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碟片式膜片的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7786发布日期:2019-01-18 20:0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用于碟片式膜片的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碟片式膜片的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碟片式膜组件中导流盘主要作用是两个导流盘之间形成一个空腔,为膜片提供一个安装位置,进而实现废水和淡水的分离。碟片式膜组件中导流盘是污水处理设备中一个必须可少的元件,其可以对污水进行导向,使污水在设备内部均匀流动,从而均匀分布污水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避免动能集中,对其他元件造成损坏。

且一个污水处理设备中安装了很多导流盘,而所有导流盘在安装时其旋流狭缝必须对齐,只有这样才能在设备内部形成污水流动的通道,保证污水正常流动。现有的导流盘只能通过安装人员的经验和眼神来判断是否对齐,安装十分麻烦,经常需要反复拆装多次,才能完全安装好,这给设备的安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基于此,研究并设计用于碟片式膜片的隔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在组装膜柱时,将多个导流盘安装在一起时,旋流狭缝对接不整齐,影响污水在设备内的正常流动,通过对导流盘进行结构改进,在导流盘上设置固定件,利于将安装膜柱内的导流盘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碟片式膜片的隔离装置,包括底盘,底盘为圆盘状,底盘上设有呈圆环状的旋流狭缝,旋流狭缝与底盘上的流道连通;底盘的外周设有与底盘呈一体结构的圆环盘,圆环盘与底盘的外周设有用于将多个重叠分布的底盘固定的固定件,固定件的个数大于等于两个,多个固定件以底盘的中心轴为轴呈中心对称,固定件包括优弧状凸出盘,优弧状凸出盘上设有通孔,相邻底盘的通孔之间通过支撑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贯穿有支撑棒,支撑棒上且底盘的上表面的或下表面设有用于限位的止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块由呈一体结构的圆环、位于圆环两端的两个突出耳组成,突出耳以圆环的中心轴为轴呈轴对称结构,突出耳的最外端至圆环的中心距离大于通孔的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上设有进水通道、中心孔、以中心孔为中心向边缘渐开线式的流道,进水通道与旋流狭缝连通,旋流狭缝与每一个流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孔的外周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内侧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侧设有淡水孔,淡水孔环绕设置在密封圈的内侧,相邻淡水孔的间隙形成透过液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淡水孔的个数有四个,且四个淡水孔以中心孔的中心轴为轴呈轴对称结构,四个淡水孔所围合的空腔用于容纳中心拉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中在导流盘的底盘外周设置固定件,固定件上设有通孔,通孔,因此与膜片呈交叠设置的导流盘,导流盘之间通过在通孔内穿设支撑棒,从而达到对膜柱中的导流盘进行固定的目的。

2)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呈圆环状的旋流狭缝,待渗透的污水通过进水通道至旋流狭缝,旋流狭缝为环圆环形,且与每个以中心孔为圆心呈渐开式分布的流道连通,这种特殊结构的流道设计,使待处理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流经滤膜表面遇呈渐开式流道的碰撞形成湍流,从而增加待处理污水的透过速率和自清洗功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密封槽,2—密封圈,3—透过液流道,4—进水通道,5—淡水孔,6—流道,7—底盘,8—优弧状凸出盘,9—通孔,10—止挡块,11—圆环盘,12—旋流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用于碟片式膜片的隔离装置,包括底盘7,底盘7为圆盘状,底盘7上设有呈圆环状的旋流狭缝12,旋流狭缝12与底盘7上的流道连通;底盘7的外周设有与底盘7呈一体结构的圆环盘11,圆环盘11与底盘7的外周设有用于将多个重叠分布的底盘7固定的固定件,固定件的个数大于等于两个,多个固定件以底盘的中心轴为轴呈中心对称,固定件包括优弧状凸出盘8,优弧状凸出盘8上设有通孔9,相邻底盘7的通孔9之间通过支撑棒连接。

本实施例中主要导流盘的结构进行改进,一般导流盘安装在膜柱中,是将导流盘与渗透膜交替设置,且将多个呈交替设置的反渗透膜、导流盘交替设置后置于膜柱的中,且膜柱的耐压套管中,两端采用金属板密封,而在导流盘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相邻的导流盘上的旋流狭缝对接不整齐,从而影响待处理污水在导流盘上的运动,可能出现流路不一致,或者相邻导流盘互相影响,以上情况的出现均是由于操作者根据自我经验进行操作,而且操作处理后再进行拆卸,将其中一个导流盘进行替换时,均存在安装麻烦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底盘7的外周设置圆环盘11,圆环盘11与底盘7之间设有固定件,固定件上的通孔9、支撑棒,在对多个导流盘进行旋流狭缝对齐时,确保污水在每个导流盘中流路一致,且互相不影响,因此,在对准旋流狭缝的过程中,将多个导流盘进行固定,固定的方式为在对导流盘重叠后,支撑棒10穿入每个圆环盘11的通孔9,从而达到固定的目的,由于每个导流盘固定之前均是将旋流狭缝重叠后进行,在导流盘固定后,导流盘的旋流狭缝的位置则相互固定,不会发生位移,则污水的流路确定。

且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底盘7与圆环盘11之间设置固定件,圆环盘11为圆盘形结构,利于将整体结构固定在膜柱中,圆环盘11与底盘7之间设置固定件,固定件与固定件之间为实心结构,利于底盘7的进水端中的水流流入到底盘7 的流道上。

本实施例中对多个导流盘之间固定的采用通过机械结构进行固定的方式,然后再在膜柱的耐压筒体的两端设置法兰进行再一次的加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采用在耐压筒体的上下两端设置法兰进行加固的方式,本技术方案中采用对多个导流盘进行加固的方式,且导流盘之间设有反渗透膜片,因此在固定件的作用下,反渗透膜片的之间的压力增加,待处理液体从导流盘的进液端进入底盘上,以最短距离经过滤膜,然后以180度逆转到导流盘的反面,再从导流盘的槽口进入到下一个导流盘,从而在膜表面形成由导流盘圆柱到圆中心,然后到圆周,再到圆中心的S曲线流道,浓缩液最后从进料端的法兰处流出。

相邻导流盘的距离为3mm,且在底盘7上设置旋流狭缝12,进水端的水快速进入到旋流狭缝12中,由于旋流狭缝12为圆环状,且与底盘7上的流道连通,故在相邻导流盘的压力作用下,待处理液体在该压力作用下流经滤膜表面遇流道的的撞击形成湍流,相互之间产生作用力,利于待处理液体通过反渗透膜进行过滤,并且自我清洁,可避免膜堵塞和浓度极化现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通孔9内,贯穿有支撑棒,支撑棒上且底盘7的上表面的或下表面设有用于限位的止挡块10。

本实施例中技术方案,考虑到在将呈重叠放置的导流盘进行固定的过程中,如果仅在通孔9中贯穿设置支撑棒,可以具有一定对导流盘固定的效果,但是仅仅是对多个导流盘整体结构的固定,并未对单个导流盘进行固定,而每个导流盘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导流盘的滑动也会影响待处理液体在导流盘上的流路,导流盘的重叠效果较差。基于此,考虑对每个导流盘的位置进行固定,即将按照重叠旋流狭缝的方式,对每个导流盘的位置进行限位,具体限位方式为在优弧状凸出盘8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止挡块10,止挡块10设置的目的是将每个导流盘在支撑棒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其在支撑棒上滑动,整个固定方式是通过机械方式实现的,而不是采用人工去判断去限制的,如此,可相对准确的对导流盘进行重叠安装,确保待处理液体流路的一致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止挡块10由呈一体结构的圆环、位于圆环两端的两个突出耳组成,突出耳以圆环的中心轴为轴呈轴对称结构,突出耳的最外端至圆环的中心距离大于通孔9的半径。

本实施例中将止挡块10的结构作一个具体优选,止挡块10的目的是将底盘 7的位置固定在支撑棒上,在支撑棒穿过通孔9后,止挡块10上的突出耳的外边缘位于通孔的外周外,因此达到对支撑棒、底盘7的限位目的。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底盘7上设有进水通道4)、中心孔、以中心孔为中心向边缘渐开线式的流道6,进水通道4与旋流狭缝12 连通,旋流狭缝12与每一个流道6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水通道4为待处理污水进行底盘7上流道的入口,进水通道4 中的污水进入呈圆环结构的旋流狭缝12中,旋流狭缝12的内侧与每个流道6 连通,污水可分别进入每个流道6中,相邻流道件均设有由底盘中心向边缘渐开线式的凸点,且流道的高度大于流道内凸点的高度,在底盘上设置流道、凸点,利于处理高污染浓度的废水,凸点在流道在流动过程中撞击凸点,形成湍流,增加水流对膜表面的冲刷,降低膜片的堵塞,提高膜片的处理性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中心孔的外周设有密封槽 1,密封槽1的内侧设有密封圈2,密封圈2的内侧设有淡水孔5,淡水孔5环绕设置在密封圈2的内侧,相邻淡水孔5的间隙形成透过液流道3。所述淡水孔5 的个数有四个,且四个淡水孔以中心孔的中心轴为轴呈轴对称结构,四个淡水孔 5所围合的空腔用于容纳中心拉杆。

本实施例中密封槽1的设置主要是将经渗透膜处理后的净水与待处理的污水进行隔离,处理后的净水可通过透过液流道3、淡水孔5汇集流出,而在密封槽1内侧的密封圈2可进一步加强密封作用,达到浓液和清液的有效隔离,且分别按照各自对应的流道进行处理,确保处理后的水达到预定的净化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