Ⅲ7,在槽顶检修孔Ⅲ7上设置有拨风管Ⅱ。

上述形成的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是一座微型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小,易于施工。由于其简单的维护,几乎没有维护成本,为净化槽的正常使用提供了保障。

工作过程描述:原生活污水首先酸化初沉室1进口端设置的进水口1-1进入,经进水口下端设置的进水分配渠1-2再跌水至进水分配渠下端设置的夹物去除斗1-3后进入酸化初沉室内,将流入水中较大的夹杂物、固形物、油脂进行分离,贮留污泥;利用室内软性纤维填料作为载体生长的水解酸化菌,对贮留污泥进行酸化处理,利用水解、产酸菌活性强、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将污泥和污水中的大分子结构经水解、酸化为可溶性小分子,以消解污泥和提高可生化性B/C比,为下一阶段生物处理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打好基础。

酸化初沉室1处理后的出水由设置在酸化初沉室后端隔板上部的酸化初沉室出水整流渠1-4进入厌氧过滤室2,厌氧过滤室内安装有组合式填料2-2,在污水通过时,将固形物分离,贮留污泥。此外,通过厌氧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并进行氧化态的脱氮。

厌氧过滤室2处理后的出水由设置在厌氧过滤室后端上部的厌氧过滤室出水整流渠2-1进入生物载体流动室3内,生物载体流动室内填充有聚氨酯悬浮填料3-2,在污水通过时,通过附着在聚氨酯悬浮填料载体上的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有机物以及使氨态氮进行硝化反应。在进行硝化反应时所需要的氧由设置在槽顶检修孔Ⅱ上的拨风管Ⅰ、槽顶检修孔Ⅲ上的拨风管Ⅱ从大气中拨风管提供。

上述酸化初沉室1、厌氧过滤室2、生物载体流动室3所培养的微生物均可在缺氧环境下生存。

生物载体流动室3处理后的出水由设置在生物载体流动室后端隔板上部的生物载体流动室出水整流渠3-1进入沉淀室,对从生物载体流动室移送的处理水中的浮游物质进行沉淀分离,再将消毒剂投入到消毒腔4-2内对处理水进行消毒后排放。

当进水水质COD≤350mg/L,BOD≤160mg/L,氨氮≤40mg/L,TP=1.7mg/L,SS≤230mg/L,经小型生物接触净化槽处理后,水质达到或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