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197发布日期:2019-01-13 17:4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膜过滤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其优越的水处理性能使得膜过滤技术已成为当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的重要部件;在实际应用中,大多废水处理厂根据废水的成分以及需要得到的处理结果选择一种相对匹配的膜孔孔径,一旦废水成分发生变化,就会严重影响过滤效率,比如膜孔孔径较大,使不需要的大分子物质进入滤水中,则该滤水还需要使用小膜孔孔径的膜滤装置进行二次过滤,不仅增加了过滤成本,而且降低了过滤效率;如果膜孔孔径较小,针对含有大量大分子的废水,大分子无法通过膜孔且容易聚集在膜孔的表面,而影响小分子通过膜孔的速度,从而过滤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因膜孔不匹配造成过滤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箱和过滤装置;其中所述废水箱通过一供水管与过滤装置相连;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若干个膜孔孔径不等的滤膜组件;所述供水管包括:总管和若干支管,且所述总管和各支管上均设有电磁阀;以及各滤膜组件分别通过相应支管与总管相连。

进一步,所述废水箱1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废水经所述进水口流入废水箱内;以及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压力泵,以将废水箱内的废水经供水管引入过滤装置内。

进一步,每个滤膜组件均包括:废水进口、浓缩水出口和滤水出口;其中各废水进口与相应的支管相连;各浓缩水出口通过管道组件与废水箱的相连,以使经过滤膜组件过滤后的浓缩水回流至废水箱内;以及各滤水出口通过管道组件连接至一集水箱。

进一步,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水质监测模块;所述水质监测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和与该控制模块相连的水质检测单元;其中所述水质检测单元的检测头位于废水箱内;所述水质检测单元适于将采集到的水质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以及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相应支管上的电磁阀打开,以使废水进入相应滤膜组件进行过滤。

进一步,所述废水箱内且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过滤网,以初步过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

进一步,所述废水箱的底部呈漏斗状,以使沉积物堆积在漏斗底部;以及漏斗底部的中心处设有一沉积物排放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不同膜孔孔径的滤膜组件,实现了对不同成分的废水使用相应匹配的膜孔孔径的滤膜组件进行过滤,解决了因膜孔孔径不匹配而造成过滤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结构简单,过滤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中废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废水箱1,进水口101,出水口102,漏斗的倾斜面103,沉积物排放口104,过滤装置2,滤膜组件201、202、203,集水箱3,总管4,支管401、402、403,支管上的电磁阀405,管道组件5,管道组件6,电机7,搅拌叶轮8,转轴9,过滤网10,压力泵1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箱1和过滤装置2;其中所述废水箱1通过一供水管与过滤装置2相连;所述过滤装置2包括若干个膜孔孔径不等的滤膜组件;所述供水管包括:总管4和若干支管,且所述总管4和各支管上均设有电磁阀;以及各滤膜组件分别通过相应支管与总管4相连。

具体的,为了满足不同废水处理需要,所述滤膜组件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中以三个滤膜组件为例,具体的,滤膜组件201通过支管401连接至总管4;滤膜组件202通过支管402连接至总管4;滤膜组件203通过支管403连接至总管4;每个支管上均设有相应的电磁阀405;其中滤膜组件201例如但不限于为微滤膜组件或超滤膜组件或纳滤膜组件,滤膜组件202例如但不限于为微滤膜组件或超滤膜组件或纳滤膜组件,滤膜组件203例如但不限于为微滤膜组件或超滤膜组件或纳滤膜组件;三个滤膜组件也可以均为微滤膜组件或超滤膜组件或纳滤膜组件,只要各滤膜组件的膜孔孔径大小不一致即可。

具体的,由于不同膜孔孔径的滤膜组件可以滤除不同分子大小的物质,因此对不同成分的废水,可以选择与废水中的分子大小相匹配的膜孔孔径的滤膜组件进行过滤,避免因膜孔孔径不匹配而导致过滤效率低。

所述废水箱1设有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其中废水经所述进水口101流入废水箱1内;以及所述出水口102处设有压力泵11,以将废水箱1内的废水经供水管引入过滤装置2内。

具体的,进水口101设于废水箱1的下部,出水口102设于废水箱1的上部;通过所述压力泵11,将废水引入过滤装置2内,并通过所述压力泵11为过滤装置2内的各滤膜组件提供过滤压力。

每个滤膜组件均包括:废水进口、浓缩水出口和滤水出口;其中各废水进口与相应的支管相连;各浓缩水出口通过管道组件6与废水箱1的相连,以使经过滤膜组件过滤后的浓缩水回流至废水箱1内;以及各滤水出口通过管道组件5连接至一集水箱3。

具体的,将过滤后的浓缩水通过管道组件6回流至废水箱1内,以对浓缩水再次过滤,以最大程度地提取废水中需要的物质,从而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节约能源。

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水质监测模块;所述水质监测模块包括:控制模块和与该控制模块相连的水质检测单元;其中所述水质检测单元的检测头位于废水箱1内;所述水质检测单元适于将采集到的水质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以及所述控制模块适于控制相应支管上的电磁阀打开,以使废水进入相应滤膜组件进行过滤。

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PLC控制模块;所述水质检测单元例如但不限于采用XZ-0142型水质检测单元;进行废水处理前,提前设定水质数据范围与各支管上的电磁阀开断的绑定关系,比如,设定滤膜组件201为微滤膜组件,当检测到废水中含有大量微米级分子成分时,则控制模块控制支管401上的电磁阀打开,以使废水通过滤膜组件201进行过滤;通过水质监测模块,能够自动触发对应的电磁阀打开,进一步提高过滤效率。

所述废水箱1内且位于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之间设有过滤网10,以初步过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

具体的,通过所述过滤网10初步过滤掉废水中的固体颗粒,以避免固体颗粒进入过滤装置2内损坏滤膜组件中的滤膜。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废水处理装置中废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位于所述废水箱1的顶部的电机7,该电机7与一转轴9相连;所述转轴9伸入废水箱1内;以及所述转轴9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搅拌叶轮8,以对进入废水箱1内的废水进行搅拌。

具体的,所述搅拌叶轮8的数量和间隔距离根据废水箱1的大小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以设定四个搅拌叶轮8为例,所述电机7由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通过搅拌机构对废水进行搅拌,以防止废水中容易附着的物质附着在废水箱1的内壁上,从而影响过滤效果;其中容易附着的物质例如但不限于为悬浮物、微生物或有机物等。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当废水通过过滤网10时,废水中的固定颗粒会附着在过滤网10的下表面,如果不将附着在过滤网10的下表面的固定颗粒及时清理,会逐渐降低过滤网10的过滤能力,即过滤网10堵塞,从而影响废水无法顺畅流向出水口102,因此为了避免过滤网10堵塞,使搅拌叶轮8向下搅拌废水,通过搅拌叶轮8向下搅拌废水,使部分废水从过滤网10的上表面流向过滤网10的下表面,从而冲刷掉附着在过滤网10的下表面的固定颗粒。

所述废水箱1的底部呈漏斗状,以使沉积物堆积在漏斗底部;以及漏斗底部的中心处设有一沉积物排放口104。

具体的,所述废水箱1的底部呈漏斗状,以便于沉积物沿漏斗的倾斜面103集中堆积在漏斗底部;通过沉积物排放口104,便于在过滤作业完成后,排出沉积物。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