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均匀分布的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531发布日期:2019-01-04 23:53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均匀分布的人工湿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均匀分布的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江河湖泊流域污染仍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由于河流主要发源和穿越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已是流域水体污染的重要因素。尽管污水处理厂的兴建如火如荼,但其主要集中在城市,河流沿岸的村镇生活污水、作坊生产废水、工矿企业废水、畜禽养殖粪尿等污染物依然无序排放,对周边自然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如山西境内沁河干流张峰水库下游有20多家煤矿企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年污水排放量达3500万吨,致使阳城以下河段由于煤矿矿坑排水及煤化工企业排放,河段自净能力下降。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80%以上,而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率仅为12%左右,对流域污染十分严重。

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历史较长,处理效果较好,但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难以在我国城市以外的农村地区大面积推广。低耗、高效、经济的水处理技术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其中人工湿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技术是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其主要通过模拟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加以适当的人工建造与监督,从而利用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人工湿地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较低等优势,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尤其适应于河流岸边和农村地区。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吸附-生物降解法等具有去氮除磷率高、建设与运营成本低、无能耗、管理维护简便、低CO2排放等优势,并具有污水资源化利用、高景观价值、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等多重生态效益,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巴西、荷兰等国家都有广泛应用,用于处理城市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暴雨径流等处理。20世纪90年代起,人工湿地在我国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北京、深圳、四川、上海、海南、广东、山东、 浙江、重庆、辽宁、吉林等地已先后建立了上百项大型人工湿地,应用于城镇、城市综合生活污水、中水、河湖污染水体的处理、深度净化和修复等。

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部分人工湿地的污水都是直接从一个进水口通入湿地内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污水无法充分扩散,与填料层的接触不充分,使得污水处理效果差,处理效率低下;并且,人工湿地一般会先用碎石子层过滤掉污水中的漂浮物,但是污水中时常含有体积较大的漂浮物等杂质,在过滤时,大的漂浮物可能会将碎石子之间的间隙堵住,使得污水不易通过,降低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均匀分布的人工湿地,以解决现有人工湿地污水不能均匀扩散到填料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污水均匀分布的人工湿地,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设置有将池体分为滤水腔及净化腔的竖直隔板,所述滤水腔内设置有将滤水腔分隔为粗滤腔及细滤腔的滤网,所述粗滤腔上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细滤腔内铺设有碎石子,细滤腔下端连接有螺旋盘管,所述螺旋盘管呈螺旋形均布于净化腔底部,且螺旋盘管上均布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净化腔内由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及种植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上端设置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排水口一侧设置有除味腔,所述除味腔内设置有活性炭,除味腔下端设置有第二排水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粗滤腔内设置有供滤网滑动的滑槽,粗滤腔顶部设置有与粗滤腔活动连接的箱门;每隔一段时间可打开箱门将滤网沿着滑槽拉出,并将滤网上的漂浮物清理干净,而后将滤网沿着滑槽放回粗滤腔内,避免滤网因长时间使用,堆积过多的杂物而对滤网造成堵塞,使得污水通过困难。

更进一步地,所述细滤腔一侧设置有滑轮及线轴,所述滤网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与滑轮相卡合,且拉绳的另一端与线轴固定连接;当需要将滤网取出清理杂物时,直接转动线轴即可使滤网沿着滑槽滑出,且滑轮的设置,使得滤网取出更加省力。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盘管的进水端设置有防护网罩;可以防止碎石子或者碎石子中的杂物从螺旋水管的进水口进入螺旋水管,使得螺旋水管不会被堵塞。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湿地在使用时,先将污水从进水口通入粗滤腔,由滤网滤去体积较大的杂质后再进入细滤腔,可以避免体积大的杂质沉积在碎石子层中,对碎石子之间的间隙造成堵塞;而污水想达到细滤腔的底部,则只能在碎石子中不断沉淀,使得污水中的杂质进一步被沉淀,以免体积较大的杂质对螺旋盘管造成堵塞;到达细滤腔底部的污水进入螺旋盘管,并在水压下从出水孔喷出,进入第一填料层,由于螺旋盘管均布于池体底部,使得污水能均布在第一调料层的各处,而不会集聚在一处,使得污水处理更为彻底;随着螺旋盘管出水的增多,污水的水位不断上升,慢慢漫过第一填料层,浸入第二填料层,最终从第一排水口进入除味腔内,将第一排水管设在第一填料层上端,使得污水必须经过第一填料层及第二填料层的净化后才能进入净化腔,使得污水处理更加彻底;污水进入净化腔后会落入活性炭层中,经活性炭进行进一步除味后从第二排水口排出,完成污水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螺旋盘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池体,2-竖直隔板,3-粗滤腔,4-细滤腔,5-滤网,6-螺旋盘管,7-第一填料层,8-第二填料层,9-种植层,10-进水口,11-除味腔,12-第一排水口,13-活性炭,14-第二排水口,15-滑槽,16-箱门,17-碎石子,18-出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污水均匀分布的人工湿地,包括池体1,池体1内设置有将池体1分为滤水腔及净化腔的竖直隔板2,滤水腔内设置有将滤水腔分隔为粗滤腔3及细滤腔4的滤网5,细滤腔4上端设置有进水口10,污水先经滤网5滤去体积大的漂浮物等杂质,再进入细滤腔4,避免其对其他装置造成堵塞;细滤腔4内铺设有碎石子17,使得污水从滤网5落入细滤腔4后可以进碎石子17进一步沉淀掉污水中的颗粒物等杂质;细滤腔4下端连接有铺设于净化腔底部的螺旋盘管6,螺旋盘管6上均布有若干将螺旋盘管6内污水送入净化腔中的小直径的出水孔18,净化腔内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填料层7、第二填料层8及种植层9,螺旋盘管6位于第一填料层7下方,出水孔18将污水喷入第一填料层7中,污水均匀分布在第一填料层7的各个位置,而后随着出水量的逐渐增加,慢慢向第二填料层8延伸,最终实现较为彻底的净化,其中第一填料层7及第二填料层8所用物质使用人工湿地的常用净化物质即可;第二填料层8上端设置有第一排水口12,第一排水口12一侧设置有除味腔11,且第一排水口12与除味腔11的腔体相连通,除味腔11内铺设有活性炭13,使净化后的污水从净化腔出来后直接落入除味腔11中,由除味腔11内的活性炭13对水进行进一步除味除杂处理,使得净化后的水质更好,除味腔11下端设置有第二排水口14,用于将净化完成的污水排出。

进一步地,螺旋盘管6的进水端设置有防护网罩;可以防止碎石子17或者碎石子17中的杂物从螺旋水管的进水口10进入螺旋水管,使得螺旋水管不会被堵塞。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污水均匀分布的人工湿地与实施例1所述的污水均匀分布的人工湿地大致相同,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粗滤腔3内设置有供滤网5滑动的滑槽15,滤网5卡合于滑槽15内,且滤网5将细滤腔4与粗滤腔3完全分隔,粗滤腔3顶部设置有与粗滤腔3活动连接的箱门16;每隔一段时间可打开箱门16将滤网5沿着滑槽15拉出,并将滤网5上的漂浮物清理干净,而后将滤网5沿着滑槽15放回粗滤腔3内,避免滤网5因长时间使用,堆积过多的杂物而对滤网5造成堵塞,使得污水通过困难。

进一步地,细滤腔4一侧设置有滑轮及线轴,滤网5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拉绳,拉绳与滑轮相卡合,且拉绳的另一端与线轴固定连接;当需要将滤网5取出清理杂物时,直接转动线轴即可使滤网5沿着滑槽15滑出,且滑轮的设置,使得滤网5取出更加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工湿地在使用时,先将污水从进水口通入粗滤腔,由滤网滤去体积较大的杂质后再进入细滤腔,可以避免体积大的杂质沉积在碎石子层中,对碎石子之间的间隙造成堵塞;而污水想达到细滤腔的底部,则只能在碎石子中不断沉淀,使得污水中的杂质进一步被沉淀,以免体积较大的杂质对螺旋盘管造成堵塞;到达细滤腔底部的污水进入螺旋盘管,并在水压下从出水孔喷出,进入第一填料层,由于螺旋盘管均布于池体底部,使得污水能均布在第一调料层的各处,而不会集聚在一处,使得污水处理更为彻底;随着螺旋盘管出水的增多,污水的水位不断上升,慢慢漫过第一填料层,浸入第二填料层,最终从第一排水口进入除味腔内,将第一排水管设在第一填料层上端,使得污水必须经过第一填料层及第二填料层的净化后才能进入净化腔,使得污水处理更加彻底;污水进入净化腔后会落入活性炭层中,经活性炭进行进一步除味后从第二排水口排出,完成污水净化。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