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剂投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3811发布日期:2018-12-05 19:5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絮凝剂投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絮凝剂投加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絮凝剂投加系统。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指混入原油、各种成品油、渣油等重质油的污泥。含油污泥不是自然界固有存在的,而是由于油田开采、石油炼制过程、运输、使用、贮存等各种与原油、成品油有关的工业、民用、个人等,因各种事故、操作不当、设备陈旧、破损、腐蚀等原因造成原油、成品油跑、冒、滴、漏,外泄到地面,沉积到海洋、湖泊、河底,与泥土、水等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油、土,水,甚至掺混有等其他污染物的混合物。含油污泥对人体有害,对植物、水体生物有害,蒸发在空气中的油气能刺激皮肤、眼睛及呼吸器官,使土地失去植物生长的功能,处理和修复困难,是石油及石油化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含油污泥主要产生在油田和炼油厂,按来源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1)在油田开发特别是油井采油生产和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部分原油放喷或被油管、抽油杆、泵及其他井下工具携带至土油地或井场,这些原油渗入地面土壤,形成油泥称为落地油泥;(2)各种储油罐在自然沉降中也会产生一些油泥称为罐底泥;(3)炼油厂三泥,包括:隔油池底泥、溶气浮选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等,其中以浮选浮渣量为最大,占三泥总量的80%。含油污泥的产量巨大,因此在生产中,需要经含油污泥进行絮凝处理,以得到处理后的液体,再次净化得到纯净的水,但在絮凝处理的过程中,并不能自动控制絮凝剂的投放量,需要操作人员根据经验进行投放,但这种投放方式往往会导致絮凝剂使用过多,浪费絮凝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剂投加系统,其优点是能够检测絮凝剂的絮凝程度进而控制调节投放絮凝剂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絮凝剂投加系统,包括用于流通泥浆的泥浆管道、用于抽取污泥至泥浆管道内的污泥泵和、用于流通絮凝剂的絮凝管道、用于向泥浆管道内投加絮凝剂的絮凝剂投加泵,还包括用于控制絮凝剂投加量的投加控制系统,所述投加控制系统包括絮凝评估模块:耦接于絮凝管道与泥浆管道,用于抽取泥浆絮凝样本,并检测样本絮凝后絮体的含量并输出絮凝评估信号;中央处理模块:耦接于絮凝剂投加泵和絮凝评估模块,用于接收絮凝评估信号,并控制絮凝剂投加泵的投加量。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絮凝评估模块检测管道内污泥需要投放絮凝剂的比例,将絮凝剂评估的信号传送到中央处理模块内,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根据污泥絮凝程度调节絮凝剂投加泵的投加量,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减少了人工进行絮凝剂投放的麻烦,同时能够大量节省不必要的絮凝剂投加,节省了絮凝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投加系统还包括污泥流量检测模块:耦接于污泥泵,用于检测污泥的流量并输出流量检测信号;污泥浓度检测模块:耦接于污泥泵,用于检测污泥浓度并输出污泥浓度检测信号;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耦接于污泥流量检测模块以及污泥浓度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流量检测信号和污泥浓度检测信号,并调整絮凝剂投加泵的投加量。

通过污泥流量检测模块和污泥浓度检测模块对检测污泥的浓度和流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后的的浓度以及流量与絮凝效果进行配合,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进而更加精准的控制投加泵的投加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絮凝评估模块包括 反应室:用于部分污泥进行絮凝过程;泥浆样本抽取泵:耦接于泥浆管道与反应室,用于抽取泥浆管道内未投加絮凝剂的污泥至反应室内;絮凝样本抽取泵:耦接于絮凝管道与反应室,用于抽取絮凝管道内的絮凝剂至反应室内;光学分析模块:耦接于反应室,用于识别反应室内絮凝后的污泥,并输出光学分析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泥浆样本抽取泵与絮凝样本抽取泵将样本泥浆与样本絮凝剂抽取至反应室内,反应后通过光学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得出絮凝剂需要投加的比例系数,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内,控制絮凝剂投加的剂量,进而能够控制絮凝剂的投加量比较准确,不会过量,保证絮凝剂投加量较少且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应室包括若干个分反应室,所述光学分析模块耦接于若干个分反应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多个分反应室对样本抽取进行反应,得出多组反应的絮凝比例系数的平均值,进而确定絮凝剂的投加量,保证絮凝剂的投放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学分析模块包括光照模块:设置在泥浆管道上,用于照射絮凝后的泥浆;图像采集模块:设置在泥浆管道上用于采集照射泥浆后的阴影图像;图像分析模块:耦接于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分析阴影图像并输出图像分析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照对絮凝后的泥浆进行照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光照后形成的图像,图像分析模块对照射后的图像进行处理,根据透光度确定絮凝效果以及絮凝系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絮凝样本抽取泵设置为无极调速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无极调速泵对絮凝剂不断的抽取,对反应室内的污泥进行实时絮凝,以及观察絮凝效果,保证絮凝系数随温度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保证絮凝剂的投放量始终趋于较小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用于对絮凝后泥浆进行脱水处理的脱水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絮凝后的泥浆进行脱水处理,将泥浆与水进行更大程度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可编程控制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编程控制器具有功能较多,且造价低廉等特点,节省了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絮凝评估模块检测管道内污泥需要投放絮凝剂的比例,通过污泥流量检测模块和污泥浓度检测模块检测污泥的浓度和流量,将上述的信号传送到中央处理模块内,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根据污泥的浓度、流量和絮凝程度调节絮凝剂投加泵的投加量,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减少了人工进行絮凝剂投放的麻烦,同时能够大量节省不必要的絮凝剂投加,节省了絮凝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体现投加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多反应室反应的系统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光学分析模块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絮凝剂投加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流通泥浆的泥浆管道、用于抽取污泥至泥浆管道内的污泥泵和、用于流通絮凝剂的絮凝管道、用于向泥浆管道内投加絮凝剂的絮凝剂投加泵,还包括用于控制絮凝剂投加量的投加控制系统,投加控制系统包括絮凝评估模块:耦接于絮凝管道与泥浆管道,用于抽取泥浆絮凝样本,并检测样本絮凝后絮体的含量并输出絮凝评估信号;污泥流量检测模块:耦接于絮凝剂投加泵,用于检测污泥的流量并输出流量检测信号;污泥浓度检测模块:耦接于絮凝剂投加泵,用于检测污泥浓度并输出污泥浓度检测信号;中央处理模块:耦接于絮凝剂投加泵、絮凝评估模块、污泥流量检测模块和污泥浓度检测模块,用于接收絮凝评估信号、流量检测信号和污泥浓度检测信号,并控制絮凝剂投加泵的投加量。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具有功能较多,且造价低廉等特点,节省了制造成本。而且可编程控制器比较符合本实施例中根据对污泥浓度以及污泥流量对絮凝剂投加泵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可编程控制器选用型号为KV-3000的可编程控制器。

能够通过絮凝评估模块检测管道内污泥需要投放絮凝剂的比例,通过污泥流量检测模块和污泥浓度检测模块检测污泥的浓度和流量,将上述的信号传送到中央处理模块内,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根据污泥的浓度、流量和絮凝程度调节絮凝剂投加泵的投加量,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减少了人工进行絮凝剂投放的麻烦,同时能够大量节省不必要的絮凝剂投加,节省了絮凝剂。

絮凝评估模块包括用于部分污泥进行絮凝过程的反应室;耦接于泥浆管道与反应室,用于抽取泥浆管道内未投加絮凝剂的污泥至反应室内的泥浆样本抽取泵;耦接于絮凝管道与反应室,用于抽取絮凝管道内的絮凝剂至反应室内的絮凝样本抽取泵;耦接于反应室,用于识别反应室内絮凝后的污泥,并输出光学分析信号的光学分析模块。

能够通过泥浆样本抽取泵与絮凝样本抽取泵将样本泥浆与样本絮凝剂抽取至反应室内,反应后通过光学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得出絮凝剂需要投加的比例系数,传输至中央处理模块内,控制絮凝剂投加的剂量,进而能够控制絮凝剂的投加量比较准确,不会过量,保证絮凝剂投加量较少且效果较好。

参照图3所示,上述的反应室可设置为一个反应室,也可设置为若干个分反应室,光学分析模块耦接于若干个分反应室。多个分反应室对样本抽取进行反应,得出多组反应的絮凝比例系数,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计算多个絮凝比例系数的平均值,进而确定絮凝剂的投加量,保证絮凝剂的投放更加准确。

在一个反应室的絮凝投加系统内,絮凝样本抽取泵可以设置为普通抽取泵或者无极调速泵。无极调速泵对絮凝剂不断的抽取,对反应室内的污泥进行实时絮凝,以及观察絮凝效果,保证絮凝系数随温度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保证絮凝剂的投放量始终趋于较小值。

参照图4所示,光学分析模块包括设置在泥浆管道上,用于照射絮凝后的泥浆的光照模块;设置在泥浆管道上用于采集照射泥浆后的阴影图像的图像采集模块;耦接于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分析阴影图像并输出图像分析信号的图像分析模块。

光照对絮凝后的泥浆进行照射,图像采集模块采集光照后形成的图像,图像分析模块对照射后的图像进行处理,根据透光度确定絮凝效果以及絮凝系数。絮凝剂投加泵耦接一个混药模块,能够将絮凝剂与污泥充分混合,保证絮凝的效果更好。

还包括用于对絮凝后泥浆进行脱水处理的脱水模块,能够对絮凝后的泥浆进行脱水处理,将泥浆与水进行更大程度的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通过絮凝评估模块检测管道内污泥需要投放絮凝剂的比例,通过污泥流量检测模块和污泥浓度检测模块检测污泥的浓度和流量,将上述的信号传送到中央处理模块内,由中央处理模块进行分析,根据污泥的浓度、流量和絮凝程度调节絮凝剂投加泵的投加量,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减少了人工进行絮凝剂投放的麻烦,同时能够大量节省不必要的絮凝剂投加,节省了絮凝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