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4462发布日期:2018-12-11 20:2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折流生物反应(HVBR)装置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高浓度污水有粪便污水、化工、印染废水等高COD、氨氮的污水。化学法处理高浓度污水如芬顿法、湿式氧化法等,需要添加大量化学药剂,药剂的加入同时也带入了新的需要处理的污染,而且对设备也有要求,湿式氧化需要高温高压的处理条件,对设备要求较高,芬顿试剂中的双氧水具有较强腐蚀性,对操作人员有危险性,最重要的一点是化学法运行成本较高。传统上生物法处理高浓度污水采用的是好氧工艺,传统好氧工艺需要后续机械过滤等的辅助,因此系统设备投资庞大,动力消耗较高,这就意味着较高维护和运行成本。

CN201710253383.7公开了一种尼卡巴嗪工业生产中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方法,方法包括将用浓硫酸调节pH的废水打入催化氧化塔中进行氧化,再加入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进行絮凝沉淀,上清液进入水解酸化池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最后将水解酸化后的废水运用A/O工艺进行处理。方法中催化氧化过程中加入浓硫酸进行pH调节,氧化剂为双氧水,絮凝时又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方法中药剂成本较高。CN201510752653.X公开了一种高浓度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离子交换器去除水中悬浮物和硬度,进行水质软化操作,然后再进入反渗透系统进行处理,反渗透产水直接回用,反渗透系统出来的浓缩液经过蒸发结晶析出固体颗粒,经离心脱水干燥打包作进一步处理。CN201710529804.4公开了一种高浓度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催化氧化系统、高效填料氧化塔系统、沉淀系统。预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破乳装置、沉淀池和气浮池,破乳过程加入氧化钙、酸和絮凝剂。催化氧化系统包括催化焚化炉,由加热器补充焚化炉温度至300℃左右即开始氧化反应。此方法是利用常态裂变催化氧化技术将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中的大分子物质断键成小分子或单分子物质,使其更易降解,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污泥。但是工艺前期投入较高,后期运行化学药剂和需要外部热能较高。CN201610564061.X公开了一种厌氧折流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进水管、出水管、磁场发生器和固定化微生物球等。固定化微生物球包括磁介质和活性污泥,它能够保持微生物的活性,使泥水分离,沉降性好。磁场的作用能使固定化微生物球处于悬浮状态,还能提高微生物活性。CN201710868132.X公开了一种首格升流式组合折流板厌氧水解反应一体化装置。装置首格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其后串联多格厌氧折板反应器ABR。首格采用UASB,设置了填料和上清液的大比例回流,有效提高了泥水混合区的污泥浓度,从而提高整个厌氧水解反应器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污废水在ABR上下向流反应室折流过程中,改善泥水混合状态,克服了传统ABR上向流室沟流和死角多的缺点。适合在中小规模废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CN201310486635.2公开了一种厌氧折流反应器,此反应器包括高位水槽、ABR反应池、恒温系统。其中ABR反应池由6个隔室串联组成,前4个隔室为密封的厌氧反应池,第5个隔室为缺氧反应池,第6个隔室为好氧反应池,COD的去除率为95.58%。但实际投入生产后,池体体积较大,密封造价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效、简易的处理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High performance Vertical Biological Reaction,HVBR),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利用折流方式来增加厌氧反应流程的污水处理方法。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厌氧反应过程、好氧反应过程、沉淀过程,经过这三个过程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的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为了完成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它包括:厌氧折流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和风机,厌氧折流池的出口通过厌氧折流池向好氧池的排泥管或溢流板与好氧池相连,好氧池通过好氧池向沉淀池的排泥管与沉淀池相连,在好氧池上还装有从好氧池的底部向污泥池的上部排放污泥的好氧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沉淀池的下端分别通过沉淀池向厌氧折流池的排泥管、沉淀池向好氧池的排泥管和沉淀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与厌氧折流池、好氧池和污泥池的上部相连,沉淀池的上部装有沉淀池的溢流出水管,沉淀池的溢流出水管将污水排出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进行达标处理,在污泥池的上部装有通向好氧池的污泥池向好氧池的溢流管,污泥池的下端装有污泥池排泥管,将污泥排出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在好氧池和污泥池内分别装有曝气盘和曝气圆盘,风机分别通过气提管与曝气盘和曝气圆盘相连,其中:厌氧折流池由至少二个串联在一起的厌氧池组成,在每个厌氧池内装有至少一块与厌氧池的底部留有间隙的折流板,在厌氧池之间装有从最后一个厌氧池底部流向第一个厌氧池顶部的厌氧折流池自回流提泥管,在好氧池内装有从好氧池的一侧底部流向好氧池的一侧顶部的好氧池自回流提泥管,在厌氧折流池自回流提泥管、好氧池自回流提泥管、沉淀池向厌氧折流池的排泥管、沉淀池向好氧池的排泥管、好氧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和沉淀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的下部分别通过气提管与风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的气提管上分别装有气阀,所述污泥池排泥管和沉淀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上分别装有排泥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沉淀池底部和污泥池底部均为倒圆锥台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其中:该装置还包括:加药泵,加药泵通过加药管向好氧池中加入药液;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厌氧池为二个,折流板为一块,折流板与厌氧池的底部留有15-20cm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的二个厌氧池与好氧池为一个整体,它们被集中在一个主罐体中,该主罐体为圆柱型的主罐体,该主罐体被分为三个扇形区域,其中两个扇形区域分别为厌氧池,一个扇形区域为好氧池,在两个厌氧池之间污水通过溢流板从第一个厌氧池流向第二个厌氧池,再通过溢流板从第二个厌氧池流向好氧池,第一厌氧池、第二厌氧池和好氧池的水位逐步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的一个厌氧池占主罐体整个圆周的1/6,好氧池占主罐体整个圆周的2/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其中:从沉淀池的下端通过沉淀池向厌氧折流池的排泥管与第二厌氧池的进口区域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高效折流生物反应方法,可达标处理高浓度的污水,达到《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2)本实用新型利用气提方式进行污泥回流,降低了水处理运行成本,以及设备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厌氧区水流方式为上下折流,耐负荷冲击能力增大,适用性广,不仅适用于粪便污水、涂装废水等高浓度污水,也适用于生活污水的达标处理。

4)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法处理高浓度污水过程中无难闻的气味产生,如氨气的味道,且方法简单,沉淀池自然沉降效果好,不影响出水情况,无需使用特殊手段来加速沉降。

5)本实用新型出水为自然沉降方式得到,无外加过滤器,设备简单,机械设备只需加药泵、气泵和进水泵,设备投入费用少。

6)采用气提方式进行污泥回流,实现各个池中的污水流动,防止了厌氧池和好氧池中的污泥沉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厌氧池和好氧池为一体结构的主罐体俯向示意图。

在图1至图2中,标号1为厌氧折流池;标号2为好氧池;标号3为沉淀池;标号4为污泥池;标号5为折流板;标号6为厌氧池;标号7为曝气管;标号8为排泥阀;标号9为加药管;标号10为气提管;标号11为气阀;标号12为风机;标号13为加药泵;标号14为曝气圆盘;标号15为好氧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标号16为沉淀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标号17为污泥池向好氧池的溢流管;标号18为沉淀池的溢流出水管;标号19为沉淀池向好氧池的排泥管;标号20为沉淀池向厌氧折流池的排泥管;标号21为好氧池自回流提泥管;标号22为厌氧折流池自回流提泥管;标号23为好氧池向沉淀池的排泥管;标号24为污泥池排泥管;标号25为厌氧折流池向好氧池的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折流池1、好氧池2、沉淀池3、污泥池4和风机12,厌氧折流池1的出口通过厌氧折流池向好氧池的排泥管25或溢流板与好氧池2相连,好氧池2通过好氧池向沉淀池的排泥管23与沉淀池3相连,在好氧池2上还装有从好氧池2的底部向污泥池4的上部排放污泥的好氧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15,沉淀池3的下端分别通过沉淀池向厌氧折流池的排泥管20、沉淀池向好氧池的排泥管19和沉淀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16与厌氧折流池1、好氧池2和污泥池4的上部相连,沉淀池3的上部装有沉淀池的溢流出水管18,沉淀池的溢流出水管18将污水排出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排入市政管线进行达标处理,在污泥池4的上部装有通向好氧池2的污泥池向好氧池的溢流管17,污泥池4的下端装有污泥池排泥管24,将污泥排出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装置,在好氧池2和污泥池4内分别装有曝气管7和曝气圆盘14,风机12分别通过气提管10与曝气管7和曝气圆盘14相连。

厌氧折流池1由二个串联在一起的厌氧池6组成,在每个厌氧池6内装有一块与厌氧池6的底部留有15-20cm间隙的折流板5,如图2所示,二个厌氧池6与好氧池2为一个整体,它们被集中在一个主罐体中,该主罐体为圆柱型的主罐体,该主罐体被分为三个扇形区域,其中两个扇形区域分别为厌氧池6,一个扇形区域为好氧池2,在两个厌氧池6之间污水通过溢流板从第一个厌氧池6流向第二个厌氧池6,再通过溢流板从第二个厌氧池6流向好氧池2,第一厌氧池6、第二厌氧池6和好氧池2的水位逐步降低。一个厌氧池6占主罐体整个圆周的1/6,好氧池2占主罐体整个圆周的2/3。

在第一个厌氧池6与第二个厌氧池6之间装有从第二个厌氧池6底部流向第一个厌氧池6顶部的厌氧折流池自回流提泥管22,从沉淀池3的下端通过沉淀池向厌氧折流池的排泥管20与第二厌氧池6的进口区域相连。在好氧池2内装有从好氧池2的一侧底部流向好氧池2的一侧顶部的好氧池自回流提泥管21,在厌氧折流池自回流提泥管22、好氧池自回流提泥管21、沉淀池向厌氧折流池的排泥管20、沉淀池向好氧池的排泥管19、好氧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15和沉淀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16的下部分别通过气提管10与风机12相连,气提管10上分别装有气阀11,污泥池排泥管24和沉淀池向污泥池的排泥管16上分别装有排泥阀8。

该装置还包括:加药泵13,加药泵13通过加药管9向好氧池2中加入药液,沉淀池3底部和污泥池4底部均为倒圆锥台形。

本实用新型的高浓度污水进水的检测结果为COD:8000mg/L;氨氮:482mg/L;TP(总含磷量):40mg/L。

本实用新型的排放水质量与标准要求见如下对比表1:

表1HVBR处理高浓度污水出水检测结果与标准要求的对比

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处理过的高浓度污水的各项指标已经完全达到了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所要求排放的限值。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