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微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6103发布日期:2019-01-13 17:4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微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微滤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随着污水处理工艺的不断更新,设备处理效果的不断提高,在追求处理效果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成本的降低。

MBR(Membrane Bio-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是现代污水处理的一种常用技术,该技术将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可以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直接使用的稳定中水。又可在生物池内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

随着污水工艺不断变化,技术路线不断的跟新。国家不断的倡导节能减排,即中水回用,雨水回收利用技术不断的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的传统技术和普通的膜处理工艺技术出现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其一:水质达标、占地面积、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等不可能同时实现。其二:在目前的别墅区,酒店,小型的农场等继续缺乏适合使用的污水出设备和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随着膜工艺的不断发展,传统的MBR有膜过滤系统带来的劣势也不断的暴露:膜组件的投资成本高,系统易堵塞,处理单元效果逐年降低,处理成本高、土建费用高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净水效果好的纳米微滤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包括微滤单元、中水箱和清水箱,所述微滤单元内设置有多个纳米微滤装置,各所述纳米微滤装置之间串联连接,位于最前侧的所述纳米微滤装置的进水口与待处理水管连通,位于最后侧的所述纳米微滤装置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与所述中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回水管与所述清洗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自吸泵,所述清洗水箱的出水口通过冲水管与各所述纳米微滤装置的冲洗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所述纳米微滤系统还包括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的投药端与各所述纳米微滤装置的投药口连接,所述加药装置的投药端设置有控制投药量的第五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所述冲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所述纳米微滤装置包括箱体和多块导流板,所述箱体内部填满聚偏氟乙烯颗粒,所述箱体上开设有投药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各所述导流板之间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各所述导流板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导流口,各所述导流板中任意所述导流板的导流口位于顶部,则与其相邻的所述导流板的导流口位于底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所述箱体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桶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箱体的上部,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箱体的下部,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分别位于相对的侧壁上,所述投药口处加盖有可打开或关闭的顶盖。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所述导流板中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块其所述导流口位于该导流板的底部,所述导流板中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块其所述导流口位于该导流板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所述箱体的顶部开设有冲洗口,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冲洗口和所述排污口都开设在靠近所述出水口侧。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所述导流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其中所述箱体所采用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污染物去除率高,不仅对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去除率高,且可以去除细菌、病毒等,设备占地小。可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纳米微滤装置内,通过电磁阀对过滤状态进行控制,控制更加灵活、稳定。可根据过滤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纳米微滤装置,保证出水的洁净度满足要求。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中纳米微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微滤单元1、中水箱3、清水箱5和加药装置10,微滤单元1内设置有多个纳米微滤装置2,各纳米微滤装置2之间串联连接,位于前侧的纳米微滤装置2的出水口与位于后侧的纳米微滤装置2的进水口连通,位于最前侧的纳米微滤装置2的进水口与待处理水管连通,待处理水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8,位于最后侧的纳米微滤装置2的出水口通过排水管与中水箱3的进水口连通,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中水箱3的出水口通过回水管与清洗水箱5的进水口连通,回水管上设置有自吸泵4和第四电磁阀9,清洗水箱5的出水口通过冲水管与各纳米微滤装置2的冲洗口连通,冲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7。各纳米微滤装置2的投药口与加药装置10的投药端连接,在加药装置10的投药端设置有控制投药量的第五电磁阀11。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纳米微滤系统中纳米微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箱体20和多块导流板21,箱体20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桶形结构,箱体20内部填满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箱体20的上部侧壁上开设有投药口和进水口22,箱体20的下部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23,进水口22与出水口23分别位于相对的侧壁上,投药口处加盖有可打开或关闭的顶盖26。导流板21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箱体20内,各导流板21之间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在各导流板21的顶部或底部开设有导流口,各导流板21中任意导流板21的导流口位于顶部,则与其相邻的导流板21的导流口位于底部。

如图2所示,靠近进水口22处的导流板21上的导流口位于该导流板21的底部,靠近出水口23处的导流板21上的导流口位于该导流板21的顶部。

如图2所示,箱体20的顶部开设有冲洗口24,箱体20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25,冲洗口24和排污口25都开设在靠近出水口23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20所采用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纳米微滤装置2在对水体进行处理过程中,待净化水体通过进水口22进入到箱体20内,在箱体20内经过聚偏氟乙烯颗粒净化除污后通过出水口23对外排出。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箱体20内会积累有一定量的过滤杂质,尤其是出水口23下方存留的过滤杂质较多,因此需要定时通过冲洗口24向箱体20内通入冲洗水对过滤杂质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通过排污口25对外排出,保证纳米微滤装置2不被堵塞,延长使用寿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投药口向箱体20内添加聚偏氟乙烯颗粒,保证对水体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箱体20内部填满有可过滤水体的聚偏氟乙烯颗粒,箱体20内还并排设置有多块导流板21,待过滤水体进入箱体20后在各导流板21的引流作用下进行充分的过滤后通过出水口23排出。各导流板21中任意导流板21的导流口位于顶部,则与其相邻的导流板21的导流口位于底部,能够保证待过滤水体在箱体20内流过的距离最大,从而进行最充分的过滤,达到最佳的过滤效果。另外,靠近进水口22处的导流板21上的导流口位于该导流板21的底部,靠近出水口23处的导流板21上的导流口位于该导流板21的顶部,进一步保证待过滤水体流动距离的最大化,提高过滤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可对残留过滤杂质较多的位置进行有针对性的冲洗,避免过滤杂质堵塞箱体20,延长使用寿命。

本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待处理水通过待处理水管进入到微滤单元1中,微滤单元1中的各纳米微滤装置2对待处理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的待处理水排入到中水箱3内,悬浮物质或污泥等物质被截留在微滤装置2内,实现固液的分离。

正常工作过程为一个周期左右,在第7天可通过投药口向纳米微滤装置2内加入清洗膜碱性溶液,通过自吸泵4将中水箱3内的过滤水吸入清水箱5内,通过清水箱5内的水对纳米微滤装置2进行反清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纳米微滤系统保证固液分离的效率及效果,具有如下的优点:

1、污染物去除率高,不仅对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去除率高,且可以去除细菌、病毒等,设备占地小。

2、可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纳米微滤装置2内,通过电磁阀对过滤状态进行控制,控制更加灵活、稳定。

3、可根据过滤需要设置不同数量的纳米微滤装置2,保证出水的洁净度满足要求。

4、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