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沼液浓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5601发布日期:2019-01-04 23:49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沼液浓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沼液浓缩系统,属于沼液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经沼气发酵后的有机残渣和废液统称为沼气发酵残留物,它是由固体和液体两部分组成的。在沼气池内,两部分分布不均匀。浮留在表面的固体物称为浮渣,这层的组成很复杂,既有经过发酵密度变小了的有机残屑,也有未被充分脱脂的秸秆、柴草;沼气池的中间为液体(中上部为清液,下半部为悬液),通常称为沼液;底层为泥状沉渣,称为沼渣。

沼液不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而且含有17种氨基酸、活性酶。这些营养元素基本上是以速效养分形式存在的,因此,沼液的速效营养能力强,养分可利用率高,是多元的速效复合肥料,能迅速被动物和农作物吸收利用。

现有技术中沼液的运输为直接将沼液用输送管进行输送,但是沼液中含有大量的水,直接输送沼液会造成运输成本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沼液未经过浓缩处理而进行运输,造成运输成本高的问题,通过设置多级过滤装置,将沼液进行浓缩,将水和有机物浓缩液分离,运输量大大减少,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沼液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液管道、第一储液池、多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和反渗透膜过滤器,所述储液池与多介质过滤器之间通过第一送液管道连接,多介质过滤器与保安过滤器之间通过第二送液管道连接,保安过滤器与反渗透膜之间通过第三送液管道连接,所述第一送液管道上设有过滤网,所述第三送液管道上设有第一水泵;所述反渗透膜过滤器上连接有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排水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末端连接第二储液池,第一储液池的出液端与回流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回流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送液管道连接,第二出液管的末端连接用于收集浓缩沼液的储罐。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和填料段,所述填料段包括石英砂填料段和活性炭填料段,所述石英砂填料段设于活性炭填料段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道上设有第二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的孔径小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保安过滤器的过滤孔径小于1μm。

更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控制液体的进出,在所述进液管道、第一送液管道、第二送液管道、第三送液管道、回流管道、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设置的多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将沼液中的小颗粒杂质逐步去除,使得沼液符合进入反渗透膜过滤器的条件,防止小颗粒杂质造成反渗透膜的堵塞,同时,通过回流管的设置,可使经过反渗透膜过滤器过滤后的沼液再次回到第三送液管道,再次进行反渗透膜过滤器进行处理,多次处理直至达到要求的浓缩倍数后,再将浓缩的沼液通过储罐进行收集,收集至一定量后,再进行运输,运输的重量和体积大大减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的多介质过滤器内设有石英砂填料段和活性炭填料段,通过石英砂和活性炭过滤除去直径大于5mm的杂质,同时利用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将沼液中的重金属和色素进行吸附处理。

(3)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网的孔径小于10mm,用于过滤掉沼液中直径大于10mm的颗粒。

(4)本实用新型中,保安过滤器的过滤孔径小于1μm,用于将沼液中直径大于1μm的颗粒去除,使沼液达到反渗透处理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第一储液池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第一送液管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液管道,2-第一储液池,3-多介质过滤器,301-壳体,302-填料段,3021-石英砂填料段,3022-活性炭填料段,4-保安过滤器,5-反渗透膜过滤器,6-第一送液管道,601-第一送液管道Ⅰ,602-第一送液管道Ⅱ,7-第二送液管道,8-第三送液管道,9-过滤网,10-第一水泵,11-第一出液管,12-第二出液管,13-排水管,14-第二储液池,15-回流管道,16-储罐,17-阀门,18-第二水泵,19-搅拌装置,1901-电机,1902-搅拌轴,1903-搅拌叶片,20-管道Ⅰ,21-小孔,22-盖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沼液浓缩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液管道1、第一储液池2、多介质过滤器3、保安过滤器4和反渗透膜过滤器5,储液池与多介质过滤器3之间通过第一送液管道6连接,多介质过滤器3与保安过滤器4之间通过第二送液管道7连接,保安过滤器4与反渗透膜之间通过第三送液管道8连接,第一送液管道6上设有过滤网9,第三送液管道8上设有第一水泵10;反渗透膜过滤器5上连接有第一出液管11、第二出液管12和排水管13;第一出液管11的末端连接第二储液池14,第一储液池2的出液端与回流管道15的一端连接,回流管道15的另一端与第三送液管道8连接,第二出液管12的末端连接用于收集浓缩沼液的储罐16。

本实施例中的多介质过滤器3包括壳体301和填料段302,填料段302包括石英砂填料段3021和活性炭填料段3022,石英砂填料段3021设于活性炭填料段3022的上方;为了方便地将沼液输送至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前端,再次进行过滤处理,在回流管道15上设有第二水泵18。

本实施例的过滤网9的孔径小于10mm,用于过滤直径大于10mm的颗粒物。

本实施例的保安过滤器4的过滤孔径小于1μm,用于过滤直径大于1μm的颗粒物。

为了方便控制沼液的流向,本实施例在进液管道1、第一送液管道6、第二送液管道7、第三送液管道8、回流管道15、第一出液管11和第二出液管12上均设有阀门17。

实施例2

一种沼液浓缩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液管道1、第一储液池2、多介质过滤器3、保安过滤器4和反渗透膜过滤器5,储液池与多介质过滤器3之间通过第一送液管道6连接,多介质过滤器3与保安过滤器4之间通过第二送液管道7连接,保安过滤器4与反渗透膜之间通过第三送液管道8连接,第一送液管道6上设有过滤网9,第三送液管道8上设有第一水泵10;反渗透膜过滤器5上连接有第一出液管11、第二出液管12和排水管13;第一出液管11的末端连接第二储液池14,第一储液池2的出液端与回流管道15的一端连接,回流管道15的另一端与第三送液管道8连接,第二出液管12的末端连接用于收集浓缩沼液的储罐16。

本实施例中的多介质过滤器3包括壳体301和填料段302,填料段302包括石英砂填料段3021和活性炭填料段3022,石英砂填料段3021设于活性炭填料段3022的上方;为了方便地将沼液输送至反渗透膜过滤器的前端,再次进行过滤处理,在回流管道15上设有第二水泵18。

本实施例的过滤网9的孔径小于10mm,用于过滤直径大于10mm的颗粒物。

本实施例的保安过滤器4的过滤孔径小于1μm,用于过滤直径大于1μm的颗粒物。

为了方便控制沼液的流向,本实施例在进液管道1、第一送液管道6、第二送液管道7、第三送液管道8、回流管道15、第一出液管11和第二出液管12上均设有阀门17。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储液池2内设有搅拌装置19,用于将沼液进行搅拌后再通入过滤系统中,防止第一储液池的底部出现沉淀物,不便于清洗的问题。具体来说,搅拌装置19包括电机1901、搅拌轴1902和多个搅拌叶片1903,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的第一储液池2的侧壁开有小孔21,小孔21处设有与小孔大小适配的盖子22,所述盖子22和小孔21之间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可拆卸方式为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连接方式,可方便,快捷地实现盖子的打开和安装,在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清洗时,打开盖子,将水管从小孔处伸入第一储液池内,加清水对系统进行清洗,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送液管道6上设有管道Ⅰ20,管道Ⅰ20的直径大于第一送液管道6的直径,第一送液管道6包括第一送液管道Ⅰ601和第一送液管道Ⅱ602,第一送液管道Ⅰ601和第一送液管道Ⅱ602之间具有一段缝隙,所述过滤网9设于第一送液管道Ⅱ602内,管道Ⅰ20设于第一送液管道Ⅰ601和第一送液管道Ⅱ602之间,且向第一送液管道Ⅰ601和第一送液管道Ⅱ602外部延伸;所述管道Ⅰ20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送液管道6的外壁之间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连接。当过滤网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时,转动管道Ⅰ,将管道Ⅰ向第一送液管道Ⅰ端移动,直至露出第一送液管道Ⅰ和第一送液管道Ⅱ之间的缝隙,然后用工具将过滤网上的杂质清除,最后反方向转动管道Ⅰ,使得管道Ⅰ再次回到第一送液管道Ⅰ和第一送液管道Ⅱ之间的位置,实现密封,如图3所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