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综合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3938发布日期:2019-02-01 19:4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综合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水体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综合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我国河流污染极度恶化。耗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盐含量居高不下,造成河流季节性或常年出现黑臭现象。河流黑臭主要是过量纳污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的结果,水体在缺氧乃至厌氧条件下污染物会转化并产生氨氮、硫化氢、挥发性有机酸等恶臭物质以及铁、锰硫化物等黑色物质。河流出现黑臭,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存在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城市形象和生态环境。目前国内外用于治理黑臭河的技术主要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沉淀、人工曝气等;化学方法主要包括强化絮凝、化学氧化和化学沉淀等;生物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强化技术、生物膜技术、植物净化技术和生物-生态净化技术等。

生物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恢复黑臭河的生态功能,是国内外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技术,它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改善水体水质,同时构建具有完整营养级结构的水生态系统,从根本上恢复水体系统的健康。生物方法应用于黑臭河的治理,具有稳定有效、安全持久、工程造价较低、运行成本低廉、可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等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是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微生物强化技术通过向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提高有效微生物的浓度,增强对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提高其降解速率,并改善原有生物处理体系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能。

但是每种方法对河道的去除氨氮以及总磷、改善水体溶解氧等效果有限,需要一种综合的技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合了植物修复、生物接触氧化和微生物强化技术的河道综合治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河道综合治理装置,包括生态浮床、储水箱、曝气装置、进水闸门、出水闸门;生态浮床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储水箱上为缺少顶面的立方箱体,生态浮床与储水箱固定连接作为储水箱的顶面,生态浮床浮在水面,储水箱没于水面下,储水箱迎水面设有进水闸门、背水面设有出水闸门,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曝气管、曝气头,曝气头位于生态浮床下垂直插入储水箱底部,曝气头通过曝气管与曝气机连接。将本装置置于所需处理河道上,打开进、出水闸,将储水箱灌满,通过水生植物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改善水体水质,布设曝气机,出气口直通至装置底部,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曝气改善水体溶解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另外一方面可以不断冲刷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由于本装置为封闭体系,因此能在储水箱内投加芽孢杆菌以及小分子生物肽,浓度3~5ppm,可以吸附和分解水中有机碳、脱氮、固磷,凝固悬浮物,净化水质,提高透明度;迅速提高池底氧化还原能力,降低底泥氨氮及硫化氢等发臭物质的浓度,迅速改善底质发黑发臭的现象。待净化合格后打开进出水闸更换储水箱中的河水,继续净化,直至该段水质合格,再整体取出移至下一段河道。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箱底部设有5~10cm厚的填料层,填料为生物陶粒、火山岩、沸石中的一种或几种。填料作为微生物的附着床,同时能吸收水中氨态氮、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能有效地降低池底硫化氢毒性,调节pH值,增加水中溶解氧,为浮游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碳素,提高水体光合作用强度,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微量元素肥料。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的粒径为10~50mm。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浮床由四根浮筒围成框型,中间铺设网面,网眼1~2cm。

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为美人蕉、再力花、风车草、水生鸢尾、菖蒲、花叶芦竹、野慈姑、千屈菜中的一种,株间距30~50cm。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闸门、出水闸门由定板和动版组成,定板取代储水箱的迎水面、背水面,定板上开有若干条横槽,动版面积大于横槽,动版与横槽接触面上设有密封胶条,动版通过连接杆与水面上的手柄连接。进、出水闸门的大小影响更换水体的速度,本装置设计的板条形移动闸门不用下水操作就能快速无死角的更换水体。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合了多种水体净化方法,在一套装置内实现了植物修复、生物接触氧化和微生物强化技术的运用,具有处理效果明显、净化时间短、制造维护成本低、装置一体化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一种河道综合治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 实施例2、3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生态浮床;2.水生植物;3.储水箱;4.填料;5.蝶阀;6.板条形移动闸门;7.曝气头;8.曝气管;9.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用的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一种河道综合治理装置,包括生态浮床1、储水箱2、曝气装置、进水闸门、出水闸门;生态浮床1由四根浮筒围成20㎡框型,中间铺设网面,网眼1~2cm,在生态浮床1上种植美人蕉、再力花、风车草、水生鸢尾、菖蒲、花叶芦竹、野慈姑、千屈菜中的一种,株高约20cm,间距30~50cm;储水箱2上为缺少顶面的立方箱体,生态浮床1与储水箱2固定连接作为储水箱2的顶面,生态浮床1浮在水面,储水箱2没于水面下,在储水箱2底部设有5~10cm厚的填料4层,填料4为沸石,沸石的粒径为30~50mm,储水箱2迎水面设有3~5个进水蝶阀5、背水面设有3~5个出水蝶阀5,在储水箱2内投加芽孢杆菌以及小分子生物肽,浓度3~5ppm;曝气装置包括2.2KW曝气机、曝气管8、曝气头7,曝气头7位于生态浮床1下垂直插入储水箱2底部,曝气头7通过曝气管8与曝气机连接。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填料4为火山岩和沸石按重量比为1:1混合,火山岩的粒径为10~30mm,沸石的粒径为30~50mm;进水闸门、出水闸门由定板和动版组成板条形移动闸门6,定板取代储水箱2的迎水面、背水面,定板上开有若干条横槽,动版面积大于横槽,动版与横槽接触面上设有密封胶条,动版通过连接杆与水面上的手柄9连接。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填料4为生物陶粒、火山岩、沸石按重量比为1:1混合,生物陶粒的粒径为20~40mm,火山岩的粒径为10~30mm,沸石的粒径为30~50mm。

本实用新型按照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